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2025放心消費報告》第二篇
在消費市場不斷變革的背景下,什么樣的產品理念能夠提升消費者的好感度?消費者又熱衷于通過消費獲取怎樣的情緒價值?為準確把握當前消費市場的動態變化,深入洞察消費者的消費理念、行為模式和潛在需求,進而精準捕捉2025年消費新趨勢,《消費者報道》在消費提振政策密集出臺的重要窗口期,開展了一項全國性消費調研。本次調研采用科學的抽樣方法,廣泛覆蓋全國不同年齡層、性別、地域及收入水平的消費群體,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008份,為準確研判消費市場走勢提供了有力數據支撐。
調研數據表明,綠色消費已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表示愿意長期投身于綠色消費行列。此外,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文旅消費成為了承載情緒價值的重要領域。
01.
五類商品在綠色消費領域有較大發展潛力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隨著綠色低碳理念的逐步興起,綠色消費成為了新的消費增長點。綠色消費是指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導向,在消費過程中優先選擇對生態環境友好、資源利用率高的產品和服務,同時減少過度消費和浪費行為的可持續消費模式。
《消費者報道》調研數據顯示,55.5%的受訪者持有“盡量選購綠色環保產品”的綠色消費觀念。有46.0%的受訪者認為綠色、環保、健康等產品設計理念會提升他們的消費好感度。從更深的層面去理解,消費好感源于綠色消費對生活產生正面影響。71.8%的受訪者表示綠色消費對環境友好,66.2%的受訪者表示綠色消費減少了資源浪費。
盡管部分綠色產品采用更環保的原材料、更先進且對環境友好的生產工藝,致使其價格較普通款高出一定比例,但仍有近八成受訪者表達了愿意長期投身綠色消費的意愿。有67.4%的受訪者愿意為綠色產品或服務支付更多的錢,他們認可綠色產品背后所蘊含的價值以及為社會可持續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從新能源汽車到綠色智能家電,從綠色養生到低碳出行,從閑置交易到以舊換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購買綠色產品來踐行綠色消費。調研數據顯示,67.6%的受訪者選擇購買能耗低的產品,55.8%的受訪者購買智能設備優化能耗,43.8%的受訪者選擇購買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產品。
部分商品類別在綠色消費領域里展現出較大的發展潛力。根據受訪者的表態,家用電器以54.9%的占比位居首位,這得益于消費者對節能、環保家電產品的強烈需求。食品飲料緊隨其后,占比達到51.1%,消費者愈發關注食品的源頭生產,有機、綠色的食品飲料成為市場新寵。手機數碼也不容小覷,占比為41.8%,消費者對兼具高性能與環保材質的手機數碼產品需求大增。汽車領域同樣在綠色消費浪潮中表現突出,占比40.3%,新能源汽車憑借其低排放、節能的特性,逐步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生活家居類以38.0%的占比排在第五,環保材質的家具、可降解的家居用品,契合了人們對綠色生活環境的追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也提出了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當中指出積極擴大綠色消費,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通過發放消費券、綠色積分等途徑,鼓勵企業采取“以舊換新”等方式,引導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開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能家電、節水器具、節能灶具、綠色建材下鄉活動。
實際上,“換新”的不僅是產品,還有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以家用電器為例,以舊換新政策規定只有達到二級能效/水效以上才能享受補貼,其中一級能效/水效最高可享20%的補貼,其目的就是鼓勵綠色消費,讓更多的家電企業著力提高產品能效水效。數據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會優先選擇一級能效/水效的家電。
據國家節能中心預計,2024年更換的高效能家電將推動全社會每年節電100億千瓦時以上。
同時,全國多地紛紛推出新能源汽車優惠補貼政策,這也為新能源汽車帶來更多的潛在消費群體。數據顯示,60.6%的受訪者認為政策補貼和優惠是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僅次于減少碳排放(67.3%)和用車成本低(66.7%)。
在綠色消費理念普及與大規模消費品換新政策推動的雙重作用下,中國閑置經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閑置物品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呈現出"供需兩旺”“模式創新”“政策助力”三大特征。
調研數據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愿意使用租賃平臺。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我國新租賃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突破2000億元。另外,在自用情況下,二手商品類別接受度超過30%的分別有家用電器(47.7%)、手機數碼(39.0%)、汽車(32.4%)。
值得關注的是,《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也給綠色消費給予了更多支持。當中明確落實大宗消費更新升級行動,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指出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地方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汽車、家電、家裝等大宗耐用消費品綠色化、智能化升級,支持換購合格安全的電動自行車,實施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3類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推動二手商品流通試點建設,培育多元化二手商品流通主體,創新二手商品流通方式。
02.
消費者熱衷用文旅消費收獲情緒價值
情緒消費是指消費者為滿足自身的情感需求、獲取心理慰藉或實現社交認同而進行的消費行為,其本質是通過購買商品或服務,索要情緒價值,而非單純滿足功能性需求。情緒價值創造爆發性增長點,由情緒價值驅動的情緒消費能在短時間內為市場帶來廣闊的增長空間。
結合年齡維度和情緒消費意愿去分析,45歲會是情緒消費的一個分水嶺?!断M者報道》調研數據顯示,45歲以下的三個年齡群體中,選擇愿意為提供情緒價值的產品支付更多的錢的占比分別為64.6%、67.8%和 60.4%,均遠高于45歲以上兩個年齡群體的39.0%和38.1%。中青年群體更愿意參與情緒消費。
在多元化的消費環境下,情緒消費所產生的正面影響逐漸凸顯。從受訪者的表態來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增加生活幸福感”“帶來即時滿足感,緩解壓力和焦慮”以及“促進社交”。
超過半數消費者通過文體、娛樂、旅游消費收獲情緒價值。文旅消費成為了承載情緒價值的重要領域。反過來,情緒消費又重塑了文旅產業邏輯?!断M者報道》注意到在Z世代主導的體驗經濟浪潮下,城市文旅正經歷著從“觀光打卡”到“情緒療愈”的突破性變革。
據文旅部統計,2024年國內出游人次為56.15億,同比增長14.8%;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為5.75萬億元,同比增長17.1%。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測算,2024年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為48.84萬場,同比增長10.85%;票房收入579.54億元,同比增長15.37%。數據間接放映出國內情緒消費需求旺盛。
值得關注的是,《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也給文旅消費給予了更多支持,當中明確落實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擴大文體旅游消費,指出深化線上線下、商旅文體健多業態消費融合,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支持旅游景區景點、文博單位拓展服務項目,合理延長經營時間,擴大接待規模。支持各地增加優質運動項目和特色體育賽事供給。優化營業性演出、體育賽事和各類大型群眾性活動審批流程,安全可控提高可售(發)票數量,嚴格落實巡演項目首演地內容審核負責制,推行“一次審批、全國巡演”。
下期,我們將在《2025放心消費報告》中為你分享消費維權的最新動向以及營造放心消費環境的有力舉措,期待你的持續關注!
作者:張德榮
微信編輯:彭騰歡
責任編輯:肖道
制圖:Judy Chen、Julia
轉載授權、投稿、合作請聯系消道長:
消道長微信:ccrzhusho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