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美國專利局一紙文書讓中國人集體破防——韓國CJ公司竟給餃子“14道褶”的外觀申請了15年專利!從泡菜到漢服,從端午到中醫,韓國“文化搬運工”的KPI清單又添一筆,網友怒斥:“偷完節日偷餃子,下一步是不是要偷空氣?”
一場“褶子稅”引發的文化暗戰
韓國CJ公司申請的餃子專利,白紙黑字寫著“14至16道順時針褶皺、底部平坦的半月形”,甚至配了毫米級3D建模圖,仿佛兩千年前東漢古墓里出土的餃子是他們祖傳手藝。更離譜的是,專利生效后,美國中餐館若售賣類似餃子,可能面臨天價索賠。洛杉磯一家溫州老字號已遭沃爾瑪下架,老板舉著祖傳搟面杖怒吼:“我家民國時期就在紐約賣這褶子,憑啥給韓國交錢?”
網友翻出李子柒做泡菜被韓網圍攻的舊賬,嘲諷道:“白菜辣椒偷完了,現在連面皮都不放過!”
韓國“偷文化”KPI清單:從節日偷到死人
這波餃子鬧劇不過是韓國“文化搬運大業”的冰山一角:
- 節日篇:端午節被包裝成“江陵端午祭”申遺,轉頭在活動中塞入中國粽子、龍舟;春節被去中國化,外網刷屏“Lunar New Year”,生怕帶“Chinese”字眼。
- 食物篇:泡菜起源硬說成韓國,反咬李子柒“偷文化”;參雞湯抄中國藥膳,卻自稱“國民滋補圣品”。
- 手藝篇:油紙傘、蘇繡、笙等工藝,派人到中國偷師后申遺;自貢彩燈被改名“燃燈節”,連花紋都照搬。
- 歷史篇:宣稱孔子、李白是韓國人,中醫變“韓醫”,活字印刷成“韓國發明”,連唐太宗都被韓劇編成“獨眼跪地求饒”的反派。
最荒誕的是,韓國學者竟稱《山海經》神話源自韓國,拔河、風水、漢字也全被貼上“韓國原創”標簽。
偷文化背后的自卑與算計
韓國瘋狂“搬運”中國文化的根源,是歷史貧瘠的自卑與商業利益的驅動:
- 文化不自信:作為中國千年藩屬國,近代又被日本殖民,韓國拼命偽造“輝煌歷史”,甚至教科書宣稱“韓民族哺育黃河文明”。
- 經濟算盤:每輸出100美元韓流文化,就能帶動250美元消費品出口。餃子、泡菜等“去中化”包裝后,成為收割全球市場的利器。
- 系統性掠奪:韓國VANK組織被曝培訓水軍篡改維基百科、偽造學術論文,用AI生成230萬張“韓服演變圖”,為搶注漢服專利鋪路。
律師直言,餃子專利本質是“商業碰瓷”——用工業標準鎖死傳統美食,再靠訴訟勒索中餐館。但手工餃子千變萬化,真想侵權“比中彩票還難”。
守護文化:從區塊鏈存證到全民玩梗
面對系統性的文化掠奪,中國民間反擊覺醒:
- 深圳創業者開發“文化守護”APP,用區塊鏈為23項非遺存證;
- 紐約237家中餐館掛起《餃子起源考》海報,用老照片打臉韓國專利;
- 網友玩梗反擊:“單眼皮要不要交專利費?”“AI餃子機已研發出17道褶避雷”。
國家知識產權局也出手,將3.8萬項非遺納入“傳統知識數字圖書館”,筑起全球防線。
結語
韓國越瘋狂“偷文化”,越暴露其五千年文明底蘊的蒼白。當CJ公司給餃子褶子申請專利時,我們不妨冷笑三聲——畢竟,東漢古墓里的餃子俑不會說謊,李子柒的泡菜缸更不會認賊作父。文化自信不是靠搶來的,正如網友所言:“偷得走褶子,偷不走老祖宗的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