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a
“到底是庫迪瘋了還是京東瘋了,3.9元的咖啡還送到家?”
“我就是因為京東秒送才第一次喝庫迪”
“最近天天喝庫迪,最貴一杯也才6.9元”
4月11日,當京東外賣以 “百億補貼” 姿態殺入外賣戰場,庫迪咖啡以3.9元一杯的生椰拿鐵擊穿行業底價,多數爆款產品售價直接腰斬。
打開APP首頁,在官方列出的補貼爆品中,“已補12.09元”“已補9.2元” 的鮮紅標注下,庫迪與古茗4.8元的百香雙重奏、書亦3.8元的茉莉奶綠組成 “補貼天團”,將飲品單價拉回十年前的奶茶時代。
截至4月18日,京東秒送顯示,古茗月銷量突破600萬單,書亦燒仙草銷量超90萬單,庫迪咖啡更是以2000萬單的成績一騎絕塵。
這波 “骨折式” 降價并非偶然,而是有備而來。京東集團SEC副主席、京東集團CEO許冉在談及補貼戰略時表示,將在一年內投入超百億元,向全體用戶發放補貼,覆蓋平臺上的所有餐飲門店。
而庫迪成了這把破局利刃的刀鋒,降價帶來的效應立竿見影,被這場補貼戰吸引的不僅是瘋狂薅羊毛的消費者,還有無數渴望破局的線下商家。
廣東中山一位庫迪店長在社交媒體曬出后臺數據,日均單量從過去的100單暴漲至近800單,京東外賣訂單占比飆升至70%,甚至表示“本來都要倒閉的門店都被盤活了”。
“早上一開門就有六七十單,制冰機都差點趕不上京東外賣下單速度”,小紅書、抖音和微博上,無數庫迪打工人發帖調侃讓京東“快點結束這場鬧劇”,一天五六百杯的單量讓他們連廁所都不敢上。
更重要的是,此前知危報道稱,此次京東發券是純粹的平臺行為,商家不需要額外掏一分錢在補貼上。這意味著商家既能坐享流量紅利,又能保住利潤,一場 “補貼引流 - 商家跟風 - 生態成型” 的正向循環正在加速形成。
不難發現,一邊是,京東外賣以庫迪為樣本驗證 “補貼換市場” 模式,另一邊是庫迪用低價咖啡作為流量鉤子,借京東的物流與流量破局,這場新掀起的價格戰,實實在在地給了消費者一個選擇京東外賣的理由。
但擺在面前的問題是,略顯被動的庫迪,此次借助外部力量完成逆襲,用極致低價換取流量與市場份額的豪賭,究竟是刺破行業壁壘的關鍵一擊,還是轉瞬即逝的泡沫?當補貼退坡,價格回升至正常區間,庫迪能否將短期的價格優勢轉化為長期的品牌競爭力?
在京東外賣 “百億補貼” 掀起的價格風暴中,咖啡奶茶賽道的震蕩遠超品質堂食。
曾經和瑞幸打起9.9元、8.8元價格戰的庫迪,這次靠著3.9元的咖啡成了京東外賣百億補貼的最大贏家,迅速實現外賣端客流的爆發式增長。
數據印證著這場逆襲的震撼程度。在京東外賣 “百億補貼” 啟動的首月,庫迪咖啡交出了一份瘋狂的成績單,單月銷量突破2000萬單,在京東平臺的日訂單量達80萬單,超過某頭部外賣平臺同期的4倍。
這場勝利的背后,是庫迪與京東的深度綁定,作為京東外賣早期的深度合作伙伴,庫迪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流量傾斜。
“本來只想搜優惠券,結果直接跳出外賣頁面,一杯咖啡比礦泉水還便宜,根本沒法拒絕”,有消費者直言,打開京東APP搜索 “咖啡”,庫迪門店不僅置頂展示,配合 “滿25減20” 定向券與 “0元配送費” 福利,不少用戶直言被精準鎖單。
另一側,京東真金白銀的百億補貼更是這場戰役的關鍵,持續至7月底的補貼政策,以一己之力構建起消費者、商家、騎手三方共贏的價值閉環。
對消費者而言,生椰拿鐵3.9元、潘帕斯聯名款4.9元的價格,打破了咖啡飲品的價格想象,即便價格在3.9元至7.9元間浮動,仍有消費者形成 “9.9元以下閉眼入” 的消費慣性,直言 “比奶茶還便宜,不買就是虧”。
價格浮動機制下,凌晨時段甚至出現更低價,催生了大批 “夜貓子”蹲守下單,有店長表示,“早上一開門就有兩三百單,天天都在搖京東的單子,之前正常情況下這已經是一整天的單量。”
看似 “賠本賺吆喝” 的低價背后,實則暗藏盈利邏輯。據一位庫迪店員透露,以潘帕斯為例,京東售價4.9元,門店實際收入可達8元,外賣員每單配送費5元,中間近10元的差價全部由京東補貼覆蓋。
同時,京東配合傭金減免的組合拳,將商家的實際運營成本壓縮至行業低位,2025年5月1日前入駐商家享全年免傭、長期傭金率不超過5%的政策,在短期內構建起強大的商家生態護城河。
騎手端同樣成為補貼政策的受益者,有騎手反饋,每單4元起、普遍5-6元的配送費,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吸引大量運力資源向京東外賣傾斜,助力平臺形成低價產品加極速配送的優勢。
更值得一提的是,庫迪的成功還在于精準踩中 “補貼 + IP”雙風口。
