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中國旅游協會主辦、華采堂企業承辦的非遺燈會旅游創新發展活動在四川省自貢市舉辦。四川蜀華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小波以“以光為媒 智繪未來——照明賦能燈會旅游和夜經濟新發展”為題作專題發言。現刊發全文如下:
第一篇章:以光為刃 鍛造核心競爭力
自2010年創立以來,蜀華照明始終秉持"立足巴蜀·服務中華·光耀世界"的使命,構建起西南與珠三角雙基地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在技術創新領域,我們累計獲得127項國家專利,打造了"設計-研發-智造-運維"的全產業鏈生態,成為擁有照明工程雙甲級資質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四川省專精特新企業。更重要的是,我們堅持"科技+文化"雙輪驅動,為全球客戶提供"光學系統+智能控制+能源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照明解決方案,讓每一束光都承載著文化基因與科技溫度。
第二篇章:以光為筆 書寫燈會旅游新篇章
在燈會夜游領域,我們始終相信:光不僅是視覺語言,更是文化的活態載體。下面通過兩個典型案例,與大家分享我們的實踐探索。
【案例一】自貢恐龍燈會:當AI機械恐龍邂逅非遺彩燈在第31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核心項目"河谷秘境"中,我們創新打造全球首個沉浸式侏羅紀光影世界:
- 技術突破:40余只1:1仿真恐龍通過外打光源與動態控制技術,實現眨眼、擺尾、噴霧等互動功能,在"腕龍噴水"等場景巧妙融入鹽幫文化元素 。
- 數字創新:構建1100米河道全域沉浸式光影奇觀,通過數字網格屏矩陣與AI動態調控系統,以毫米級精度呈現侏羅紀生態。
- 規模成效:燈會期間接待游客超160萬人次,全網曝光量突破5億次,帶動自貢文旅綜合收入增長35% 。
【案例二】西昌建昌古城:讓千年古韻在光影中重生
面對這座承載127處文保建筑、36個歷史節點的文化重鎮,我們耗時6個月完成傳統文化與現代光影的基因解碼,構建起包含5大民族符號的數字文化庫。通過三大創新體系,實現了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
1. 文化科技融合創新
- 建筑活化:采用納米級定向投光燈(照度精準控制在15-20lux),配合3D預演校準技術,用LED柔性燈組完美復刻傳統古城光影文化。
- 場景重構:開發時間軸色溫漸變系統,打造全息劇場與AR歷史場景還原,讓游客在光影中穿越時空。
2. 智慧技術突破-構建低功耗廣域網智能管控平臺,集成環境光/客流監測系統,AI算法實現節能30%以上。
- 創新應用光纖傳導無熱輻射照明、空氣濕度感應燈組等技術,保障文物安全。
3. 產業價值轉化
- 培育3條民族特色夜間經濟示范街區,通過動態光效展現火把節等民俗場景。
- 孵化"古城智慧"光影IP,創造光影+民宿模式,帶動游客量激增300%,周邊業態收入提升200% 。
該項目不僅榮獲"全國文旅融合示范項目",更開創了"文化遺產活化+智慧科技賦能"的夜游經濟新模式,為歷史名城夜間發展提供可復制的技術標準。同時獲得了西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表揚。
第三篇章:以光為媒 共筑智慧文旅新生態
面對"年輕化、科技化、沉浸式"的文旅新趨勢,蜀華照明將重點推進三大戰略方向:
1. 智慧化升級:構建"光網+數據"雙平臺,實現照明系統實時調控與能耗優化。
2. 文化IP賦能:開發"光影劇本殺""AR歷史穿越"等沉浸式產品。突破傳統游覽的單向觀賞模式,通過"角色賦予-任務驅動-實時交互"的設計邏輯,讓游客從被動接受信息的"旁觀者"轉變為影響體驗進程的"參與者"。
3. 綠色低碳實踐:推廣光伏地磚、儲能路燈等新能源技術,助力實現"零碳夜游"。
光既是照亮城市的物理存在,更是連接歷史與未來的情感紐帶。蜀華照明愿以光為媒,與各位攜手同行,共同繪制燈會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璀璨畫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