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 資料圖
財聯社4月18日電,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7日表示,對中美達成協議有信心。美國總統特朗普:“我認為我們會與中國達成協議,我們會和所有人達成協議的。如果我們達不成協議,那我們就定個目標,然后就這么定了,這樣也挺好。大概在接下來的三到四周內,事情應該能全部搞定。” (央視網)
延伸閱讀
要構建、強化自己的現代產業體系,這是我們的經濟韌性所在。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 圖/受訪者供圖
文 | 柯銳
特朗普關稅戰掀起的風暴,依然余波未了。
特朗普反復調整的關稅政策,對國際貿易和地緣政治帶來的沖擊,各方尚在觀察。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4月14日表示,近年來,我國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深化與各方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這不僅賦能了對方發展,也增強了我們自身的韌性。同時,中國內需市場廣闊,是重要的大后方。我們將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4月16日,中國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增速高于去年全國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延續了去年以來持續穩中向好、穩中回升的態勢。
從歷史角度,如何看待特朗普這次的“對等關稅”?面對關稅戰,中國該如何鍛造自己的經濟韌性?就此,新京報對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
特朗普關稅戰沖擊比1930年代更嚴重
新京報:從大歷史角度,如何看待特朗普這次的“對等關稅”?美國1930年代的《關稅法》導致了大蕭條,那么此次特朗普“對等關稅”會導向何處?
鄭永年:現在特朗普這個“對等關稅”,受到很多批評,包括美國國內的各個群體也在批評他。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包括前幾年發動的貿易戰,目的都是要解決美國內部的問題。那么,我們首先要理解美國出現的問題怎么來的。簡單地說,美國當下出現的問題,就是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周期性危機。
特朗普發動關稅戰想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他解決問題的方式,會不會導致出現類似1930年代的大蕭條,甚至走向戰爭,這也是人們所擔心的。因為很多事情一旦發生了,并不是特朗普本人或者美國一個國家所能控制的。
1930年代,美國的《關稅法》導致了各個國家的反制,最后出現了更糟糕的局面。今天,特朗普的關稅戰是不是會導致大蕭條甚至世界大戰,我們還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非常危險的傾向,因為今天世界經濟的關聯度、互相依賴度,已經遠超1930年代。
在1930年代之前,由于長時間都處于戰爭狀態,世界經濟沒有很大的關聯度。今天就不一樣了,今天世界各個經濟體之間的關聯度更高,互相依賴度更深,特朗普發動關稅戰的惡果,沖擊力可能遠比1930年代要高得多。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1930年代,美國對亞洲的影響并不是那么大,那時亞洲還處于世界經濟的邊緣地帶。但是現在,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的中心地帶,那么特朗普關稅戰不僅正在對歐洲產生很大影響,也對包括中國、東盟等亞太地區經濟體產生著更大的影響。
總體而言,特朗普的關稅戰,對世界經濟的沖擊會比1930年代更嚴重、更深刻。
人們回溯歷史,由此產生擔心是非常有道理的。特朗普的關稅戰,更有可能是一種地緣政治戰爭,只是他通過經濟的方式來達到其目標。
特朗普的關稅戰,對世界經濟的沖擊會比1930年代更嚴重、更深刻
中國的經濟韌性要好于美國
新京報:你曾提到,中美拼的是經濟韌性。今天剛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呈現持續穩中向好、穩中回升的態勢。那么,在關稅戰背景下,中國該如何鍛造、提升自己的經濟韌性?
