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精準診療續寫感人生命故事,多方共話肺癌診療新紀元。
近年來,伴隨著新型診療技術的發展,我國惡性腫瘤防治逐漸步入“精準醫療”和“慢病化管理”的新時代。作為我國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于首位的惡性腫瘤,肺癌診療領域的發展與患者獲益的提升尤其引人關注。值此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到來之際,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肺癌診療理念的轉型升級,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標實現。醫學界特別策劃了以“時光續寫·治愈薈——為生命加時”為主題的圓桌訪談,邀請醫界專家、患者代表及公益組織代表,共同探討肺癌治療格局的變遷與展望,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新生故事”。此次訪談,將特別聚焦被譽為“鉆石突變”的——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這一具有代表性的領域,通過精準診療的實例,展示在靶向治療等新型治療策略加持下,患者長生存如何成為現實。
ALK陽性NSCLC的精準靶向治療在近年來取得突破性進展,尤其是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的問世,使一線治療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延長至60個月以上,且多模型預測有望達到8-10年,患者生活質量大幅提升。本期訪談,我們特邀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胡成平教授、李敏教授,公益組織“與癌共舞”創始人金萍女士,以及“長生存”患者代表陳女士及其家屬劉先生,共同講述ALK陽性NSCLC患者精準診療背景下的生存故事,傳遞希望與溫暖,助力更多患者邁向靶向治療“長生存”的新時代。
從診療困境到精準曙光:NSCLC治療的轉折
“目前,肺癌是我國無論男性和女性中病死率均居首位的癌癥,且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處于晚期。”李敏教授在圓桌訪談中直言,過去沒有做早期篩查時,很多人都是出現癥狀才就診,導致約85%的患者確診即為晚期。而傳統治療晚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不足5%,預后極為嚴峻。
近年來,隨著低劑量螺旋CT(LDCT)篩查在高危人群中的普及,Ⅰ期肺癌的檢出率大幅提升。李敏教授強調:“對于40歲以上有家族史、長期吸煙或慢性肺部疾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應積極進行LDCT篩查。若能在1cm左右的小結節階段發現并手術治療,早期肺癌五年生存率可超過90%。” 這一可喜進展,為全民戰勝肺癌鋪平了道路,也讓“早診早治”成為推動“健康中國 2030”目標落地的重要一環。
然而,早期診斷并不能覆蓋所有患者,依然有不少人是在中晚期方才確診。談及當前NSCLC整體治療格局時,胡成平教授從局部治療(手術、放療等)和全身治療(化療、靶向、免疫治療等)兩個維度進行拆解。她認為,正是精準醫療理念的深入,加之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兩大領域的蓬勃發展,顯著拉長了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過去只有數月的生存,如今很多患者都能實現數年甚至更久的生存。”ALK等驅動基因突變更是近年來的“明星”領域。雖然在NSCLC中占比不高,但確診基數仍大,且ALK陽性患者往往侵襲性較強,更易出現腦轉移。“過去這種情況令人十分棘手,但隨著第三代ALK-TKI的出現,如今我們有機會把NSCLC真正轉變為慢性病。”胡教授一席話引發了與會者的深深共鳴。
抗癌公益組織的創辦人“與癌共舞”金萍女士也分享了她的看法,她表示,創辦“與癌共舞”的初心就是因為親人罹患肺癌,她曾一度陷入手足無措的境地。那時,她意識到,只有將患者與專業醫生、醫療資源以及彼此的經驗緊密相連,才能幫助更多人少走彎路,不至于在焦慮恐懼中茫然無措。如今,“與癌共舞”論壇已擁有數十萬名注冊患者,開展了上千場科普講座與患者活動。“我們見證了越來越多人知道早篩、懂得早進行基因檢測,也見證了更多長生存患者重回正常生活。”她說,“科普與互助之光正照亮更多人的抗癌之路。”
為生命加時:洛拉替尼阻遏腦轉移、顯著延長生存的關鍵突破
「從一代到三代:洛拉替尼如何改寫ALK陽性NSCLC患者命運?」
ALK陽性NSCLC因患者發病年齡較低,容易發生腦轉移等特征,患者的治療愿望尤為迫切。ALK-TKI藥物的出現,可以說從根本上重塑了ALK陽性NSCLC患者的治療格局,第一代ALK-TKI克唑替尼帶來了令人驚喜的生存獲益提升,但對于腦轉移的控制有限。而后,盡管二代ALK-TKI藥物的顱內療效有所提到,但真實世界研究顯示其一線治療5年腦轉移累積發生率仍達20%且發生腦轉及死亡的累積發生率高達72%。腦轉移,已經成為影響NSCLC患者生存獲益的“攔路虎”。因此,要想真正實現生存獲益提升,防患于未然至關重要。直到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的出現,才為ALK陽性NSCLC患者的生存改善和腦轉移防控帶來了質的飛躍。
