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摔一跤有多危險?
近日,上海一位102歲的劉阿婆就遭遇了這樣的險情。好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脊柱外科團隊通過微創手術,讓老人的 “百歲脊柱”重新獲得了支撐。
3月31日,期頤之年的劉阿婆在家中不慎摔倒,背部劇痛難忍。檢查結果令人揪心:胸椎壓縮性骨折。這在老年人中極為常見,往往與骨質疏松導致的骨骼脆弱性增加有關,醫學上稱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OVCF)”。
百歲高齡,加之骨質疏松,手術風險極大,劉阿婆輾轉幾家醫院都未獲收治。家人焦急萬分,慕名找到了仁濟醫院脊柱外科。
仁濟醫院脊柱外科主任沈洪興團隊接過了這個“燙手山芋”。面對這位超高齡患者,醫生們迅速啟動了高齡救治預案。“老人年紀太大,常規開刀手術創傷大、恢復慢,根本吃不消。” 沈洪興說,團隊決定采用創傷最小的 “經皮椎體成形術”。
這項技術通過僅幾毫米的微小切口,在影像引導下將醫用“骨水泥”精準注入受損椎體,如同給塌陷的“房子”重新注入“支撐梁”,快速穩定骨折、緩解疼痛。
3 月 31 日摔倒,4 月 2 日手術,4 月 4 日就出院了!這個過程多虧了護理團隊周密的護理計劃。特別強調的是,對于此類高齡患者,入院后即進行骨密度評估,明確骨質疏松程度,為后續治療打下基礎。
手術過程中,沈洪興帶領團隊,在局部麻醉下為劉阿婆精準實施了經皮椎體成形術,手術過程順利,出血量極少,最大限度降低了對高齡患者生理的干擾。
手術后,醫護團隊又提供24小時密切監護,實施個性化康復指導,包括指導劉阿婆及家屬如何預防再次跌倒,比如正確使用床欄、緩慢起身、穿著防滑鞋等。
劉阿婆的經歷給所有老年人提了個醒:跌倒是老人骨折的“頭號殺手”,而骨質疏松更是背后的 “隱形推手”。術后必須堅持長期、規范的抗骨質疏松治療,以增加骨密度、改善質量,這是預防再次發生骨折(二次骨折)的根本措施。
沈洪興還特別提醒老人要記牢“起床三部曲”:睡醒后30秒再起床、床沿坐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放慢起身、下床速度,避免睡前飲水過多以致夜間多次起床。
據悉,面對日益增多的高齡脊柱病患,仁濟醫院脊柱外科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醫、護、康”一體化診療體系。在技術方面,大力發展以PVP/PKP、微創通道、脊柱內鏡為代表的微創技術,讓高齡不再是手術禁區。同時,通過整合麻醉科、心內科、呼吸科、老年科、營養科等多學科力量,為高齡復雜患者制定最優治療方案。另外,該院建立完善的高齡患者圍手術期管理流程和護理規范,注重防跌倒、防壓瘡、營養支持、早期康復等細節。
原標題:《102歲阿婆家中摔倒骨折 仁濟醫院微創手術助“百歲脊柱”重獲“支撐”》
欄目編輯:陸梓華 題圖來源:受訪者提供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左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