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作家出版社,發(fā)現(xiàn)更多文學好書
No.271
龍年反龍
馮驥才
今年龍年,到處鬧龍。滿眼見龍,滿耳聽龍,報刊電視成本大套談龍說龍贊龍唱龍,把一切沾上龍的都挑出來挖出來捧出來,從龍燈龍舟龍蝦龍門龍須菜龍卷風龍井龍頭拐杖到龍的傳人。真應上一句老話:龍行一步,百草沾恩。似乎龍就是中華民族的化身。龍頭龍尾龍眼龍嘴龍騰龍飛,霎時間掀起一陣新的拜龍狂、一陣龍時髦,買條印龍的手絹也應時也吉祥。歷史真是一本糊涂賬,稀里糊涂拉著人們盲聽盲從。
關于龍的由來,已有眾多文人做了詳盡的考證,其說不一。但其中一種推測與我不謀而合,即龍的形象來源于閃電。人活著一日也離不開水。在尚不能解釋和掌握大自然現(xiàn)象的古遠年代,人們靠天吃飯,干旱則禾枯是災,雨肆則河淹是禍,吉兇難測,歸之于神。
每當天落大雨,狂風大作,黑云翻滾,閃電穿過層層烏云照亮天宇。風雨雷電是一齊來的,古人便以為這出沒云端的閃電,就是興云降雨的神。冥頑未鑿的大腦,便從猙獰刺目的閃電形象,臆造出龍的形象來。龍一形成,即被人們頂禮膜拜;乞求甘霖,懼怕洪害,龍便是生靈禍福的主宰者,一種至高無上令人生畏的象征形象。比起中國其他動物象征形象,如魚如豬如馬如鳳皆不同。這些形象或敦厚或善良或雄強或喜慶,而龍散發(fā)一股兇惡猙獰的氣息:火眼金睛,張牙舞爪,噴發(fā)烈焰。人造的形象都是心理的形象。面對這咄咄逼人法力無邊的神龍,人們既討好又恐懼它,為此,好龍的葉公也怕龍。
龍的形象深深透入中國文化,不止于它能呼風喚雨,統(tǒng)管江河湖海,更由于它還曾是皇權的象征。皇帝為了加強統(tǒng)治,將龍以自比,自稱真龍?zhí)熳樱埮圩堃嗡埓渤她堓涀↓垖m。在封建時代,惟皇帝一切用品,以龍形為標志為裝飾為符號為代號。皇帝對龍有專用權。皇帝再聰明不過,這一下,就把神對人的威懾,變成人對人的威懾,把靠天吃飯改為靠皇上吃飯。不單皇上,七品知縣也是衣食父母。天上的龍,成了地上的龍,生靈的主宰換作皇帝。龍的形象與皇帝的形象合二而一,這就給人們以雙重的心理負重。忽而龍顏大悅忽而龍顏大怒,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命如螻蟻的小百姓則不能自已。令人很難體會昔時龍的威嚴龍的驕橫龍的專治;辛亥革命推翻龍座,但龍的陰影并未在中華大地消逝。
龍年鬧龍,這里反龍,為了給龍以清醒以反省以沉思,為了使龍永遠只作為一種造型一種裝飾一種古老的藝術圖形,為了使龍不再變成神或變成人!人們再不遭受它的扼制與愚弄。那就要再不靠天吃飯靠龍吃飯靠誰吃飯,而是自信自強,把命運真正并完整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1988年2月12日
作家出版社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購買鏈接
《馮驥才散文》
馮驥才 著
作家出版社
往期回顧,點擊關注
排版:鄧 寧
編輯:祁創(chuàng)祎
一審:劉豈凡
二審:劉 強
三審:顏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體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