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馥李
如果你是一位愛寵人士,你有攜寵出行的需求嗎?
全國首批寵物鐵路托運服務啟動試運營已經一周了,愛寵人士在北京南站開啟的“高鐵之旅”,目前來看一切順利。寵物乘客和它們的主人雖然同乘一列高鐵,卻是在不同的車廂享受差別化服務,沒有出現之前所擔憂的干擾乘客問題。
這一高鐵列車的創新之舉也獲得了愛寵人士的熱烈響應。該服務4月8日凌晨上線后,當天的預約量就達到了36單,可見攜帶寵物出行回應了廣泛的市場需求,主人們攜帶寵物同時出發、同時到達,更加便利。在這項服務推出前,寵物托運大多通過公路運輸進行,高鐵乘客不能和寵物同車出行,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經濟和時間成本。
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高鐵作為重要的公共空間,對寵物乘客進行專屬運輸,為不可調和的人和動物“同乘一車”的矛盾,找到了解決方案。它不僅滿足了當下社會多元化的出行需求,也為鐵路服務開辟了新的方向。在試點基礎上,鐵路部門應該逐步擴大范圍,完善服務流程,持續優化寵物托運服務,讓更多的寵物乘客登上高鐵。
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寵物,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已經快速進入一個寵物時代。尤其疫情之后,身邊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了,90后和00后已經是養寵物的主力軍。即便你是一個討厭貓狗的人,也多半會和愛寵人士交朋友、打交道。高鐵托運寵物可以較容易地實現“人寵分離”,但更多的現實場景是人和寵物之間無法完全隔離,公共空間的寵物與人,勢必有著無法避免的交互。攜寵人和非攜寵人怎樣和諧共處,就成為一個時常引發爭議的話題。
當我們和小動物們同享一片綠地、同走一條小徑、同游一個景區時,對寵物的管理是否妥帖和平衡,既是對養寵人權利邊界的審視,也是厚植良好社會風尚的抓手。這要求我們創建一個“人寵雙向友好型”社會——在可為和不可為之間,要有明確的界限;在權利和責任之間,也要有清晰的界限。
這種權利和責任界限的不明確,常常誘發公共空間的“人寵矛盾”,尤其是在住宅小區,養寵人遛狗不牽繩、放任奔跑乃至傷人的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因此,正視和回應寵物時代的新型社會關系,已經是無可規避的課題。
這些矛盾,看起來都是小爭端,牽系的卻是寵物時代的大問題。對寵物的管理和服務取向,須以權利和責任的平衡為前提,一方面,養寵人需要包容而溫情的環境,另一方面則是在公共空間里的其他人也有不受滋擾的權利。只有實現了這樣的平衡,才能取得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
因此,針對公共空間里的攜寵行為,規則是什么?違規的代價是什么?這不僅需要明晰的規則,也需要管理的智慧,更需要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權利與責任是對等的,社會可以包容養寵人的權利,寵物主人也必須承擔相應的公共責任。這是城市管理和社會文明的一面鏡子。
宋馥李
城市版主編 城市與政府事務研究院院長 專注地方時政和區域經濟,以中觀視角觀察中國城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