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我們都上岸了!”初夏的蟬鳴尚未響起,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成園3-409寢室傳來了喜悅的捷報聲。2025屆交通工程專業1班的“四朵金花”——張穎、張芷瑤、周雯雯、王梓琦全員考取碩士研究生,分別被河海大學、浙江海洋大學、重慶交通大學、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交通運輸專業錄取。
研途結盟:一個都不能少
四年前初入校園時,四個性格迥異的女孩還帶著些許陌生,但她們總能在圖書館的晨光里、自習室的燈火下偶遇,繼續深造的夢想逐漸清晰。她們約定:一起考研,絕不掉隊,并將宿舍的微信群鄭重更名為“一研為定”。
記者了解到,宿舍內“共享學習資料、主題學術沙龍、互評模擬面試”的互助模式,成為她們突破重圍的關鍵。備考期間,女孩們統一作息,形成了獨特的學習生態。早晨八點前出門,晚上十點后歸來,微信群也成了她們學習的“第二課堂”。英語和數學分別是張穎和張芷瑤的強項,她們經常在群里分享學習資料和學習方法,甚至會自編一些題目共同練習。遇到難題時,大家也會第一時間發在微信群中,就像解鎖游戲關卡,四人智慧總能碰撞出新解法。類似的交流還會延續到晚上回到宿舍后,她們對學科競賽中遇到的卡殼問題進行探討,女孩們笑稱,這就是她們的“主題學術沙龍”,在經過不同視角的分析后,時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靈感。
考研復試前,四位女孩還專門進行了模擬面試:一人進行“復試”,接受三位“面試官”的犀利提問。“我們設計了面試中可能問到的各類問題,甚至還故意挑刺。”張穎說,高強度的模擬讓她在真實面試中面對七位考官時,也能沉穩應對。
逆境突圍: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備戰考研,注定充滿挑戰,遇到瓶頸期,她們都能在舍友的關心下重新振奮起來。去年9月考研沖刺階段,王梓琦情緒波動比較大,“共情能力很強的張芷瑤總能第一時間安慰我,散步、開導、分析,很快我又滿血復活。在微信群中,大家互相打氣也是常態。”
這樣的關心和扶持延續了大學四年,這些溫暖也編織成研途的“能量護甲”。周雯雯身體不適,夜里咳嗽睡不著,舍友一杯溫水遞過來;胃口不好不想吃飯時,舍友會專門從食堂或家里帶來美味。張芷瑤初試時發揮不佳,舍友們一直貼心鼓勵,讓她不要輕易放棄,并且想方設法為她查找調劑院校信息。最終,她也如愿考取了滿意的院校。
育人沃土:讓夢想扎根生長
據悉,東南大學成賢學院良好的學術、科研氛圍,為她們考研深造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實操基礎。四年來,四位女生共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件,發表學術論文3篇,獲國家級學科競賽表彰4項,省級學科競賽表彰7項,校級學科競賽和個人表彰94項,其中張芷瑤和王梓琦分別主持的“《土木工程測量》課程在智能建造背景下的無人機測繪技術應用研究”和“基于圖像識別的步行環境評價”研究項目獲2024年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省級立項并順利結題。
無論是科研還是考研,學院的老師們都給予了及時全面的指導。張穎告訴記者,劉云老師的線上答疑總是秒回,遇到心情沮喪時,像朋友一樣給予安慰。在跨專業主持省級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時,董開發老師從基礎開始,給她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指導。
“從考研規劃指導,到固定舒適的考研教室,再到考研自習室內的點心糖果,很多細節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學校給予的支持和關懷。”周雯雯如是說。
嚴謹的教學、優良的學風、暖心的關懷,為學生深造創造了更佳的條件,也孕育出了更多的“學霸宿舍”“考研牛班”。近年來,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畢業生平均升學率約15%,其中超35%的畢業生進入“985”“211”“雙一流”高校及國際知名高校繼續深造,如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赟
通訊員 謝靜嫻 石城
受訪者供圖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