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哪怕你是一個努力又專業的職場人,也逃不過一種“隱形勞動”——情緒勞動。
說得直白點,就是你不僅要把活干好,還得“做人”:客戶發火了你得笑著哄、領導心情不好你得察言觀色、同事開小差你還得幫著擦屁股、開會被批了你還得裝沒事。表面風平浪靜,內心早已兵荒馬亂。
很多人都說“上班最累的不是工作,是人”,其實就是情緒勞動的真實寫照。
學術上,情緒勞動有兩種形式:一種叫“表層扮演”——內心罵人,臉上還得笑;另一種叫“深層扮演”——努力讓自己真心認同這份工作情緒,從內心配合。
雖然研究表明,深層扮演有助于提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但問題是,大部分深圳人都太忙了,哪有時間“深層扮演”?結果就是每天強撐著笑臉,假裝“一切 ok”,久而久之,累得不是身體,是精神。
在資投行工作的盈盈就表示:“自己每天早上搭地鐵到福田已經夠緊張了,到公司還要先判斷‘今天領導氣壓高不高’。只要他一進門不說話,全部門都自動開啟‘低壓模式’。我有時候工作內容都忘了,就想著怎么不惹他生氣。”
還有從事地產銷售的小馬,平時業績不錯,可每次開早會領導一句“你最近不太積極”,他都得笑著解釋,還得安慰領導情緒:“我最近調整方向了,馬上就突破。”轉身就微信朋友抱怨:“在深圳上班,就像在玩情緒黑箱游戲,誰先崩潰誰就輸。”
一位在深圳大型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客服小李表示:“每天接待上百個客戶,有時候即使心情不好,也要保持微笑和耐心。長時間下來,感覺非常疲憊。”這種持續的情緒勞動,讓他容易出現情緒耗竭、工作滿意度下降,甚至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有研究者對過去145篇與員工心理和情緒勞動、情緒調節有關的論文進行分析發現,這種情緒勞動讓他們感到壓力巨大,導致工作不滿和職業倦怠,甚至63%的人表示自己因此出現精神心理問題。
甚至有心理學者提出觀點:員工把太多時間花在“處理人”上,真正屬于“做事”的能量反而被壓縮了。
所以在深圳打工的你,會在工作上付出“情緒勞動”嗎?是否認為這種付出是工作的“必需品”?你又是如何避免付出過多的“情緒勞動”的呢?歡迎在留言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