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 視覺中國 圖
4月18日,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新館迎來正式對外開放十周年。當天,“百年傳承 共話未來”自然類博物館未來發展趨勢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國內外博物館界、科技界、教育界的14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自然博物館在新時代的使命與創新發展路徑。
研討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
上海自然博物館最早可以追溯到1868年創立的徐家匯博物院,以及1874年由英國人辦的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上海自然博物館由這二者在1956年合并成立,后于2001年并入上海科技館。2015年4月18日,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如今是全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
澎湃新聞從研討會上獲悉,十年間,上海自然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超過1942萬人次,收藏自然史藏品超過31萬件,14個教育品牌推出5000余項線上和線下高品質科普資源,全媒體受眾突破3000萬人次,與全市319所中小學開展館校合作。
研討會期間,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透露,當前正在籌備中國恐龍大展和中國古人類大展。其中,中國恐龍大展將在5月18日正式面向公眾開放,中國最大的恐龍在館內B2中庭搭建,預計五一前能夠亮相。
除了展陳之外,在開放十周年的節點上,倪閩景表示上海自然博物館也將針對藏品啟動三項計劃:一是實施博物館藏品倍增計劃,希望能夠在五年之內讓博物館藏品翻倍;二是實施博物館藏品數字化計劃,當前已有約十萬件藏品實現數字化,這一數字還要繼續擴大;三是研究推進生物藏品的全息化標準。
文創方面,自然博物館也將進行進一步的開拓。“文創不僅僅是冰箱貼、帆布袋。”倪閩景表示,自然博物館將聯合央視推出《馬到成功》巨幕電影,推出系列自然科學繪本和桌游,推出夜間定制服務、AI導游等新文創產品。在他的設想里,未來或許可以夜宿博物館、在博物館里過生日……
研討會上,市科技工作黨委副書記王宇在致辭中指出,自然博物館是沉淀悠久歷史的“城市記憶寶庫”、推動科技創新的“城市孵化器”、沒有圍墻的“城市大學校”以及促進科技文化交流的“城市會客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