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15日這天,特朗普又一次就中美關稅問題發聲。他表示愿意與中國達成協議,但同時將主動權推給了中國,暗示需要中國先作出讓步。隨后,白宮發布了一項公告,聲稱由于中國的反制措施,美國計劃對部分中國商品征收高達245%的關稅。
不過深入分析后發現,只有注射器、針頭等少數商品的稅率達到245%,大多數產品的關稅實際上維持在145%左右。這些稅率的差異主要源于之前的政策調整,例如鋰電池的關稅為173%,而魷魚和羊毛衫等商品的稅率也超過了150%。
顯而易見,特朗普這次又玩起了數字游戲。他精心挑選了一些敏感商品,并提高了它們的關稅上限,以此在國內營造出一種強硬的對華態度,實際上是為了迫使中國妥協。
中方的強勢回應
面對美國如此直接的挑釁,中國迅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我們強調,這場關稅戰爭是由美國挑起的,中國的反制只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
在125%的關稅壓力下,許多美國商品已經失去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因此,無論是100%還是1000%,對這些商品的影響并沒有本質區別。如果特朗普還想繼續加碼,那無非是超出經濟范疇的一場“鬧劇”,中國自然不會理會。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中國政府要求國內航空公司暫停接受波音飛機訂單,并停止采購一系列相關設備和零部件。
消息傳出后,波音公司的股價立即下跌了2.4%。在125%的關稅影響下,美國飛機零部件的成本持續上升,而中國采取這一行動也是為了降低成本,畢竟誰會去做賠本的買賣呢?
眼看波音在中國市場的前景被徹底切斷,特朗普急忙指責中國“違背承諾”。然而,美國媒體并不認同這種說法,國內輿論普遍認為這是美國揮舞關稅大棒帶來的惡果。
特朗普手中的兩張底牌
盡管目前美國的供應鏈狀況不佳,但特朗普仍有一定的底氣,因為他手中握著兩張重要的底牌,試圖在中美貿易中對中國施壓。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一直在暗示,在中美貿易談判中,中概股退市是一個可能的選擇。
據摩根大通估算,如果200多家中概股公司退市,可能會導致110億美元的被動資金流出。
目前,中概股在美股市場的交易活躍度遠遠超過港股市場,像阿里巴巴和京東這樣的公司,在美股的交易額幾乎是港股的兩倍。一旦這種情況發生變化,投資者的心理狀態將會受到影響,而且資金流動也會成為一個難題。
不過,中概股退市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如果中概股因為政策原因被迫退市,中國企業融資能力將受到一定影響,企業需要花費時間重建國際市場融資渠道,這可能阻礙其發展速度和規模擴張。
另一方面,這也可能導致美股市場的系統性不確定性增加。美國市場將失去這些高增長的中概股企業,從而影響美股市場的多樣性和活力,降低其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損害美國資本市場的整體利益。
實際上,在特朗普執政期間,他就提出了加強對中資企業的審查,并簽署了限制中企資金流入的相關法案。
如果美國啟動新一輪限制措施,更多中國企業在海外融資將面臨巨大障礙,這將干擾企業的海外業務拓展、技術引進以及國際合作等戰略部署。
但中國早已有所準備,近年來積極推動A股和港股市場的制度建設,優化市場環境,提升市場吸引力和規范性,為企業融資提供更多選擇。
同時,大力推動本土資金與國際資本共同支持科技、制造等戰略性行業,減少對美資的依賴程度,增強自身經濟發展的韌性和穩定性。
從長遠來看,特朗普的這張底牌雖然可能在短期內造成沖擊,但也促使中資企業加速回歸國內市場,構建更加自主可控的經濟體系。
中方派出強援
在這場復雜嚴峻的貿易爭端中,中方果斷派出了一個關鍵人物。4月16日,中方宣布李成鋼接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這一人事變動意義重大,被視為打破談判僵局的關鍵舉措。
李成鋼,這位58歲的資深談判專家,擁有令人矚目的履歷。他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律系法學專業,之后在德國漢堡大學取得了法律經濟學專業的碩士學位。
從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副局長、條約法律司副司長一路晉升至條約法律司司長,其間還曾掛職擔任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
從擔任商務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開始,一路前行,直至成為中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特命全權大使,兼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副代表。這一路走來,李成鋼在國際貿易領域積累了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任職期間,李成鋼多次公開批評美國的單邊主義政策。在日內瓦會議上,他曾明確表示:“美方隨意加征關稅加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中方堅決反對。”
在世界貿易組織總理事會會議上,他指出美方單方面、任意地對包括中方在內的貿易伙伴加征或威脅加征關稅,給全球帶來了“關稅沖擊”。
這種單邊主義做法公然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增加了經濟不確定性,擾亂了全球貿易秩序,甚至可能顛覆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并敦促美方取消錯誤做法。
從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司長到駐WTO大使,李成鋼長期深耕國際貿易領域,對國際貿易規則和博弈策略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能夠準確把握規則細節,在談判中靈活運用規則維護中國的利益。
面對美國的各種不合理要求和施壓手段,他憑借對博弈策略的深入理解,巧妙應對,為中國爭取有利的談判地位。
此次由他接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無疑為中方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注入了強大的信心和專業力量,有望在后續談判中突破美方設置的重重障礙,為中國在這場貿易博弈中開辟新的局面。
結語
展望未來,中美之間的貿易較量還將持續下去。盡管特朗普試圖依靠手中的底牌繼續向中國施壓,但中方已經展現出堅定的決心、足夠的耐心以及多樣化有效的應對策略。
在這場復雜的貿易對抗中,主動權始終牢牢掌握在中國手中。從關稅反制到實際行動的反擊,再到資本市場的對沖策略,中國構建的戰略回應機制不斷完善,全方位維護國家經濟利益。
而美國的“對華強硬”政策已對其自身造成了諸多負面影響,包括物價上漲、資本流動受阻以及企業信心下降等問題。貿易戰不僅未能實現美國產業回流的目標,反而破壞了全球合作的基礎。
這場貿易戰已不再是簡單的“誰先讓步”的問題,而是一場考驗雙方耐力和實力的持久戰。
中國憑借強大的經濟韌性、廣闊的國內市場、完整的產業鏈體系以及不斷提升的科技創新能力,有信心也有能力在這場貿易戰中堅持更久、站得更穩。
最終,中國必將贏得這場貿易博弈的勝利,推動全球貿易秩序朝著更加公平、合理、穩定的方向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