具體來看,哪吒聯名款上線時,恰逢京東補貼高峰,庫迪的周邊產品由此演變成一種年輕人之間的社交話題,雙重流量加持下,部分門店單日訂單突破2000單。
“早上8點開門,半小時內涌進200單,制冰機直接過載報警,員工連打印小票的時間都顧不上。” 一位店長向剁椒Spicy回憶到。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激增的訂單已暴露出庫迪運營短板。
在社交平臺上,湖南等地消費者頻繁吐槽卡餐問題,部分門店因無法承受訂單量5倍激增的壓力,選擇退出京東平臺,還有不少店員無奈透露:“備料系統、人員培訓完全跟不上,日常運營直接亂套。”
與此同時,平臺生態亂象初顯,小紅書、抖音等平臺充斥著 “3.9元咖啡無限續杯”“0元擼庫迪” 等教程,形成專門的 “羊毛黨” 社群,代下單服務悄然興起,甚至部分門店為獲取平臺補貼,通過 “自買自送”“雇傭刷手” 等方式虛構訂單,出現商家自己刷單套利的“灰色”操作。
回溯中國咖啡市場的價格混戰,瑞幸與庫迪長達兩年的拉鋸戰曾被視為行業性價比標桿,瑞幸推9.9元,庫迪跟8.8元,瑞幸打造生椰拿鐵爆款,庫迪旋即推出生酪拿鐵對標。
“你降我更降” 的貼身肉搏持續兩年,卻在2024年下半年陷入膠著,當瑞幸將爆款穩定在9.9元、門店規模突破萬家時,庫迪的低價策略已顯疲態,單杯利潤壓縮至1元以下,產品同質化導致用戶認知模糊,“低價無差異化” 的標簽逐漸固化。
更關鍵的是,瑞幸如今已很大程度擺脫了價格戰,正在采取多種策略以期將產品價格拉回至更為合理的12-20元價格帶,目前,瑞幸9.9元產品占比不足10%,多數商品已站穩12元以上價位,一定程度已經成功擺脫低價依賴。
可見,庫迪急需一個能打破現有競爭格局的 “破局點”,而京東的出現,成為庫迪扭轉局勢的關鍵變量。
事實上,從2月11日京東外賣正式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至今,京東靠著十萬地推、百億補貼,短短兩個月時間攻入外賣行業腹地,成了攪動市場的那條鯰魚。
4月15日,京東黑板報發布消息稱,當天京東品質外賣日訂單量將超過500萬單,而在3月24日,這個數字還只是100萬,這意味著,在過去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里,京東外賣日訂單量實現5倍增長。
這種爆發式增長,為庫迪提供了跳出與瑞幸正面競爭的全新機會,也讓庫迪首次掌握了價格戰的主動權。京東外賣的百億補貼與流量紅利,對庫迪而言意味著從與瑞幸貼身肉搏轉向在京東生態中開辟新戰場。
需要強調的是,庫迪這兩年也在積極求變,但破局之路并非單一依賴價格,而是通過雙線策略構建競爭支點。
一方面,庫迪以業態創新構建場景壁壘,全面升級 “觸手可及” 計劃,推出便利店型門店,在消費者日常生活半徑內構建高密度服務網絡,劍指2025年底5萬家終端的目標,試圖通過場景滲透搶占市場空白。
另一方面,借平臺勢能重構價格體系。隨著京東外賣全面入場,通過3.9元極致低價產品,直接刷新行業價格底線,單月2000萬單的戰績,證明其已成功將價格優勢轉化為市場份額的快速擴張。
“短期看提成低,但長期能把瑞幸的顧客搶過來,消費群體自然擴大。而且這次哪吒聯名和極速配送,讓庫迪知名度高的不是一星半點”,不少消費者表示,是京東外賣讓他們第一次嘗試庫迪。
而目前,京東以庫迪為標桿案例,構建起 “品牌補貼 - 京東做大GMV - 更多品牌入駐” 的生態閉環,這一模式吸引了益禾堂、茶百道等熱門茶飲品牌也加入“戰場”,借助補貼東風試水。
益禾堂率先推出4.9元的招牌烤奶,茶百道將原價15元的豆乳玉麒麟降至5.9元,連區域性品牌蜜雪冰城也加入補貼陣營,茉莉奶綠到手價低至2元,這些曾經在價格戰中保持克制的品牌,正以 “補貼商品 + 常規產品” 的組合策略試水京東生態。
數據顯示,京東外賣上線四十天即覆蓋142個城市,入駐門店超45萬家,日訂單量突破100萬單,爆發式增長印證了補貼策略的市場沖擊力。
但需要明確的是,市場的邏輯始終清晰,京東現階段靠著百億補貼博得了用戶的歡心,但商家和用戶“用腳投票”的市場法則依舊生效。
用戶追求低價、性價比,商家追求流量和切實的利益,社交平臺上,不少用戶直言,一旦京東停止補貼,可能就不會再下單,“誰便宜我買誰的。”
更深層的挑戰在于,一旦平臺補貼退坡,庫迪的成本結構將暴露無遺。當產品價格需回升至8.9元,那些因3.9元低價涌入的海量用戶,是否愿意為價格翻番的產品買單,成為懸而未決的難題。
本質上,在咖啡價格戰的紅海中,沒有永遠的補貼神話,只有持續創造價值的生存法則。對庫迪而言,必須清醒認識到,低價引流只是破局起點,能否沉淀出 “用戶愿意為非價格因素買單” 的核心競爭力,才是穿越周期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