最近,美國媒體和智庫圈開始流行一種反思聲音——美國政府似乎陷入了一種"戰略誤判",嚴重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對華政策上。從特朗普時期的貿易戰到拜登政府的科技圍堵,華盛頓的精英們總是一廂情愿地認為,只要施加足夠壓力,中國就會妥協讓步。然而現實卻一次次打臉:中國不僅沒有屈服,反而在博弈中展現出更強的韌性和反制能力。那么,美國政府究竟高估了自己哪些方面?
一、高估關稅制約力:以為中國會求饒,結果自己先扛不住
2018年,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試圖逼迫中國低頭。當時的白宮經濟顧問信誓旦旦地預測:"中國很快就會撐不住,主動打電話來談判。"然而,幾年過去了,中國不僅沒打這個"求和電話",反而用精準反制讓美國企業叫苦不迭。
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國對美國汽車的關稅反擊——將部分美系車的關稅提高到125%,直接讓福特、通用等車企痛失中國市場。美國大豆農民更是慘遭"精準打擊",中國轉向巴西、俄羅斯采購大豆,導致美國農場主堆積如山的庫存無處可銷。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曾報道,一位美國企業高管私下透露:"白宮原本以為中國會服軟,但現實是,他們根本不在乎美國的關稅威脅。"
更諷刺的是,美國的關稅大棒最終砸到了自己腳上。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的研究顯示,美國對華加征的關稅,90%以上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沃爾瑪、塔吉特等零售巨頭的商品價格被迫上漲,底層民眾的生活成本飆升。而中國呢?通過開拓東盟、非洲等新市場,外貿出口不降反升。關稅戰打了幾年,美國貿易逆差不僅沒縮小,反而創了新高——這大概就是華盛頓精英們始料未及的"魔幻現實"。
二、對中國認知滯后:還以為中國是20年前的"打工仔"
美國對中國的誤判,更深層的原因在于認知嚴重滯后。許多華盛頓政客和智庫學者的對華印象,還停留在20年前——認為中國只是一個依賴美國市場、技術、投資的"世界工廠",一旦美國斷供芯片、封鎖技術,中國經濟就會崩潰。
但現實是,中國早已不是吳下阿蒙。在產業鏈上,中國擁有聯合國工業分類中的全部工業門類,從螺絲釘到航天器都能自主生產;在科技上,華為的5G、比亞迪的電動車、大疆的無人機,已經讓美國企業感到威脅;在市場上,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更是"世界市場",14億人的消費潛力讓全球企業無法忽視。
美國《外交事務》雜志最近刊文警告:"美國正從‘中國威脅論’的恐慌,滑向另一種危險的自大——認為中國不堪一擊。"這種認知偏差導致美國屢屢誤判。比如在半導體領域,美國以為切斷ASML光刻機供應就能扼殺中國芯片產業,結果中國自主研發的28nm、14nm芯片陸續突破,華為甚至用國產7nm芯片殺回5G手機市場。美國的封鎖,反而加速了中國技術的獨立。
更關鍵的是,中國早已調整戰略,不再依賴單一市場。東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中歐班列打通亞歐大陸橋,"一帶一路"合作遍地開花。美國想用"脫鉤斷鏈"孤立中國?抱歉,中國的朋友圈比美國想象的更大。
三、忽視自身經濟困境:制裁別人,卻讓自己失血
美國政府最大的錯覺,就是以為制裁別人不會傷到自己。但現實是,美國的經濟問題早已積重難返,貿易保護主義不過是飲鴆止渴。
通脹問題就是典型例子。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直接推高了本土物價。美聯儲瘋狂加息試圖壓制通脹,結果導致硅谷銀行、簽名銀行接連爆雷,中小銀行體系搖搖欲墜。而中國呢?通過穩健的貨幣政策和完整的供應鏈,CPI常年保持在2%左右的溫和水平。美國想用經濟戰拖垮中國,結果自己的老百姓先受不了物價飛漲。
另一個尷尬的事實是,美國的制造業回流計劃基本失敗。盡管拜登政府砸下數千億美元補貼芯片、新能源產業,但臺積電亞利桑那工廠遲遲無法量產,英特爾等本土企業也抱怨"成本太高、工人不足"。相比之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新三樣"出口爆發式增長,成為全球綠色經濟的領頭羊。美國想遏制中國制造,結果中國制造升級得更快。
更讓美國頭疼的是債務危機。美國國債規模突破34萬億美元,每年光利息就要支付1萬億美元,相當于軍費的兩倍。而中國一邊減持美債,一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中東、拉美國家紛紛用人民幣結算石油貿易。美元霸權的根基,正在被美國自己的揮霍和中國的策略一點點瓦解。
結語:傲慢是戰略的大敵
歷史一再證明,傲慢是戰略誤判的根源。美國政府高估了自己的籌碼,低估了中國的韌性,最終陷入"越打壓,中國越強"的怪圈。今天的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最大的消費市場、最活躍的科技創新生態,早已不是靠幾項制裁就能擊垮的對手。
美國真正該做的,或許是放下身段,認清現實——21世紀的全球博弈,不再是單極霸權游戲,而是合作與競爭并存的多極世界。繼續抱著"冷戰思維"折騰下去,恐怕只會加速自己的衰落。畢竟,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錯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