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由中國一家科技公司的CEO撰寫的文章。該文章不僅批評了白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霸凌,還闡述了為什么中方不怕美國政府的關稅訛詐。
這篇《紐約時報》上的文章,是中國上海的大數據科技公司百觀科技的CEO吳冕卿(Robert Wu)撰寫的。
文章中,吳冕卿先是對美國白宮對中國發動關稅訛詐的操作進行了批評,稱白宮雖然自稱他們很懂“交易的藝術”,但在與中國打交道時卻完全是在胡來,不僅沒有一個清晰且可以達成的目標,而且還在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情況下把事態升級。結果,白宮這番操作不僅什么都沒達成,反而嚴重威脅到了全球貿易,損害了美國自己的形象。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而后,吳冕卿開始闡述為什么中方不怕美方的訛詐。他首先指出,白宮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錯誤地以為只要對中國的出口下重手,中國就會屈服。盡管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但早在特朗普政府的第一任期時,面對美國對中國在貿易上流露出的敵意,中方就已經開始做準備,一方面在多元化其出口渠道,另一方面則在降低經濟對于出口的依賴——比如來自世界銀行的一個數據就顯示,2023年時出口占中國GDP的19.7%,比2006年時的36%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除了出口上的變化,吳冕卿還表示中國長期以來對于科技的獨立自主、經濟安全和工業重組的格外看重,以及這些年為提振內需和鼓勵民營經濟采取的多種措施,也都令中方在如今面對美國時更有準備——更別提中國還有一系列能提振市場信心和消費的辦法,能對沖美方做法帶來的長期風險。倒是白宮在一系列重創自己市場和經濟信心的操作后,“眨眼”了。
但比起眾多同樣也從經濟學層面上進行分析,然后認為中方比美方更有韌性的專業觀點,身為中國人,從小在中國長大的吳冕卿,還提到了一個令中國不懼怕美國這種外部勢力壓力的中華文明的精神文化內核,即“吃苦精神”。
吳冕卿撰文內容
出生于上世紀90年代的吳冕卿表示,盡管如今中國的年輕人成長在相對富裕的環境下,但爺爺奶奶那輩從一窮二白的時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人們所傳承下來的吃苦耐勞精神,仍然銘刻在年輕一代中國人的靈魂之中。
“與其擔憂,絕大多數我認識的中國人都對美國表示氣憤,并完全支持國家斗爭下去的選擇”,吳冕卿寫道,“在大眾眼中,美方的攻勢不過是再一次證明了,中國需要為這樣的情況做好準備”。
吳冕卿的文章在國際上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最后,隨著吳冕卿這篇文章在國際上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耿直哥也聯系到了他本人,了解到了他撰寫這篇文章的一些背景。比如,這篇文章其實是《紐約時報》邀請他撰寫的。
原來,吳冕卿的企業客戶不僅包括眾多美歐等國的投資基金,與這些國家的商業、政策、媒體圈的日常接觸很多,他本人平時還有長期撰寫英文新聞信的習慣,這些新聞信也頻繁地被彭博社、金融時報等歐美主流媒體采用。這也是吳冕卿會被《紐約時報》邀請撰文的原因。
圖中中間位置為吳冕卿
延伸閱讀:
【文/觀察者網 張菁娟】“中國有韌性,美國則不然。”4月16日,中國商人吳冕卿(Robert Wu)在美國《紐約時報》發文稱,特朗普造勢已久的對華貿易戰上周才正式打響,但他已經搞砸了。
文章說,特朗普和他的諂媚者們吹噓自己的交易藝術。他們大都熟悉一些商業談判的基本原則:有一個明確且可實現的目標;了解對手的痛點且不暴露自己的痛點;確保自己不會咄咄逼人地把對手逼入絕境,以至于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寸步不讓并進行報復。
然而,特朗普似乎忘記了這些基本原則。他對中國發動的關稅戰考慮不周、執行不力,現在已經失控,威脅到世界貿易,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全球形象。至于他能否取得勝利還遠不確定。
特朗普的主要問題在于,他和他的團隊顯然錯誤地認為中國急于保護其對美國的出口,因此會簡單地屈從于他的意愿。
文章指出,特朗普加征的驚人關稅以及中國采取的反制措施將對中國造成一定影響,但與特朗普第一任期相比,中國如今在某些方面已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
現在,中國與美國的經濟聯系不像以前那么緊密了,許多美國公司通過將制造和采購轉移到其他國家,減少了在中國的業務。2017年,在特朗普開始征收關稅之前,美國進口的商品中有21.6%來自中國。2024年,這一比例降至13.4%。
不過,中國也一直在實現出口市場的多元化,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去年,中國對美國的直接出口額與十年前基本持平,與此同時,中國對歐盟的出口額在此期間大幅飆升。中國還減少了對貿易的整體依賴: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3年出口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降至19.7%,遠低于2006年的36%。近幾個月來,中國也采取了更多措施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并提振國內消費。
中國汽車抵達巴西港口 IC photo
到目前為止,作出讓步的是特朗普。 上周,他宣布對大部分國家暫緩90天征稅,因為這些關稅引發了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崩潰,并使美國商業巨頭公開質疑他的做法。他承認關稅政策存在“過渡性問題”,這表明如果與中國的對峙持續下去,他可能會再次變卦。
吳冕卿在文中提到,中國政府有一系列政策工具可以用來緩解長期貿易戰帶來的痛苦,但隨著美國消費者感受到通脹上升的刺痛,投資者眼看著股票投資組合受損,首席執行官們看到商業前景變得黯淡,特朗普的談判立場將日漸削弱。
而中國的歷史文化在中國人心中埋下了忍耐和堅韌的種子,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與上一代人相比,如今的年輕中國人雖習慣了更舒適的消費生活,但依舊有韌性。
他介紹說,自己的祖父母那一代人飽受戰爭、饑荒和社會動蕩的摧殘,大多數中國人將那段歷史銘記于心。“20世紀90年代,我出生在中國,那時中國還沒有現在這么繁榮。小時候,我和父母住在一個狹窄的200平方英尺(約18.58平方米)的單間公寓里,20多戶人家共用一個廚房和衛生間。我們家被認為比大多數家庭都要富裕。”
作為百觀科技(BigOne Lab)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對于特朗普挑起的貿易戰,吳冕卿表示,自己認識的大多數中國人并沒有表示出擔憂,而是對美國感到惱火,并全力支持中國政府的決定。在公眾眼中,特朗普的出擊只是驗證了多年來的警告,即中國需要為此做好準備。
文章寫道,中美兩國都在試圖改變自己的經濟模式,但轉型都很難。不過,對于有韌性的中國人來說,提振消費要比美國這樣以消費為中心的經濟體轉型要容易得多。
特朗普說,中國選擇報復是“錯誤的”。然而,是他讓中國別無選擇,示弱只會讓像他這樣的惡霸更加肆意妄為。他的關稅導致全球需求嚴重下滑,無疑會影響中國經濟,可他不該坐等中方電話。
在吳冕卿看來,特朗普粗野、反復無常的做法并沒有使他更接近于實現其不明確的對華貿易目標。他所做的只是提高了世界經濟衰退的風險,讓中國看起來更像一個穩定可靠的經濟伙伴。“交易的藝術就到此為止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