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田思
編輯 |韓成功
距離4月30號還有十多天,光伏產業鏈的降價潮已全面開啟。
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注意到,截至4月17日,硅片、電池片、組件已持續兩周降價。此前在搶裝潮中價格紋絲未動的硅料,也出現大范圍降價。
這是否意味著這輪因為430、531搶裝潮帶動的漲價小周期基本宣告結束?接下來行業價格會不會再創新低?
四大環節全部降價
光伏本輪漲價潮由終端搶裝引起,始自2月中旬,起因在于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分布式管理新規和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的136號文。
最初,組件端率先出現漲價,隨后向上傳導,電池片、硅片價格全面上漲。其中,大廠的分布式組件現貨價格一度突破0.8元/W,BC組件報價更是達到0.85-0.9元/W。
如今,隨著搶裝時間節點的臨近,下游需求有所減弱,供需關系反轉。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表示,“531”搶裝對下游產品的需求刺激基本已在4月中旬結束。隨著“430”與“531”搶裝潮的第一個時間節點臨近,終端組件的需求基本達到最高點,下游備貨接近尾聲,后續需求會陸續下降。
隨著需求減弱,產業鏈全面降價,硅片價格已連續兩周下跌。
據4月10日硅業分會數據,N型G12R、N型G10L和N型G12硅片成交均價出現了1.3%-2.52%的小幅下跌。
4月17日,硅業分會發布信息顯示,硅片價格繼續下跌。其中,硅片價格N型G12R硅片下跌幅度最大,以1.43 元/片的成交均價,實現周環比跌幅 5.92%;N 型 G10L以1.22 元/片成交均價、3.17%的周環比跌幅緊隨其后;P 型 G12和N 型 G12以 1.63 元/片和1.53 元/片成交均價,也分別下跌1.81%、1.29%。
組件環節同樣出現持續降價。
據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雙面雙玻N型TOPCon組件,4月9日成交均價0.745元/W,環比上周下降了0.005元/W。而4月17日,降至0.735元,再次降了1分錢/W。分布式項目用的182和210TOPCon組件,4月9日成交均價0.77元/W,環比上周下降1分錢/W。而4月17日,再降2分錢/W,為0.75元/W。
產業鏈中價格最不易波動的電池片也是連續降價。
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顯示,4月9日,僅有TOPCon210R電池片成交均價下降了1分/W。而到4月17日,則幾乎擴大到了電池片全系列。降幅最大的是TOPCon210R電池片,以0.29元/W的成交均價,下降4分錢,降幅12.1%;TOPCon182/183.75系列電池片成交均價為0.3元/W,周環比降價1分錢/W;就連PERC182/183系列成交均價也下降了1分錢/W。
最無奈的是硅料環節。
在本輪搶裝潮中,硅料價格一直未漲上去。如今,受下游降價影響,除顆粒硅之外全面降價。其中,n型致密料、n型復投料以及p型多晶硅料成交均價分別下降900元/噸、700元/噸和500元/噸,降幅2.42%-1.47%。
光伏產業鏈四大環節全線降價,宣告了這輪自2月中下旬開啟的漲價潮基本宣告結束。
價格下探空間多大?
光伏價格掉頭向下的背后,是各環節廠商庫存壓力的增大。
組件環節,小型分銷商面對分布式組件價格下滑開始不堪先前囤貨,部分轉趨低價銷售。
電池片環節,受四月高稼動率疊加政策節點前的需求退坡發酵影響,導致近期庫存逐步升高,供過于求之下,也就出現了183N 與 210RN 的價格下跌。
硅片環節,廠商在終端需求減弱預期以及電池跌價的雙重壓力下,去庫存意愿強烈,降價讓利行為明顯增多。
硅料是庫存最為嚴重的環節。華夏能源網注意到,即使經歷下游搶裝潮,3月行業庫存依然高達40萬噸。如今,多數硅片廠商仍優先消耗自有多晶硅庫存,暫緩多晶硅采購計劃。需求萎靡之下,預計4月多晶硅去庫速度緩慢。
在去庫存壓力下,Infolink預測,電池片N型各尺寸價格預期將在四月底前再度下探;硅片價格短期內也持悲觀態度,210RN硅片價格在成本折算下或下行至每片1.35-1.4元,210N也預計向每片1.5元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排產方面,目前除硅料企業整體處于降負荷外,其他環節排產似乎未出現大規模調整。比如硅片環節4月中旬的整體開工率55%-58%,而3月下旬為56%-58%,這或許與下游組件前期簽訂的訂單仍在執行有關。開工率未下調,更加重了產業鏈各環節的去庫存壓力,短期價格下行趨勢更為穩固。
不過,從中長期來看,光伏產業鏈價格或不會有太大下降空間。
Infolink日前表示,組件當前庫存處較健康水平,綜合考慮國內集中項目啟動狀況、以及海外需求等因素,下半年組件價格較難出現大幅度的上揚或崩跌。而電池片則在排產順勢下降、供需失衡緩解后有望修復。硅業分會也認為,在供應減少,庫存偏低的情形下,硅片降幅空間不會太大。
另外,行業新一輪的自律已經悄然啟動,或將有助于穩定價格。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4月初業內傳出消息,行業將開始新一輪的限產控價,多個光伏企業已參加了自律會議,匯報庫存和產能情況。下一步就是制定自律配額,以此保障光伏產品的價格不會在“531”之后出現斷崖式的下跌。而下半年,將繼續執行以銷定產。
另有消息稱,組件廠商也正試圖就6、7月份執行訂單價格與終端商談判,以混合前期訂單發貨、或提供部分折讓等模式,換取繼續執行約0.63-0.68 元/W不等的簽約價格,控制價格下跌。
結語
去年至今,光伏行業一直處于“自律-市場好轉-供需惡化-新一輪的自律”的怪圈,背后根本原因還是產能遲遲未能有效出清所致。
在這一輪漲價潮中,光伏企業一季度業績雖能得以修復,但真正能賺到多少錢也是個問號。短期的漲價,很可能導致一些在“出清”邊緣的落后產能得以存活,從而加重了光伏行業的“洗牌”難度,延長了“洗牌”時間。
經過行業持續一年半的“洗牌”,企業壓力正越來越大。若這場“洗牌”遲遲不結束,戰線拉得過長,可能會讓行業優質產能大損元氣。
據統計,截至去年三季度,僅7家光伏龍頭企業合計占有上游應付賬款和票據規模就高達4444億元。行業的虧損已從虧“現金流”走向虧“老本”和“占款”。
重重危機中,如何加快行業落后產能出清,避免優質產能在“鈍刀子割肉”中耗光最后一滴血,是各方必須正視的難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