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網友說:
“我一直很厭惡我媽,覺得她冷漠自私,覺得她不愛我。”
“可看見她日漸蒼白的頭發,看見她一臉獻寶似的,特地給我拿了一大碗草莓進我房間,我又覺得自己似乎沒有恨的必要了。”
“因為在這一刻,我好像感受到了缺失了20多年久違的母愛。”
如果媽媽真的愛你,你怎么會因為一碗草莓就感動?
如果她媽真的愛她,這只會是屬于常態事情中一種,感動的情感閾值要求很高,不會發生在常事中。
她感動,只是因為以前沒有得到過這種待遇。
20多年的精神迫害,一碗水果就抵了。有時候,與其說父母天生愛孩子,不如說孩子天生愛父母。
世界上最純粹的愛,就是孩子對父母的愛,孩子天然就是愛父母的。
孩子的愛更純粹。
我發現:原生家庭最讓人窒息的,并非是父母對你一味地壓制,而是他們令你窒息的同時,又讓你覺得他們內心是愛你的。
于是你很矛盾,一邊心疼他們,一邊想逃離。這種感覺像什么呢,就像穿了一件濕透的棉襖,穿上冷,脫下也冷。
父母的愛,是頓感的痛
我:媽,就是我的生活費……
我媽突然暴躁:你知不知道你已經花了很多錢了?
我一時語塞:哦……我……
我媽:天天找我要錢,我欠你的,沒有沒有。
過了一會兒,媽媽又突然關心我:你買那個藥了嗎?
我還賭氣中:什么藥啊?
我媽:就治胃痛的藥啊?對自己上上心,非要痛到走不動路,才長記性是吧?
接著,媽媽遞給我錢……
父母的愛,是頓感的痛。狠狠地抽我一巴掌,又給我嘴里塞一顆糖。
很多父母給孩子的愛剛剛好,既不能讓你擁有絕對幸福快樂的童年,又不能讓你徹底狠下心來完全脫離他們。
細想,這不正是PUA的定義嗎?
騙不了自己父母是愛我的,嘴上說愛我,但行動上感覺不到。
真正給我的是窒息和傷心,不要行為上傷害我,又假意嘴上關心裝一下愛我。
有時候真的覺得很虛偽又讓人惡心。
在我小時候,我爸媽總說:不能把我慣壞了。
但是,我好像并沒有感受到一絲絲的寵愛。
你只要表現出有一點自己的想法,他們就說“把她慣壞了”,甚至還會加上一句“你真是翅膀硬了”。
其實,他們是說把你慣壞 了,又不是愛壞了,他們也知道那不愛。
我媽后來解釋了:沒把我弄死,而讓我有個地方住,有學上,沒餓到,也沒天天挨打,就很了不起了。
我媽也說了,她就是老子,父母最大,說啥都得聽。而且她總跟我說特別難聽的話,搞得我覺得和她相處很別扭。
我媽最經典的話:沒少你吃、沒少你穿,你還想怎樣?
聽得我一肚子無名火,我都不會給我的狗講這種話,只會愧疚能力有限,還不能對它更好。
我媽那一輩當父母的沒法說,要么就說人家幸福是因為有錢,可我身邊也有經濟條件不好但很溫馨的家庭。
為什么媽媽一邊愛我,一邊卻用惡毒的話傷害我?
直到我看到一句話:其實,她根本不愛你,真正愛一個人,連一句重話都舍不得說。
什么是真正的愛孩子
我發現很多父母的教育,幾乎都在關注孩子的成績,卻忽略了一個詞:愛。
宮崎駿在《哈爾的移動城堡》中說:那些被深愛著的孩子,更有力量。
那什么樣的愛,對孩子來說才是真正的愛呢?
當孩子做錯時,不“責怪他”:孩子犯錯后,內心的恐懼一點也不比父母的憤怒少,一句安慰的話、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個溫暖的抱抱,就能哄散孩子心中的愧疚和緊張。
當孩子害怕批評而說謊時,愿意包容孩子:愛說謊的孩子,只是因為經常被指責、批評,才學會了逃避。沒有被愛過的孩子,才會用謊言去填滿心中的恐懼。
當孩子膽小時,不會責怪他“懦弱”:在孩子“害怕”的時候,更需要得到父母的接納和理解,也最需要保護和安慰。
父母為孩子真正的愛,并不是強加的“為你好”。
說得再直白點:你愛你的孩子,而不是愛“他的表現”,而不是愛所謂的“完美”孩子。
而是親子之間的互相尊重、理解、關注。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修煉自己的情緒感知能力,創造一個穩定、和諧、安全的環境,讓孩子能夠活出開闊和豐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