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安區東市街道五里墩社區在龍河苑小區利用一處空置圍墻,精心打造了一面獨具特色的 淠史杭工程建設文化墻。 自建成以來,這面文化墻吸引著眾多居民紛至沓來,每天都能看到居民們在墻前駐足觀看,每一張照片的更迭都承載著時光的印記,引發居民們對往昔歲月深深的回憶與強烈的共鳴。
“你瞧,這些照片上都是以前生活在淠河上的船民,他們常年漂泊在船上,現在都搬進高層小區,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啦!”83 歲的居民吳士清滿臉笑容,興致勃勃地說:“以前住在河岸平房,夏天蚊蟲特別多,屋里還潮濕。哪像現在的小區環境干凈整潔,住得很舒心。”
五里墩社區緊鄰淠河東岸,轄區內的居民大多是水上船民出身。經歷過淠史杭工程建設的關鍵時期,直至 2003 年,隨著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啟動與推進,這些長期漂泊的水上船民終于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隨后的幾年他們紛紛搬進了嶄新的高層小區,擁有了真正安定的住所。
而這面位于小區東南角的文化墻,經過社區工作人員與志愿者們的精心布置,搖身一變成為小區最具人氣的地方。色彩鮮艷、內容豐富的老照片整齊地排列在圍墻上,旁邊還搭配了簡潔明了的文字介紹,讓居民們在散步路過時,能夠輕松了解每一張照片背后的故事。
文化墻僅僅是五里墩社區近年來深入挖掘社區特色,打造獨樹一幟的 “河” 文化品牌的一個縮影。今年,社區將目光精準聚焦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煩心事上。在龍河苑小區 5、7、9 這三棟樓前,由于道路設計不合理,居民們日常出入大門需要繞行相當長的一段距離。
“咱們小區老年人居多,很多老人腿腳都不太方便,繞路距離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困難了。” 五里墩社區黨總支書記肖啟靜憂心忡忡地說道。長期以來,由于出行不便,居民只能選擇踩踏綠化帶抄近道出入大門,久而久之,綠化帶被踩踏得一片狼藉。
物業發現這一問題后,雖然在居民踩踏出來的路徑上,匆忙修建了一條簡易的水泥路,但這條水泥路寬度極為有限,居民與電動車擁擠在這條狹窄的道路上,時常因爭搶空間而發生不愉快的碰撞矛盾,居民們的抱怨聲也日益高漲。
為了從根本上徹底解決這一困擾居民已久的煩心事,五里墩社區積極聯合共建單位,充分依靠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三方的協同力量,多次召開議事會商討解決辦法。在議事會上,各方代表各抒己見,經過激烈的討論與反復的論證,最終敲定了一套全面的解決方案。決定對道路進行重新規劃與拓寬,確保居民和車輛能夠順暢通行。
同時,充分考慮到居民們日益增長的電動車充電需求,在道路周邊合理規劃新增了多個電動車充電樁,并貼心地搭建了遮雨棚。此外,社區還充分兼顧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在道路附近精心規劃建設了一座休閑廣場,廣場上配備了舒適的座椅及各類健身器材。如今,這個休閑廣場已成為居民們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大家在這里聊天、鍛煉、嬉戲,小區環境得到了極大的美化,居民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未來,社區圍繞安心、省心、舒心、順心、開心的 “五心” 服務圈工作法,廣泛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真正將 “陌鄰”轉變為 “睦鄰”,切實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五里墩社區黨總支書記肖啟靜滿懷信心地表達道。
來源:六安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吳姍姍 安雷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