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由健康報社主辦、福建省安溪縣中醫院承辦的2025年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大會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藥領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醫院管理者、專家學者等出席會議。大會通過主旨演講、主題報告和圓桌對話等形式,圍繞服務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新文化建設等內容,分享中醫藥領域的新理念、新觀點和新趨勢,共同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福建省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一處處長 錢新春:
傳承千年底蘊
譜寫閩醫華章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承載著千年的智慧和實踐,其歷史可追溯至神農嘗百草、黃帝論醫藥之時。福建省有很多在中醫藥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人物。楊士瀛、蘇頌、宋慈和陳修園憑借在醫學領域的卓越成就,被譽為福建“四大名醫”,為福建省乃至中國醫學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北宋蘇頌所著《本草圖經》對后世影響深遠,宋慈的《洗冤集錄》開創法醫學之先河。福建名醫在推動中西醫結合方面也頗有建樹,如清代的福建永泰名醫力鈞首倡中西醫匯通。近年來,福建省先后涌現出楊春波、陳民藩等多位國醫大師,他們推動了閩醫流派的守正創新和傳承發展。
在現代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中醫藥憑借其綠色、安全、綜合調理等特點備受青睞,成為守護人類健康的重要力量。各方要協力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傳承和發揚中醫藥文化,積極推動中醫藥文化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讓中醫藥惠及千家萬戶。
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張戈:
把握政策機遇
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
近年來,黨中央把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對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及一系列重要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資源保護、產業轉型、價值評估、科技創新等8個方面提出21項重點內容。當前,各方要把握機遇,加大中藥資源保護力度,發展中藥材現代種業,提升中藥材產業發展水平;加強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鼓勵開展中藥材育種攻關,建設高質量良種繁育基地,推進中藥材生態種植養殖;加快推進中藥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中藥制造品質,推進中藥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健全全產業鏈追溯體系,提升中藥生產全過程質量控制水平;培育名優中藥品種,推進中藥科技創新,助力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黨委副書記 程軍:
以新文化實踐
賦能高質量發展
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是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要求之一。北京中醫醫院作為北京地區最早成立的中醫醫院之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學科建設蓬勃發展,人才培養成績斐然。
在新文化建設實踐路徑上,醫院聚焦三個關鍵詞:方向、風骨、文化。在定方向方面,醫院堅持黨管一切,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名醫工程;在強風骨方面,醫院先后總結形成“京味文化”“明醫文化”“傳承文化”“感恩文化”;醫院推行“明文化”,確定“明德、寬仁、承傳、日新”的理念,進一步完善文化內核、精神、院訓,以及管理理念、人才理念、服務理念等。醫院制作了一系列文化傳播作品,如打造優質IP、拍攝原創紀實片《我要做明醫》等,展現中醫藥技術和人文關懷理念,打造“有溫度、有情感、有人文”的醫療文化品牌,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醫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國家青年岐黃學者 李治建:
把握機遇
民族醫藥發展啟新程
近年來,民族醫藥事業迎來了發展新契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醫醫院作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建設單位,創新研發醫院特色制劑,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取得顯著成效。醫院研究團隊構建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通過整合產學研資源,建設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和循證轉化中心。
在政策支持下,醫院重點開展維吾爾醫藥的臨床研究和新藥研發,著力攻關三大核心難題:精準定位治療節點、建立國際認可的療效評價體系、規范診療路徑。未來,醫院將通過聚集3000余種新疆特色藥用植物資源,推動優勢??葡虍a業轉化,提升民族醫藥服務能力,助力中醫藥國際化進程。
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人事處處長 詹若挺:
深耕南藥研究
構筑產業服務鏈
南藥主要是指產于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的中藥材。廣東是嶺南醫學的故鄉、南藥的主產地、中藥產業大省。廣州中醫藥大學及其合作團隊一直以來致力于南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研究與綜合開發利用。
