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經歷天寒地凍的冬天,看見寂靜的土地上重新鉆出野菜的嫩芽,是一定忍不住嘗一嘗的。
這一時節,南方人的餐桌上少不了炸春卷、拌馬蘭頭。而北方人家卻覺得煎、炸、炒、涮,似乎都欠缺點什么——如此鮮嫩的美味,在萬般做法中唯有“蒸”之,才能鎖住這一份“春之鮮”。
在北方,蒸榆錢窩窩、蒸槐花,蒸面條菜,粉蒸菜絲……花樣繁復,全數上陣,讓南方人眼花繚亂。
你喜歡吃蒸菜嗎?不如讓我們一起體味蒸菜,體味舌尖上的萬般變化和春天的鮮甜。
春天最鮮嫩的菜并不在大棚里,而在田間地頭最不起眼的角落。在平原河谷廣布的豫中大地,春風之后,就會長出遍地的野菜。
微甜的榆錢,清爽開胃的馬齒莧,幼嫩的薺菜,哪天桌上有了這些菜肴,才說明春天真正降臨了。
新鮮的苦麻菜 | ?圖蟲:realstock
作為野菜界的元老級別美味,薺菜在河南人餐桌上的地位不可撼動。《詩經·邶風·谷風》記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可見薺菜的甘美早已被人們所察覺。
到了晉代,《薺賦》稱其“生華丘,飽霜露,和甘味,殊眾蔬”。在田埂間瘋竄的小小野菜,甚至比精心侍弄的菜蔬還要讓人喜歡。
芥菜豬肉餛飩 | ?視覺中國
一到春天,南方人愛做薺菜餛飩,而河南一帶的人們則更喜歡蒸食薺菜。將才采挖的薺菜洗凈浮土,均勻裹上面粉后,放入蒸鍋中蒸十余分鐘,出鍋后再加少許的油鹽調味,便可以享用了。
芥菜豆腐羹 | ?圖蟲:熱浪
除了薺菜,蒸芝麻葉也是一道美味。芝麻是胡麻科、胡麻屬的植物,成熟的芝麻莖桿能夠長到半人高。然而,春季的芝麻卻只是淺淺沒過腳面,這時候的芝麻葉呈淺綠色,汁水豐富,沒有太多粗硬的纖維。蒸過的芝麻葉去除了草腥味,口感也變得軟嫩,留下滿嘴清香。
蒸楮不揪 | ?視覺中國
在河南,還有一道當地人們私藏的菜肴,蒸楮不揪。“楮不揪”是河南方言的叫法,因其形狀像棒槌而得名。其實楮不揪是構樹的花序,看上去如同一條條毛毛蟲。
雖然長著“生人勿進”的特殊樣子,但是蒸過的楮不揪也別有一番風味。河南當地人們將楮不揪洗凈后,拌上面粉蒸熟,搭配蒜泥、陳醋等調味,口感十分出眾。
作為出名的面食王國,一個面團在山西人的手里能變出萬般花樣。除了常見的刀削面,從晉北到晉南,還有種種地方特色的面食,比如晉中地區的平遙碗托,用蕎面蒸制,澆上油潑辣子鮮香無比。晉南地區的運城扯面寬如腰帶,臨汾牛肉丸子面十分筋道。
所以,制作蒸菜時,山西人也往往喜歡夾帶私貨,融入獨家面食技藝。
時鮮的春日蒸菜,當屬榆錢窩窩。榆錢是榆樹的翅果,因其外形圓薄如錢幣而得名。每年清明前后,北方榆樹枝頭便綴滿嫩綠的榆錢串。這種轉瞬即逝的春鮮,從冒出嫩芽到成熟飄落僅有兩周左右,所以趁著榆錢幼嫩,要趕緊采摘。
蒸榆錢 | ?視覺中國
榆錢個頭小,因此采摘和淘洗十分費時。講究的做法要將榆錢末梢的葉柄一一摘除,再過幾遍清水,晾干,再用玉米面糝將榆錢揉制成中空的窩窩形狀。蒸熟的窩窩,外形飽滿,口感勁道,富有層次。
“榆”諧音“余”,因此民間有“吃榆錢,有余錢”的說法。每年谷雨前后,當榆樹枝頭掛滿嫩綠的榆錢時,山西人家家戶戶都會制作這道應季美食。這種將雜糧與野菜完美結合的食物,既體現了"靠山吃山"的生存智慧,也蘊含著"珍惜時令"的生活哲學。
榆錢窩窩 | ?圖蟲:PAOPAOANFANG
面條菜,也是面食的最佳拍檔之一。面條菜是石竹科繁縷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因為莖葉修長,細如面條而得名。一到春風回暖,在麥田間、土路旁就常常能夠尋覓到叢生的面條菜。
挑選葉片肥厚新鮮的采摘后,可以先拌上菜籽油以鎖住水分,再裹上面粉,放入蒸鍋。面粉的麥香裹挾著草葉的清香,食之有味。
蒸面條菜|?圖蟲:沉默的螺旋
翻看歷史,面條菜也被人們稱為“救荒菜”,其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微量元素豐富,能夠讓人補充能量。在饑荒年代,生長旺盛而高產的面條菜成為人們果腹的選擇。
在油鹽難以獲取的歲月里,一碗蒸熟的面條菜無疑是珍貴的。流傳到今天,當重油重鹽的食物變得泛濫,清甜飽腹的蒸面條菜反而成為人們的心頭好。
