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浪姐,大家都追了嗎?
看到現在,只想說怎么才請鄧萃雯來!
出道40年,她的人生必須稱得上是「乘風破浪」最寫實的樣本了。
這幾日有個采訪刷屏。
主持人談起這些年大女主戲越來越多,但比起當年類似的角色,如今的塑造似乎沒那么復雜,只是純粹的講述「女主角有多厲害」。
鄧萃雯會心一笑:「所以我很多都沒演。」
她細細道來自己的感受:
肯定是從很多很艱難熬過去,很多不同層面的苦,努力再跌倒,不相信自己,很多很多高高低低的樣子,才沉淀成為一個力量。
(即便這樣)也不一定能成功啊,我覺得這個才是女性的力量。
簡單兩句話,卻引發一眾觀眾的共鳴。
輕輕松松就事業成功、隨隨便便就人見人愛,這樣愜意的大女主人設顯得那樣虛浮。
如此角色,觀眾不相信,作為扮演者的鄧萃雯也不會信。
因為真正的大女主人生,她早已體驗過了。
提到鄧萃雯,繞不過的角色是《義海豪情》里的九姑娘。
這個角色不是一味的高尚或是偉大,而是能在人性的灰色地帶里堅守自己的底線。
她沒得選擇自己的身世,出生在廣州第一黑幫的家庭,爸爸靠販賣鴉片起家,她為之不恥。
表面上她無可奈何走了家族的老路,實際上她暗藏硝煙決心二十多年,只待接手家族的事業,改變現狀。
她心中有大義,一面是做著黑暗交易的女老大,一面又幫日本藥物試驗里的小孩們逃離。
無奈背上「漢奸」的罪名,也只為全廣州城的老百姓可以活在自己的庇佑下,雖單槍匹馬,卻從不畏懼。
尤其是她和警察的那段感情線,不是往常我們熟悉的「白馬王子」救贖戲碼。
沒有什么甜寵橋段,甚至都沒有說出口的愛意,就在劇情里完成了兩個人從對立走向并肩的關系。
就連鄧萃雯自己,也很羨慕這里面的感情觀。
它已經超越了男女朋友那種,「你好」、「你安全」就可以了,(而是)你去前方,我在后面守護你。
我覺得這個挺好,有一個男的很敬佩你很愛護你,但他基本上不敢和你太親密,因為他怕破壞了這個關系。
劇情經典到播出十幾年了,還有人在反復觀看,回味其中的豪情。
鄧萃雯演起這類角色來,可謂得心應手。
《金枝欲孽》里的如妃雖然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女主,但也是在為自己人生拼命爭取的女性角色。
劇里別的角色都在爭搶皇上的恩寵,她卻一語點破:
皇上的恩寵不過是鏡花水月。
她早就看透了宮中權力之爭的本質邏輯,深知上位者擁有最多的話語權,不愿被當做擺弄的棋子,所謂的「黑化」不過是開始為自己而活。
所以她會爭、會搶,會拼盡全力往上走;
但跌至低谷時,也從沒怨言,愿賭服輸。
后來再也沒見過這樣的角色,「壞」的大大方方,就連惡毒都擺在明面上,但你卻很難恨她,只覺得深深的悲哀。
她很敢接一些極具爭議的角色,不是非黑即白的個性,可以很復雜但一定要有生命力。
《女人不易做》里飾演殺伐果斷的女強人,把職場當做自己的戰場,甚至在辦公室里放了許多套衣服,以便隨時應對不同的場合。
從來都是主動爭取機會的那一個,沒有說留在原地,聽候別人的差遣。
感情上更是大膽到選擇不結婚,去父留女。
甚至不需要讓孩子的爸爸知道這個孩子的存在,自己可以養育好。
這段劇情放在06年來說,的確有點超前了,但放在當下,才知經典不會過時的魅力。
看鄧萃雯當年演的這些角色,就不難理解,她為何會「瞧不上」如今的大女主角色了。
和她所飾演的角色一樣,鄧萃雯深知命運給予的只是機會,能不能把握住才是關鍵。
她曾經形容自己「從沒當過小孩」,父母離婚有了各自的家庭,她跟隨著祖父母長大。
5歲開始就要承擔繁重的家務,從小任何決定都要靠自己來拿定,所以她暗自下定決心:
只要我有能力,我必須要選擇改變我的命運,因為我不喜歡跟著命運走。
年紀輕輕,正值事業勢頭一片大好,她卻沒有貪戀這處名利場。
