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區紅色資源底蘊深厚、數量眾多、特色鮮明,正著力探索紅色資源與大思政課深度融合的靜安范式。4月18日,靜安區紅色資源與大思政課深度融合試點工作推進會召開。
記者獲悉,自去年以來,靜安區積極開展先行先試,全力開展紅色資源與大思政課深度融合試點工作。去年11月,靜安區委宣傳部聯動多部門共同制訂發布了《靜安區關于開展紅色資源與大思政課深度融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從頂層設計發力,推動構建起常態化紅色文化育人體系。
推進會上,“靜安區紅色資源融入大思政課建設工作聯盟”啟動成立,將負責總體統籌、指導、協調,加強頂層設計、整體推進,推動部門協同、市區聯動、館校合作,推動紅色文化與大思政課深度融合,著力構建政府、學校、紅色場館、社會等各方面、各領域共同參與的協同育人“教聯體”,把紅色文化教育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環節。
據悉,靜安百所中小學持續與全區10個重點紅色場館、紅色主題展以及1個紅色文化街區開展結對共建,已形成“十館一路連百?!钡穆搫庸ぷ鞲窬郑緦崿F了全區館校結對全覆蓋。靜安區將充分運用106處紅色資源舊址、遺址,深入發揮紅色場館的專業優勢與學校大思政課程的教學優勢,積極打造“青少年友好”場館,探索建立館校合力育人長效機制。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承擔著培養時代新人的重任。會上,靜安區宣布成立“靜安區紅色思政課程資源包研究共同體”,將統籌發揮好區級思政課教研員、紅色場館講解員、思政課教師、青少年學生多方參與力量,建立常態化“雙師雙研”機制,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將紅色文化有機融入“大思政課”,開發一批高質量的思政課程、打造一批實踐教學項目,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教學實踐案例。
推進會上,“靜安紅課堂”品牌項目正式發布上線,將依托靜安深厚紅色文化底蘊,充分發揮 “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育人功能,探索打造富有靜安特色的紅色“實景課堂”“行走課堂”,將思政課堂從校內向校外延伸,把青少年帶到紅色資源舊址遺址及紀念場館,在歷史發生地開展專題教學、參觀教學、情感教學、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讓青少年“沉浸式”親身感受歷史事件的發生,把課堂理論講授與現場體驗等實踐教育相結合,實現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發揮實踐育人實效。同時,探索推動“紅色文化大思政課+跨學科”融合,結合紅色資源特色,聯合物理、歷史、美術等學科開展“紅色建筑可閱讀”“無線電波小實驗”等趣味課程,將紅色大思政教育融入藝術美育、知識教育、社會實踐等各環節,讓紅色基因潤物無聲。
下階段,靜安還將與自媒體大V“混知”合作出版《半小時愛上紅色靜安》青少年漫畫讀本,與華師大合作研發《靜安區首部黨章誕生地資源在大中小思政一體化中的應用學習手冊》,策劃推出“靜安紅色研學地圖”系列文創周邊,深化培育“小紅苗”紅領巾講演團,精心策劃舉辦紅色故事微宣講、紅色微戲劇展演等系列活動,不斷匯聚紅色大思政品牌新力量。
后續,靜安將以紅色資源與大思政課深度融合試點工作為契機,將紅色場館打造成沉浸式的思政課“教室”,將文物史料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思政課“教材”,培養具有紅色文化專業素養的思政課“教師”,引導青少年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從紅色故事中汲取奮進力量,傳承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原標題:《十館一路連百校!靜安區把大思政課搬進紅色場館,打造“沉浸式”體驗》
欄目編輯:顧瑩穎 題圖來源:靜安區 圖片來源:靜安區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陳佳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