近年來,團隊開展30多種中醫臨床常用、中成藥生產急需的南藥品種整理、規范化種植和質量標準等研究,并與企業合作在廣東建設產業化基地。團隊在南藥的品種整理、質量研究及GAP(藥材生產管理規范)產業化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此外,團隊將科研工作貫穿于種質資源與繁育、規范化種植、病蟲害防治、機械化采收加工、活性成分研究、質量標準制定等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連接起從種植“田頭”到臨床“床頭”的產業技術服務鏈。以青蒿為例,團隊開展青蒿高含量新品種“粵蒿1號”選育、新產品研發,建設青蒿原種基地、繁育基地、組織培養實驗室,開發治療惡性瘧疾的一線用藥,促進國際合作,守護人民健康。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 張婉紅:
構建傳播矩陣
弘揚中醫藥文化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歷經多次發展變革,目前已形成“一體兩翼”、一院三區的發展格局,規模持續擴大,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醫院擁有眾多高層次人才,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是首批國家醫學中心(中醫類)建設單位。
醫院積極搭建平臺,通過與主流官方媒體合作、建強自媒體矩陣、創新互聯網平臺模式等,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傳播工作,并圍繞名院、名科、名藥、名醫、名術、名方六個維度,打造組織化、規范化、品牌化宣傳策略,增強傳播影響力。醫院還創立了“延泰先鋒”“仲景育苗”“誓言永恒”“豫見中醫”等文化品牌,構建文化品牌發展格局,持續提升醫院影響力和美譽度。醫院堅持以品牌塑形象,以項目抓推進,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傳播活動,弘揚中醫藥文化,助力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推動國家醫學中心建設,打造中醫醫療高地。
浙江省中醫院副院長 吳建濃:
借成果轉化東風
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浙江省中醫院作為全國最早的省級公立醫院之一,積極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目前已構建一院多區發展格局,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等眾多人才。近年來,醫院高度重視科研成果轉化,成立由科研部、醫務部、制劑中心等部門人員組成的“項目制”成果轉化組織,并通過搭建“千方百劑”等項目平臺、舉辦成果轉化路演大會以及促進科研機構、企業和名醫交流等方式,為推動成果轉化營造了良好氛圍。例如,醫院成功推動草本口腔潰瘍含漱液、溫灸通經罐、清熱止癢顆粒等創新成果實現轉化,推動烏梅湯系列從院內制劑轉向互聯網銷售。醫院還啟動研究型醫院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動人才培養、臨床研究和平臺建設,組織多中心臨床研究,成立中醫藥企業聯盟,開展針對慢性疲勞綜合征等的真實世界研究,以科技成果轉化賦能醫院高質量發展。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四醫院院長 李超:
積極應對挑戰
五條路徑謀發展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是遼寧省內唯一的家省屬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地處遠郊,面臨高層次人才不足、運營成本高等困境。為積極應對挑戰,醫院制定了五大發展路徑:一是黨建引領,實施“黨建+”工程,高位推進醫院內涵式發展;二是明確定位,強化??平ㄔO,重點打造脾胃病科、眩暈中心、康復中心、心血管病科、婦產科、泌尿外科、疼痛科等???,推進“學科+專科”一體化建設;三是控成本,樹立全員全過程成本管控理念,不斷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規范診療行為;四是強化服務,持續提升醫院服務能級,成立居家醫療服務中心,開展“互聯網+服務”;五是加強宣傳,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播,持續賦能醫院高質量發展。
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院長 張恩欣:
多維發力
打造特色中醫藥發展格局
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聚焦臨床療效、科研支撐、傳承發展,著力打造特色化、現代化、國際化的純中醫治療醫院。醫院構建“一經典六中心一高地”特色平臺,包含經典病房、中醫傳統療法中心及學術流派傳承示范高地。在專科建設方面,醫院側重專病專方發展方向,推行整合診療模式。在人才培養方面,醫院打造“岐黃論道”學術品牌,建立名醫工作室,引進高層次人才,建設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在科研方面,醫院多個課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省部共建中醫濕癥國家重點實驗室寶安工作站順利推進。醫院打造“10+N”社康服務網絡體系,研發中醫藥新劑型,加強產業轉化。此外,醫院還創新推動中醫數字化發展,挖掘中醫傳統養生方法,加強中醫藥文化宣教旅游示范基地建設,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取得良好成效。
揚州市中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湯佳:
文化破圈
服務潤院
江蘇省揚州市中醫院注重傳承創新“廣陵醫派”。近年來,醫院持續產出高質量視頻和直播內容,提升傳播質量,打造全媒體矩陣,并通過創意視頻、熱點追蹤等方式,增加關注度;推出中醫藥健康文化旅游活動月、中醫荷花養生節、中醫市集等特色活動,結合文創產品和義診服務,提升醫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為推進服務管理精細化,醫院實施多項舉措,如開展“改善門診服務活動”、,完善排班制度等,使整體運營效率和群眾的滿意度持續提升,醫院的門急診人次、出院人次和醫療收入均實現增長。
溫州市中醫院紀委書記 張伊凡:
岐黃薪火傳百年
數字賦能譜新篇
浙江省溫州市中醫院以“五名工程”為抓手,全力推進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作為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溫州市中醫院不斷提升醫教研綜合能力,培養了大量優秀中醫師,打造了院校合作的新模式。醫院在??平ㄔO方面成效顯著,被評為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擁有多個省級重點??啤at院積極傳播中醫藥文化,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中醫藥文化研學、義診、健康科普講座等活動,并通過直播、上門開展特色服務等方式,將中醫藥文化推廣至校園和社區。