反而覺得自己進娛樂圈起步就是女一號,是很容易迷失的:
你就會飄起來,會覺得很了不起,我以后不要演配角,我以后不愿意當什么。
想明白了當年出道即巔峰,只是因為正好撞上了時機,被TVB選中,如果換了其他人,也能爆火,她需要的是可以靠自己獲得的成就。
于是即便人人都不理解,她也堅定放棄眼下所有,只身前往美國留學。
因為我覺得,人生不可以沒有選擇。
我不想有一天公司不要我了,不捧我了,我就什么都不是,這就是我要離開的原因。
人到三十,好不容易有了可觀的儲蓄,想要買一處房子用作養老,結果金融風暴突然襲來,不但存款都沒了,甚至還倒欠了銀行許多貸款。
與此同時,那場當年人盡皆知的第三者事件,她被對方潑臟水,背負了幾乎所有的罵名。
腹背受敵之際,她只做了一個決定,那棟她夢想中的「五星級的家」,她放棄供給:
我松開了一個綁住我很大的壓力。
然后去做配音、當司儀,拼命賺錢生活,在蟄伏中等待翻身的機會。
后來她回想,當年自己最對的決定,就是沒有在最拮據的時候,輕易接一些隨隨便便的戲約。
沉寂多年,直到《金枝欲孽》如妃一角出現,她果斷抓住機會,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
再到《義海豪情》趁勝追擊,穩固了自己在TVB的地位。
巔峰時期保持清醒,低谷時期也不輕易放棄,這是鄧萃雯的人生法則,也是她所堅信的女性改變命運的關鍵。
后來鄧萃雯很久都沒有在熒幕上出現,直到這次采訪才知,原來是她不相信如今虛假的大女主人設。
人生走到今天,她早就看透了很多道理。
逐漸琢磨透了當年媽媽過早嫁人的原因,是因為自小就沒有獲得妥帖照料,早早就出來打工。
她肯定是希望能更快點有一個自己的家庭,這樣就有幸福了,想的很簡單,所以他們沒有一個真正很健康的基礎,來成為夫妻。
所以在相同的處境之中,鄧萃雯就清醒地多,在沒有找到合適的另一半前,都樂得自己一個人的生活:
婚姻不是唯一的選擇,因為我覺得它也是甜品,不是必須。
如果一個人沒辦(靠自己)幸福,是不可能靠別人來給你幸福的。
對命運起起伏伏也看得透徹:
我覺得最強的不是你有錢,最強的是不怕沒錢,因為我怎么都能過,我都能從頭來,只要我保住命。
所以能看到,即便快到花甲之年,她仍然擁有無限的勇氣走上舞臺,嘗試新的東西。
而且參加《浪姐》,她也不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爭搶,盡自己可能就好了。
沒有必要跟不同年紀的人去比或者斗。
她不認為皺紋是缺陷,反而覺得自己經營事業那么多年,留在觀眾記憶中的模樣,才是最珍貴的。
我們女性能不能真的去鼓勵女性,就看我們能不能接受。
我們一直在宣傳推廣,我必須要凍齡,我必須要沒有毛孔,我必須要像20歲……才值得贊揚,才值得說我好,那我就是壓抑女性的一份子。
她選擇站在萬千女性的身邊,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經歷,希望大家可以不要踏上她當年走錯的路。
「人生都是傾盡全力」的鄧萃雯,深知女性要掌控自己的命運,成長為所謂的大女主,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每一位女性的成長史,都可以稱作一段史詩,那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刻畫出的歷程。
只有親自走過的人,才知其中滋味。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撰文丨姜姜
編輯丨qko
主編丨眠去
出品丨麥子熟了工作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