2024年6月1日,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及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同步公布了CROWN研究5年隨訪數據結果。研究顯示:
PFS獲益方面:一線接受洛拉替尼治療患者,中位 PFS突破60個月,且5年PFS率高達60%,PFS HR僅為0.19,ORR達80%。
顱內療效方面:洛拉替尼5年隨訪數據顯示,在基線無腦轉移患者中,洛拉替尼5年無顱內進展率高達96%,HR低至0.05。基線腦轉移患者中,洛拉替尼治療患者顱內病灶ORR高達92%,顱內完全緩解(CR)率高達58%;洛拉替尼一線治療患者,1年腦轉移累積發生率<3%,5年腦轉移累積發生率僅為5%,而在亞洲中國人群這一比例更是更是低至0%。且從3年至5年腦轉移累積發生率均未增加。
在安全性方面:洛拉替尼超5年隨訪尚未發現新的安全性信號,長期使用安全性良好,藥物相關不良反應(AE)可管可控。
專家們在訪談中分析了CROWN研究的最新數據指出,一線使用洛拉替尼的中位PFS超過5年,五年PFS率更是達到60%,并可顯著降低腦轉移風險。“腦轉移一直是ALK突變患者的主要死因,而洛拉替尼通過良好的透過血腦屏障能力,不僅能有效阻遏腦轉移發生,還能對已有的腦轉移病灶進行有效控制,可謂是‘腦中盾牌’。”李敏教授介紹。談及藥物安全性,專家們也一致強調洛拉替尼的不良反應整體可控,使得患者在享受長生存的同時,可以更好地維持日常生活狀態。這些突破性臨床數據與實踐證明,“第三代ALK-TKI”已成為ALK突變陽性NSCLC患者新的“里程碑”。
「“3+X模式好藥先用”:一線黃金治療窗口下的明智選擇」
在訪談現場,另一項備受關注的話題便是:晚期ALK陽性NSCLC患者一線靶向治療的排兵布陣。李敏教授與胡成平教授都分享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明確指出:如果將洛拉替尼放到后線使用,整體PFS通常較為短暫,很難達到一線起始使用洛拉替尼的多年穩定控制。尤其是很多患者若在前代耐藥后出現特殊位點突變,再去用洛拉替尼時,往往已失去最佳時機。胡成平教授更提到,“我們之所以呼吁‘先用好藥’,就是讓患者不必在后續顱內進展時再來尋求三代藥物的救援,而是一次性獲得更長時間的疾病緩解,獲得最長的生存獲益,且有希望在這關鍵‘黃金時期’里等到更多后續新藥出現。”
此次圓桌訪談,還邀請到了一位特殊的嘉賓——NSCLC患者陳女士及其家屬劉先生。他們也在圓桌現場分享了他們的親身經歷。2024年4月,陳女士確診ALK陽性肺腺癌并伴多發轉移。在醫生的要求下,她第一時間進行基因檢測,發現ALK融合陽性突變,醫生建議“直接用最優方案——洛拉替尼靶向治療”。陳女士用了洛拉替尼后,病灶很快縮小,且一直沒有出現新的腦轉移,現今她自述“和沒得病前幾乎沒區別,心態也非常平和”。劉先生感慨:“最初確診時幾乎天塌了,如今感謝醫生,讓我們看到了更長遠的生存希望。”
其實,陳女士不是特例,而是無數獲得新生的患者縮影。正如李敏教授所言:“很多晚期ALK患者經洛拉替尼可實現高質量長生存,甚至邁向5年、10年之路。我們也希望更多人擺脫‘談癌色變’的恐慌,哪怕是晚期,精準診療也能讓我們與癌共存。吃了洛拉替尼腫瘤控制的很好,就像沒有生病一樣,這是所有醫生的追求。”
共赴2030:讓每一位肺癌患者的生命故事都有續篇
隨著近日“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的到來,肺癌診療再度備受關注。回顧我國整體腫瘤防治水平的提升,李敏教授與胡成平教授在訪談尾聲均展望了“健康中國2030”下肺癌管理的藍圖。二位教授表示,一方面,要在大眾層面普及更多早篩知識與基因檢測意識;另一方面,也要讓先進的精準治療手段在醫保政策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惠及更多患者。若早篩與精準治療齊頭并進,加之慢病化管理理念的持續深化,肺癌患者群體無疑將在未來迎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與此同時,以“與癌共舞”為代表的公益組織則在患者教育、心理支持、資源對接等方面發揮獨特功能。金萍女士提到,患者若能獲得充分而正確的信息、結識同病友人的互助網絡,就能在與疾病對抗時更加積極堅定。“讓患者不再孤獨,不再信息匱乏,有機會回歸正常的工作與社會角色,這才是長生存的更深意義。”同時,也有像陳女士這樣的“過來人”,愿意成為志愿者去鼓勵其他患者。在她看來,“感恩這一路走來得到的幫助,也希望把經驗和力量傳遞給更多病友,把長生存變成我們的共同目標。”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長生存不僅局限于疾病控制,更關乎患者日常生活的質量、精神世界的安頓,以及社會價值的重新定位。家人和社會的理解與關懷,會讓患者有勇氣、有信念繼續與病魔對峙。或許,醫療技術為患者帶來“生”的希望,而人文關懷與溫暖互助則真正為患者注入“活得好”的力量。
展望未來,期待隨著診療水平不斷進步,越來越多惡性腫瘤邁向“慢病化”管理的新時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長生存、高質量生存。“時光續寫,為生命加時”,讓這句溫暖的口號成為更多癌癥患者生活的真實寫照。實現“健康中國2030”偉大愿景,讓更多的患者與家庭能在醫療科技與人文關懷中收獲生命的新希望與溫暖。不久前,陳女士家中剛剛迎接了“新生命”的降生,陳女士小外孫的到來為整個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幸福。其實,生命的延續與新生也正在每一位肺癌患者的生活中真實上演。
精彩資訊等你來
*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