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當好全國司法改革排頭兵
廣東法院召開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工作會議
4月17日,廣東法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工作會議在廣州舉行。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海波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實最高法院和省委部署要求,著力破除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提升審判質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創造更多司法改革先進經驗,持續當好全國司法改革排頭兵,以高質量司法審判工作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據悉,此次會議是自2018年后,廣東法院再次召開推進司法改革工作會議。
據了解,自2019年最高法院“五五”改革綱要發布以來,廣東法院圍繞落實司法責任制、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隊伍管理和司法能力建設等,扎實推進各項司法改革工作。其中,深圳破產制度綜合改革獲評首屆“人民法院改革創新獎”,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跨區域遠程訴訟平臺建設經驗被國務院推廣,認可和執行“一帶一路”國家仲裁裁決案入選聯合國貿法會適用國際條約司法案例,先后有40多項改革經驗獲國務院、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院推廣。
張海波指出,廣東作為改革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當前司法改革進入了新階段,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更加突出。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法院肩負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護航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破解全省法院自身發展難題、當好全國法院司法改革排頭兵的必然要求。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政法工作的意見、加強新時代審判工作的意見,嚴格按照最高法院“六五”改革綱要工作部署,抓緊抓實新一輪司法改革任務落地見效,推動全省法院工作持續走在前列。
張海波要求,全省法院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保公正、促發展、樹品牌,以新擔當新作為開創廣東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新局面。要聚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以新理念助推“港資港法港仲裁”“澳資澳法澳仲裁”等新機制落地實施,依法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企業重整中心,深化人工智能司法應用等新機制建設,加快打造跨境商事糾紛化解、重大科技創新保護等更多審理機制“新樣板”;聚焦“抓前端、治未病”,積極探索法院參與融入綜治中心規范化、實體化運作新體系建設,努力構建商事糾紛、勞動爭議等矛盾糾紛實質多元化解新機制建設;聚焦以審判為中心,加快構建訴訟以審判為中心、審判以庭審為中心、庭審以證據為中心的刑事訴訟新格局;聚焦案結事了人和,深化家事案件審判、訴訟程序繁簡分流、行政案件實質化解等改革;聚焦勝訴權益兌現,持續深化綜合治理執行難大格局、執行權運行監督制約機制等改革;聚焦審判質效綜合提升,深化審判監督管理機制改革;聚焦忠誠干凈擔當,持續深化法院隊伍建設改革。
會上,深圳中院、佛山中院、河源中院、廣鐵中院和省法院執行局主要負責同志分別作交流發言。
會議由省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萬國營主持,院領導王海清、李克儉,陳明輝、施適出席會議,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各中院以視頻方式參加會議。
交流發言
深圳中院
近年來,深圳法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圓滿完成45項重點改革任務,10項改革入選全國法院司法改革示范案例,破產制度改革榮獲首屆“人民法院改革創新獎”,8條經驗舉措被國家發改委推廣。
一是圍繞高質量發展大局,完善專業化審判體系。出臺全國首個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意見、企業重整工作指引,形成個人破產制度全流程工作指引體系和配套機制,建立證券期貨案件“三合一”審理機制,試點吸納3家香港調解機構作為特邀調解組織,16項舉措獲評廣東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
二是圍繞人民群眾司法需求,持續優化訴訟服務。成立全國法院第一個群眾訴求服務處,全覆蓋設立律師執業權益保障服務站、司法助企工作室,“一號通辦”機制入選全國法院“十大最受歡迎一站式建設改革創新成果”。開展特定類型糾紛調解前置試點,4個人民法庭工作經驗被評為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典型案例。
三是圍繞公正與效率主題,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建成全國首個司法審判垂直領域大模型,實現全流程人工智能輔助辦案。建立法律適用分歧解決、發改案件預瑕疵評定機制,編撰類案審理指南109個。2024年以來,99個案例被評為全國全省法院典型案例,42個案例入選案例庫。
佛山中院