面食得以飽腹,蔬菜提供膳食纖維,二者碰撞,無形中成就了獨特的一道中式低脂飽腹搭檔。
與中原地區不同,在實現牛羊肉自由的西北地區,人們更偏愛綠葉蔬菜。由于氣候干燥,降火舒氣的蒸菜自然很受西北人們的青睞。和煦的春風降臨的時間雖然稍晚一些,卻依然能讓野菜生機勃發。
農家蒸菜疙瘩 | ?圖蟲:彭興隆
在寧夏人的蒸菜食譜里,蒸苜蓿往往是主角。幾場春雨后,苜蓿露出芽葉,嫩得可以掐出水來。這樣新鮮幼嫩的苜蓿,在西北的原野上大片大片生長著,去郊外隨意走一走,就能收獲滿滿一袋。
采割下的苜蓿,清洗干凈后,拌上一些面粉,就可以蒸制。因為苜蓿的葉片細小,蒸制的時間不易過長,否則就會發黃。只有把握好了火候,才能味道可口,鮮美無比。
春菜 | ?視覺中國
除了苜蓿,最有寧夏特色的菜蔬,當屬沙蔥。沙蔥也就是蒙古韭,有“菜中靈芝”的別號。在干旱的西北沙漠地區,沙蔥生長速度極快,從寧夏北部一直到新疆東北部,都是沙蔥的主產區。其外形細長中空,咬下去脆而彈牙,去腥解膩,是吃手抓羊肉、涮肉火鍋時最好的佐餐伴侶。
沙蔥牛肉餅 | ?視覺中國
在寧夏的春季,人們喜歡做美味的蒸沙蔥包子。洗凈切碎的沙蔥和羊肉一起做餡,用沙蔥的清香激發出羊肉的肥美,鮮美異常。
西北人家熱情好客,包出來的包子個大肉滿,當有朋友來拜訪時,蒸上一屜自家親手做的沙蔥包子,是最誠摯的待客禮節。
素有蔬菜大省之稱的山東,在“蒸”菜的賽道上也足夠卷。山東的蒸菜勝在瓜果蔬菜品質上乘,春天尤甚。
山東壽光,黃河攜帶泥沙沉積于此,沃野千里。廣闊的平原讓這里可以大規模種植蔬菜,而靠近海洋也讓這里的氣候相對濕潤且穩定。壽光茄子、羊角黃辣椒、豆角、化龍胡蘿卜,個個飽滿,品質優良。
壽光的人們愛將各種時鮮蔬菜做成蒸菜絲,最受歡迎有土豆絲、胡蘿卜絲和角瓜絲,蔬菜沾上一些白面粉,上鍋蒸制,如此一道口感層次豐富的壽光蒸菜絲便成型了。
蒸菜絲 | ?圖蟲:洛航
山東菏澤的拌蒸菜也十分有名。從常見的小青菜、蘿卜絲,到季節限定的槐花、榆錢、紫地丁,都能上鍋一蒸。
春天的菏澤郊野,紫地丁遍地開花。紫地丁又名野堇菜,雖然是一味常見的中藥材,但俗名中自帶一個“菜”字,可見其美味被人發現已久。蒸熟后的紫地丁恰好可以去除那一絲不適口的澀味,口感清爽美味。
蒸槐花拌豆腐 | ?圖蟲:小森映畫
山東沿海居民也有自己的私藏蒸菜,所謂“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春江水暖的季節,蔞蒿滿地蘆芽短,此時的蔞蒿還未長出木質莖,汁水充盈,口感脆嫩。采摘后稍稍去除表皮,就可以上蒸籠蒸制,出鍋后配上山東大醬一起吃,比蔞蒿的親戚——市場上出售的茼蒿還令人回味。
蒸芹菜 | ?圖蟲:劉麗
除了蔞蒿,山東人愛吃的春菜,還有艾葉。艾葉,又叫蘄艾、艾蒿。“端午艾葉香,佳節共安康。”這一抹香味從詩人陸游的年代穿越至今。
艾葉聞起來有微苦的芳香,但口感鮮嫩綿軟。不同于南方地區用艾草制作青團、包艾餃,山東人愛吃“蒸艾葉”。山東老一輩人的吃法,還會加上生姜絲與艾葉同蒸,取其暖胃祛毒的功效。蒸出來的艾葉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鮮味,避免了水煮時營養物質稀釋的問題,可以說是實現了對食材最大的尊重。
艾葉豆粉年糕 | ?視覺中國
蒸,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烹調技法之一,食材在氤氳蒸汽中完成華麗蛻變,形態完整如初,鮮味盡數封存,同時營養成分也最大程度上得到了保留。
早在新石器時期,先民們便創造了甑、甗等專用蒸菜炊具,開啟了華夏民族對于“蒸”的探索。雖然隨著中國飲食史的發展,歷經數千年演變,烹飪器具和方法變得多樣,但剛從泥土中探出頭來的嫩芽野菜,還是最適宜用返璞歸真的蒸法來制作。
采擷春菜,制作佳肴,這是各地人們擁抱季節的“咬春”方式。畢竟只要在春日里做一桌顏色鮮亮的春盤,便能一口咬住鮮甜的春天。
編輯/Tasia
文/葉凡
圖/見文中標注
長期征稿
后臺私信“投稿”獲取聯系方式
社群添加
旅先森VX:LLxs05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