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7事故的疑云,依舊籠罩著小米和雷軍。同時也給2025年一路狂飆的智能駕駛賽道潑了一盆冰水。
隨著2025上海車展的臨近,各大車企也紛紛開始為品牌造勢。
像AUDI品牌旗下首款量產車,奧迪E5 Sportback、百萬級SUV天花板仰望U8L、基于全新的LEAP3.5架構打造的零跑B01、BMW新世代駕趣概念車、上汽大眾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車ID. ERA等,均會在上海車展首次亮相。
而小米這邊呢,官宣的只有小米SU7 Ultra、小米SU7全系產品,原定參展的中大型純電SUV,YU7突然從名單中消失了。
消失的YU7與沸騰的謠言
SU7事故之后,受其負面輿情影響,近日網上流傳著一些關于小米YU7的謠言。
部分自媒體和博主稱,小米原定于4月17日舉辦的YU7技術發布會,因事故影響而推遲。
但是,此前小米官方只曾透露過YU7計劃于2025年的6-7月上市,但未明確提及發布會的相關安排。
由此看來,技術發布會取消的相關流言,更多是外界基于上市時間表的推測罷了。
除了有宣稱YU7將配備電動尾翼,實際為SU7改裝圖的;更有甚者,還預測了YU7定價15.98萬起的,低價傳言真是一搜一大把。
作為小米推出的首款轎跑SUV,特別是在SU7系列爆火的前提下,YU7的熱度一直都很高。
如果說,此前大家還幻想在上海車展上一睹YU7的真容,那么小米副總裁李肖爽的回應,則顯得有點無情了。
4月15日,李肖爽發布了關于小米參展的相關消息,SU7全系赫然再列,唯獨缺少了YU7。
●圖源:微博@李肖爽
真的沒有YU7了么?
面對網友的疑問,李肖爽回應道“沒有YU7。”簡潔干練的幾個字,有股莫名的涼感。
沒有YU7你去車展干嘛呢,拉一堆五顏六色的SU7去嗎?
面對更加犀利的質疑,李肖爽的回應似乎透露著一絲曙光:“別著急,該來的會以最好的狀態來。”
于是,小米YU7的缺席,也引發了可能推遲到8月才上市的各種猜想。
誠然,基于目前的情況而言,YU7的原定節奏可能已經被打亂了;畢竟前不久雷軍還在母校的櫻花樹下,為其充當車模刷了一波屏。
在雷軍停止活躍后,李肖爽的回應可以說是給了米粉一劑鎮定劑,目前
小米沒有任何官方通知,YU7仍維持著原計劃。
SU7墜崖車主再提SU7
一場意外帶來的信任救贖
4月15日,#SU7墜崖車主再提SU7#的微博話題沖上熱搜,讓雷軍暫時回了一口血。
事件起因是2024年的12月11日,一車主駕駛著剛提一個月的小米SU7 Pro,與家人外出游玩。
在河南鞏義浮戲山景區的下山途中,車輛轉彎時失控沖下二十多米高的山崖,在連續翻滾后才被樹木攔下。
●圖源:微博@阿苯
從圖片可以看到,車輛損毀嚴重,達到了整車報廢的程度。
但是,完整的乘員艙框架以及能正常打開的主駕駛門,救了一家四口,僅有老人輕微骨折,其余人均為擦傷。
事后該車主發文表示,雖然很心疼,但是車扛下了所有傷害,人員安全。謝天,謝地,謝小米SU7安全,謝所有幫助救援的人員。
不曾想,這段本應塵埃落定的經歷,卻在四個月后掀起了新的輿論波瀾。
2025年4月13日,事故車主發布了小米SU7 MAX的提車視頻,隨后#SU7墜崖車主發文感謝雷軍#的話題也沖上了熱搜。
面對網友"是否獲得特殊優待"的質疑,該車主坦言,去年12月底便支付了訂金,苦等三個多月才提車;期間沒有得到任何優惠折扣,再次購買只是因為相信小米的安全性。
●圖源:微博@森山有Su7
恰逢小米汽車深陷輿論風暴的關鍵時期,該車主自發的二次選擇,成了小米汽車安全性能的“活廣告”,直接回應了公眾的質疑。
特別是在此類極端事故中,用戶的真實經歷將小米SU7的安全性從參數宣傳轉化為了具象化認知,這比傳統的碰撞測試結果更具說服力。
對雷軍而言,這份信任彌足珍貴,因為消費者用真金白銀投的票,才是對品牌最大的肯定。
新規給智駕戴上了緊箍咒
SU7銅陵事故像一根導火索,點燃了公眾對智能駕駛的信任危機。而工信部的兩記重拳,也來得正是時候。
4月16日,工信部組織了一個智駕相關的會議,明確地提出了一系列規范性要求:
汽車生產企業要深刻領會《通知》要求,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針對新能源行業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名詞,《通知》規定車企禁止使用“自動駕駛”、“智駕”、“智能駕駛”、“高階智駕”等誤導性詞語,要打破“車能自己開”的錯覺,規范宣傳格式為:“智駕等級+輔助駕駛”,比如L2級輔助駕駛。
為規范駕駛行為,禁用“一鍵召喚”、“代客泊車”、“遠程遙控”等宣傳用語,并從技術層面禁止駕駛員在使用智駕功能時脫離控制。
與此同時,工信部又發布了GB 38031—202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解讀。
新國標將于2026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不僅首次明確了“電池不起火、不爆炸”的強制性要求,同時還新增了底部撞擊測試和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
對整個行業而言,新能源游戲規則的改寫,既是緊箍咒也是護身符。
與短期內帶來的沖擊相比,新規或將迫使行業回歸“安全本位”,推動整個行業的價值重構。
同時,更深層的信號在于,行業洗牌即將加速。這既是新能源車企要面對的挑戰,也是崛起的新契機。
在喧囂中沉淀,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
回到YU7的缺席,從表面看是錯失曝光機會,實則是以退為進的戰略選擇。
因為車展是秀場,也是戰場。在SU7事故余波未平之時,強推YU7難免被貼上急于洗白的標簽,也可能讓安全焦慮徹底吞噬品牌。
與其在車展上硬扛質疑,不如選擇留白,這樣反而能讓市場對“最好的狀態”產生期待。
現在所有關注的人都在等待一個真相。我想,當陽光刺破陰霾的那一刻,將會是YU7登場的真正良機。
*編排 | 黃家俊 審核 | 黃家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