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漫畫圖片素材全部都是來源真實素材的原創,文章倡導正能量,無不良引導,望讀者知悉
這里的房子只有1.5 米寬的間距,卻出過世界級的百萬富翁!當我踏入印度孟買達拉維貧民窟的狹窄小巷,這句話在我腦海中不斷回蕩,作為亞洲最大的貧民窟,這個僅有24平方公里的”城中城“,竟然容納了近百萬人口,創造著每年10億美元的經濟奇跡。
”老謝,你敢相信嗎我們腳下踩的就是《貧民百萬富翁》電影的拍攝地“,我對身旁有些緊張的朋友說那部獲得8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讓這個原本隱藏在高樓陰影下的角落一夜成名,而此刻我們即將見證電影鏡頭背后的真實世界。
達拉維的歷史,比我想象的要悠久。導游告訴我們,19世紀,這里還是紅樹林環繞的沼澤地,主要居民是以捕魚為生的漁民。隨著沼澤被填平,漁業資源,逐漸枯竭,來自印度各地的移民,帶著各自的手藝,涌入這片土地。古吉拉特人,帶來了陶瓷制作;泰米爾人,發展了皮革加工;北方邦的工人,則擅長刺繡和紡織。
這得多少人才能分享一根水管啊,老謝指著排隊取水的長隊問道,平均15個家庭共用一根水管,而且每天只供水3小時,導游的回答讓我們倒吸一口涼氣,更令人震驚的是,這里70%的居民使用公共廁所,平均500人甚至高達1440人共用一個廁所設施
穿行在窄至,僅容一人通過的巷道中,我看到房屋之間的間距,大多是上下兩層的結構,每層高度,還不到1.5米。一個幾平方米的房間,通常擠著十幾口人。雨季時這里還經常洪水泛濫,衛生環境令人擔憂。
不過令我驚訝的是,貧民窟并不全是貧困和絕望。達拉維有15000多個小型工廠,5000種商業貿易,導游自豪地介紹道,我們路過的每一間小作坊都忙碌非凡,有人在制作精美的陶器,有人在縫制皮革制品,還有人在回收廢物賦予它們新生命,這里的居民幾乎人人都有工作,有些人甚至不止一份。
這就是為什么達拉維被稱為窮人的經濟特區,老謝若有所思地說確實盡管環境艱苦,但這里創造的價值令人驚嘆,更有趣的是,一些居民已經富裕到可以購買外面的公寓,卻仍選擇留在貧民窟,因為這里有他們的工廠和生意。
在一戶制作陶器的家庭中,我們受到熱情款待。屋內雖然簡陋,卻整潔有序。主人驕傲地向我們展示他的電視機和手機。貧民窟不代表我們都一無所有,他說,我們有尊嚴地勞動和生活,孩子們好奇地圍在我們身邊,眼神中充滿純真和活力
當時間到了離開的時候,老謝悄悄對我說:我原本以為會看到悲慘和混亂,但他們比我想象的要堅強和樂觀得多。是啊,達拉維的犯罪率甚至低于一些富人區,這一點足以讓人深思。
走出達拉維,回望這個充滿矛盾的地方:極度擁擠,不過秩序井然;環境惡劣,可是生機勃勃,貧窮且交織著創業精神與生存智慧。
我不禁感慨,物質的匱乏絕不能阻擋人性的光輝。每一個在達拉維辛勤勞作的靈魂,都以自身的方式,詮釋著生活的尊嚴。
這次旅程讓我明白,我們不應帶著獵奇這樣的心態去參觀別人的困境。普通游客,最好不要貿然前往貧民窟,而是應該學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這個時候,尊重每一種努力生活的方式。達拉維不僅僅是一個貧民窟,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人類在逆境中所展現出的堅韌與希望。
致親愛的讀者及審核人員:
本文秉持客觀中立的立場,僅就事實本身進行陳述,不含任何主觀或偏見性觀點。
全文所涉及的數據與內容均經嚴格核實,參考了權威文獻與資料,并已獲得相應使用授權。
每項信息和數據都可溯源查證,確保內容的專業性與可靠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