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說財貓
撰文 | 貓姐
“你沒事吧?!你沒事吧?!你沒事吧?!
還記得N年前,楊冪這句魔性廣告語嗎?!
現在,這句魔性廣告背后的金主——溜溜果園集團,要上市了。
就在昨晚,它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招股書。
“梅子大王”,一年賣出20億顆。
早在六年前,它就曾試圖登陸創業板,但未能如愿。
二度發起上市沖擊波,這一次,溜溜梅能成功嗎?!
1
溜溜梅的創始人,是一對夫妻檔。
創始人之一的楊帆 ,最初是做推銷員出身。
1997年,楊帆從北京回到老家安徽蕪湖,開啟創業,但一般。
轉折點發生在2006年,楊帆發現,公司旗下一款溜溜梅產品,銷量一直不錯。
調研后發現,當時青梅零食在國內非常冷門,幾乎無人涉足。
楊帆決定,把全部的寶都押在溜溜梅。
2013年,楊帆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請時下最紅的楊冪,來為溜溜梅代言。
要知道,當時溜溜梅的年營收,也就5000多萬,凈利潤更少;
邀請楊冪代言,在 各大衛視黃金檔投廣告,費用少說也得上千萬。
但正是這一大膽的舉 動,讓溜溜梅徹底出圈。
很快,溜溜梅成為全國唯一一家10億級青梅垂直品類企業,青梅年銷量高達20億顆。
賣個溜溜梅居然能賣10個億,挺牛的!
2
知名度和業績都起來了,溜溜果園開始沖擊資本市場。
2019年6月,溜溜果園向證監會遞交招股書,計劃登陸創業板,但沒能等來入場券。
這事也一度引發網友調侃:
溜溜果園,你沒事吧?!
彼時,坊間猜測,溜溜果園之所以被資本市場拒之門外,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業績萎靡。
2016-2018 年,溜溜果園營收分別為 8.04 億元、8.47 億元、8.73 億元,基本沒增長了。
另一個是產品結構過于單一。
2019年的招股書顯示,梅類產品占據了它主營業務收入的92.28%。
都知道,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上。
比如,2017 年,因為天氣青梅果大量減產,溜溜果園的收購單價大幅上漲,導致主營業務毛利率同比大跌。
大概也是意識到問題所在,2019 年后,溜溜果園開始多元化擴張,推出了梅凍、果糕、小辣梅等不同形態、不同口味的梅類新品。
那么問題來了,六年后轉戰港股,這一次,溜溜果園能如愿嗎?!
3
僅從業績來看,還算可以。
2022年-2024年的營收分別為11.74億、13.22億和16.16億,復合增長率達到17.4%;
凈利潤分別為0.68億、0.99億和1.48億,也在穩步增長。
然而,雖然推出的新型果凍產品梅凍,在肖戰代言及廣告大法的催動下大獲成功。
但本質上,溜溜果園產品結構單一的問題,并未得到解決。
相反,熱衷流量明星代言,瘋狂打廣告營銷,也在不斷侵蝕溜溜果園的利潤。
看,溜溜果園花在銷售及營銷上的開支,高達3.1億,是凈利潤的兩倍以上!
與此同時,雖然溜溜果園一直標榜產品 " 好吃又健康 "。
但事實上,腌制類產品,大家都懂的。
在2017 年底,因生產標簽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溜溜果園被繁昌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罰 1.5 萬元;
2021 年 9 月,山西省市場監管局抽查時發現,溜溜果園生產的尼嗒芒果中霉菌數,不滿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在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以 " 溜溜梅 " 為關鍵詞檢索,相關投訴有421條。
諸多消費者均聲稱買到了變質溜溜梅,甚至還在溜溜梅中吃出了異物?
當然,更大的危機來自于對手。
隨著 良品鋪子、三只松鼠、來伊份等零食巨頭不斷切入梅類產品賽道,本就空間有限的果干蜜餞市場,增量紅利正在不斷消逝。
在這樣的背景下,溜溜果園還能不能“沒事 ”,看后續吧。
這事,你怎么看?
關注我們,評論區聊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