下一步,醫院將推動“醫療+文化+科技”三維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數字化醫院,引進智慧中藥房系統,通過人工智能導診、智慧病房等建設,推動醫療場景智能化、管理規范化,持續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黨委書記 蔡成福:
打造中西醫融合
區域醫療中心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廈門市中醫院)堅持黨建引領,秉持“懸壺濟世”理念,堅持中西醫并重,優化全流程醫療服務。
醫院細化管理指標,推動資源整合,提倡職能部門管理的MDT(多學科合作)模式,推動精細化管理,提升整體運行效能。作為福建省唯一的中醫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醫院推進品牌、技術、管理平移,以打造多中心為目標,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開展夜間、周末門診等便民服務,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
作為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醫院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出去”。未來,醫院將著力服務東南沿海地區,輻射港澳臺等地,與醫療發達地區高水平醫院攜手同行,積極打造現代化、國際化的中西醫融合區域醫療中心。
福建省安溪縣中醫院黨委書記 林錦德:
做強縣域中醫醫共體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安溪縣中醫院不斷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促進中醫藥文化深入人心,推動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涌現出“中醫藥聯盟”“共享藥房”等一系列創新亮點。
2018年,醫院組建覆蓋全縣醫療衛生機構的中醫聯盟。2020年,醫院成立安溪縣中醫院總院,牽手高校和省內高水平醫院,推動資源整合集約,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提升區域醫療水平,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醫院成立六大中心,統一藥械管理,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提升縣域醫療技術水平,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圓桌討論:
未來已來 共探新徑
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大會還設置了圓桌討論環節。該環節主持人、福建省泉州市中醫院院長謝文欽表示,當前,中醫藥事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如何促進中醫藥學的整體觀念與現代科學相結合,中醫藥如何在傳承與創新、本土與全球化之間尋求平衡,怎樣通過科學賦能提升療效和產業效益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方協力,分享實踐經驗,探討未來方向。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 姜文錫:
守正創新
融合發展
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成立于1952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藥特色最突出的中醫醫院之一。近年來,醫院全力推動中醫藥技術傳承創新、中醫藥人才強基培優、中醫藥服務模式創新發展以及中醫藥文化弘揚傳承。醫院以守正為根基,啟動了經典回歸工程,開展臨床應用大賽、經典誦讀等活動,引領年輕醫生在古籍經典中筑牢根基。此外,醫院推動傳統療法與現代研究融合,不斷提升臨床和科研水平。接下來,醫院還將持續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更好地服務文化潤疆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醫療服務中心建設。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中醫醫院副院長 鄧建華:
推動傳統智慧
與現代醫學融合
中醫藥的未來發展需要在傳承與創新、本土與全球、科學與文化等多方面尋求動態平衡。從學科戰略高度出發,要實現傳統智慧與現代醫學融合,應堅持守正創新,在臨床診療中堅持辨證施治,強化中西醫協同創新,立足中醫經典理論,引進人工智能技術,結合臨床大數據,助力精準醫療;要推動建立中醫藥國際標準體系,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多層次展現中醫藥魅力,全方位助力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
福建省晉江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 蔡良友:
強化人才保障
助力中醫藥發展
晉江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以康復醫療為特色,與省內知名三甲醫院開展合作,推動重點??平ㄔO,提升醫療服務水平。近日,醫院正式通過了二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評審。在人才引培方面,醫院通過鄉賢組織、行業協會等,柔性引進上海、福州、廈門等地名醫專家,通過設立名醫工作室,采取“師帶徒”等培養模式,打造了一支中西醫結合特色團隊。在服務優化方面,醫院推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一次掛號管三天”等便民舉措,完善門急診服務,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未來,醫院將繼續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為區域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文:陳靜 李雅 林童
編輯:于夢非 劉欣茹
審核:萬懿 王朝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