鄭永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可以說明很多問題。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一季度貨物貿易出口增長達6.9%。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830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中美一直在打貿易戰,但為什么從去年到今年一季度中國的對美出口還有那么多呢?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在我看來,至少說明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中美兩國經濟上的互相依賴度很高,甚至美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度更高,很難在短時間內脫鉤;如果要強硬脫鉤,對兩國的影響都會很大,尤其對美國的影響。
第二個問題是,盡管特朗普從第一個總統任期就在執行美國的“再工業化”,但是從美國的進口數據來看,“再工業化”實際上是失敗的,至少前八年是失敗的。
第三個問題是,特朗普想把工業轉移到越南或者其他國家,實現近岸外包或者遠岸外包。現在看來,這個策略也是失敗的。因為,如果這個策略成功的話,那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就不會有那么多。
特朗普現在力推“再工業化”,比他的上個任期甚至過去八年都更激烈、更厲害,但是基本上也不會成功,或者說失敗是大概率。
過去八年,中國對美國的生意還在進行,但同時中國對其他地區的出口也在增加。這也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中國不打無準備之仗。特朗普發動關稅戰,我們是有準備的。不僅國家有準備,企業也有準備,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企業,大家心里早就有預期的。所以,我個人認為,從經濟韌性角度來說,中國現在的狀況遠遠好于美國。
我國目前主要是面臨出口美國的幾千億貨物往哪里去的問題,但對美國來說,情況更糟糕,因為中國出口美國的都是民生經濟用品,對美國來說這些是中等技術以下的產品,而這些產品美國已經不生產了,不僅不生產了,而且是不會生產了,因為它沒有條件來生產。
所以,特朗普想在國內生產這些商品,大概率會是失敗的。對美國來說,這是一種變相的“短缺經濟”。高通脹就是其表現形式。
而中國,無論通過自己內部消費也好,或者是尋找海外市場也好,都可以解決“產品銷往哪里”的問題。尤其是,中國自己本身的市場就很大。
中國不但是第二大經濟體,這些年還不斷向其他國家單邊開放,那么其他國家也會向中國開放,中國跟其他國家、經濟體的貿易量就會增加。
美國對中國的誤判是非常嚴重的。美國的經濟學家,以及政策制定者,還是用種族主義的眼光來看中國,看不起中國,但是這樣就會導致誤判。中國其實已經不是他們所想象的那個中國了。他們錯誤地認為,中國經濟高度依賴美國,以為美國跟中國脫鉤,打壓中國,中國經濟肯定會崩潰解體,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八年來的中美貿易戰,不是說對中國沒有影響,但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是中國經濟更具韌性,更強大了。
關鍵要從經濟發展上做文章
新京報:你剛才一再提到經濟韌性的重要性,那么具體需要怎么做?
鄭永年:中國已經進入了技術引領經濟的時代。有兩點非常重要。一點是,國內市場的拓展非常重要。國內市場需要趕緊拓展起來。
另一點,最緊迫的還是要發展,通過發展壯大中等收入群體。經濟發展需要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而這通過基于技術進步的產業升級才能實現。
經濟科技領域的內部改革和外部開放的必然結果,是促成一個現代產業體系的形成。作為一個大國,中國的現代產業體系必須具備“全”“大”“多”“密”“強”五個特征。
中美之間的競爭,現在實際上是在現代產業體系的較量。這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較量過程。在此過程中,經濟是基礎,地緣政治是次要的。
所以,我們關鍵還是要從經濟發展上來做文章。我們一定要構建、強化自己的現代產業體系,這是我們的經濟韌性所在。
關稅戰走向取決于美國國內態勢
新京報:接下來,預計關稅戰會有怎樣的走向?對這一歷史性事件的觀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鄭永年:大家已經做了很多的預測。特朗普關稅戰就是美國內部矛盾引起的,來自于美國內部的階層矛盾。前面幾十年的超級全球化,為美國帶來了巨量的財富,但是內部的分配不公平,導致社會出現分化,社會群體之間的財富差異越來越大,中產階級萎縮。所以,特朗普選擇關稅來解決問題,因為這是作為總統所能有的幾個工具之一。
實際上,他有很多事情干不了,例如,他想要美聯儲改變政策,但美聯儲不屬于白宮管。所以,他只能用關稅。
特朗普的矛頭指向還是國內問題,關稅戰的目標就是對國內進行利益的重新分配。
所以,他第一個目標就是要真正掌控美國,大家可以看到他正在使美國以前的“三權分立”逐漸走向“三權合一”。關稅戰未來怎么走,關鍵還是要看美國國內的情況。
美國國內的情況如果變好了,那結果還好,但如果像1930年代一樣,越來越惡化,那大概率就會發生國際沖突。
因為美國自己好不起來,其他國家也受到牽連。這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導向沖突,甚至是地緣政治的沖突。
當然,也有人猜測,中美會不會像1980年代一樣形成一個“廣場協議”呢?我覺得這個可能性比較小,因為中國不是當年的日本。當年日本的安全完全是由美國掌控的,美國可以輕易打壓日本,但中國并不是這樣。
所以,對這次關稅戰,我們要看得遠,想得深一些,要繼續觀察美國的一舉一動,同時也要相信我們是有力量來反制美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