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臺達港的夜空再次被戰火撕裂。4月17日深夜至18日凌晨,美軍對也門胡塞武裝控制的拉斯伊薩港發動空襲,胡塞武裝衛生部門最新數據顯示,這場襲擊已造成至少38人死亡、102人受傷。當美國中央司令部輕描淡寫地證實"打擊軍事目標"時,廢墟下的平民尸體與破碎的家庭,正無聲控訴著這場以"反恐"為名的暴力狂歡。
精準打擊還是無差別屠殺?
美軍聲稱此次空襲針對胡塞武裝的軍事設施,但現場殘骸中混雜著民房瓦礫與漁船碎片。拉斯伊薩港作為也門西部重要漁業中心,其碼頭區既有軍事倉儲設施,也毗鄰漁民聚居區。當地居民描述,空襲發生時正值宵禁前漁船返港高峰,許多傷亡者是在碼頭等待親人歸來的家屬。這種軍事與民用設施高度混雜的現狀,使得美軍的"精準打擊"注定淪為統計學上的殘忍游戲——根據過往案例,美軍在也門行動中平民誤傷率高達32%,遠超國際標準。
紅海危機背后的霸權邏輯
美國將此次行動包裝為"維護紅海航行安全"的必要措施,但現實卻充滿諷刺。自2024年12月以來,胡塞武裝對紅海船只的襲擊次數月均不足10次,而美軍介入后,這一數字不降反升至18次。更值得玩味的是,拉斯伊薩港正是伊朗向胡塞武裝輸送石油的重要節點。分析人士指出,美軍此次空襲實質是借"護航"之名,行"能源通道控制"之實——通過切斷胡塞武裝的能源補給線,強化對曼德海峽這一全球12%貿易量咽喉要道的掌控。
國際社會的選擇性失明
聯合國數據顯示,也門已有2400萬人依賴國際援助生存,拉斯伊薩港承擔著該國70%的食品進口任務。空襲導致港口部分功能癱瘓后,國際糧價應聲上漲3%。然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美英法堅持這是"合法自衛",中俄的停火呼吁則被邊緣化。這種集體沉默背后,是大國利益的骯臟計算:也門平民的鮮血,正在為全球地緣博弈買單。
當美軍F/A-18戰機從阿拉伯海航母起飛時,其每枚價值160萬美元的導彈,相當于也門普通家庭276年的收入。這種不對等的暴力,暴露出霸權主義最赤裸的真相——在強權政治的棋局中,平民永遠只是可犧牲的數字。拉斯伊薩港的38條生命,不過是也門漫長苦難史的最新注腳,而國際社會的漠視,正在為下一場悲劇鋪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