佛山法院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五五”改革綱要工作部署,19項改革項目獲省級及以上改革獎項或推廣。
一是聚焦黨建引領,全面加強人民法院黨的建設,2022年重點推進政治建設,2023年重點推進組織建設,2024年重點推進紀律建設,今年重點加強作風建設。連續四年推出“為民辦實事”十大項目,市法院被授予“人民法院黨建工作先進集體”“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等榮譽稱號。
二是聚焦權責統一,抓牢案件質量生命線,以省法院“一降兩升三優化”評價體系為指揮棒,2023年榮獲全省審判執行工作綜合優勝單位,執行專項考核連續排名全省第一。
三是聚焦服務大局,深入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緊扣“提質、增效、降本、助力”四個關鍵,制定“一套機制”統一調度,出臺“兩個意見”服務保障佛山建設制造業創新高地和佛山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法院牽頭的兩項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連續三年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四是聚焦定分止爭,以建設市區兩級和解中心為抓手,推動《佛山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起草、審議、落地和實施,會同聯調單位將49.45萬件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在前端。
河源中院
河源法院持續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打造護航綠美生態、審判質效提升和新時代楓橋經驗等“河源樣本”,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司法新動能。
打造護航綠美生態樣本,守牢綠色崛起厚實家底。制定司法服務鄉村振興14條措施,完善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機制,率先建立東江流域、“林長+森林法官”等協作機制,出臺水資源司法保護意見,全力守護粵北糧倉、灣區水塔,相關經驗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推介。
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樣本,助推“百千萬工程”提質增效。出臺以高質量司法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建立特色產業司法保障機制,全覆蓋進駐縣鎮綜治中心,形成“和和來”等特色解紛品牌矩陣,“一庭一品”改革入選中國改革和最高法院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典型案例。
打造審判質效提升樣本,激發創先爭優內生動力。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創新“黃橙紅”分級預警機制,推廣全過程全員調解,降存清積工作連續兩年位居全省前列,推動和平法院提前脫薄出列。
廣鐵中院
近年來,廣鐵兩級法院作為全國首批開展集中管轄行政案件改革的試點法院,堅持以改革思維破難題、解新題,向改革要效率、樹品牌。
一是堅持守正創新,深化行政案件集中管轄改革。建立行政審判“兩級區劃、兩個審級”集中管轄模式,搭建新型“院地關系”,被最高法院肯定為行政案件集中度最高、行政案件占比最高和行政審判集中管轄最徹底的法院。落實“監督與支持”,妥善審結各類行政案件20余萬件。
二是探索繁簡分流,推行行政審判速裁改革。打造速裁團隊、成立速裁庭,建立行政案件“繁簡分流”識別機制和重點類案要素式審判機制,初步實現用30%的審判力量審結70%簡單案件,被列入全省法院第三批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案例和省法院“抓示范促改革惠民生”改革培育計劃。
三是強化實質解紛,構建“1+N+N”府院聯動工作機制。與廣州市共建打造“1+N+N”府院聯動實質解紛平臺并在11個行政區全覆蓋。深化訴前、訴中、判后全流程調解,創新推出“判前調解建議函”等工作舉措,建立支持廣州市城市更新工作平臺,共促成10609件案件調撤結案,調解成功率達58.55%,獲自然資源部和省法院、省司法廳發文推廣,被最高法院信息簡報刊載。
省法院執行局
近年來,執行局聚焦公正與效率,不斷深化執行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動執行工作質效持續向好。2024年,全省法院執結案件77.66萬件,執行存案降至近十年最低;首執案件平均辦案用時、執行完畢率、到位率均優于全國平均水平。推動全省法院建成執行事務中心156個,執行前端治理效果彰顯。
全面推行“終本清倉”工作機制,出清終本案件146萬件,排名全國第一,出清率排名全國第三。深化與公安機關聯合查人扣車機制,推動2000余件被執行人“躲貓貓”的“骨頭案”執行完畢。創新工資優先受償、“保低限高”等“特執模式”機制,兌現工資權益25.7億元。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追回賬款76億元。構建交叉執行常態化運行機制,5142件案件通過交叉執行取得實質進展,推動300件兩年以上長期未結案件順利執結。持續開展執行信訪“百日攻堅”,執行信訪實質化解質效穩居全國前三。指導惠州法院開展“雙重領導”執行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推動審執分離落地見效,廣州、惠州2案入選最高法院首批執行實施類指導性案例。逐項研究落實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對全省執行工作的審議意見,執行工作創新成果得到省委和最高法院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審核:黃慧辰
編校:余淑嫻
采寫:林曄晗 劉建明
攝影:徐志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