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回暖,春意正濃。在牛莊鎮雙福福盛花卉基地10萬平方米的溫室大棚內,近10萬朵蝴蝶蘭整齊排列、花開正俏,工人們穿梭其中,動作嫻熟地進行分級分類、消毒殺菌、打包裝箱,5天左右這些種苗將出現在位于韓國的花卉大棚內。
“這批蝴蝶蘭銷量達到了四萬余株,我們這兩天加班加點打包裝箱,保障訂單交付。”一旁,銷售經理李偉偉正忙著查看產品質量。這些承載著春天氣息的蝴蝶蘭將通過冷鏈物流運往海外市場,隨之綻放。據了解,今年海外訂單量同比增長30%。
相比于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既要“增量”又要“拼質”,基地的蝴蝶蘭“出海”關卡如何破解?又如何打響海外“招牌”?
實際上,這不是基地花卉第一次銷往海外。從2020年開始,雙福花卉通過代理商出口東南亞市場,去年更是主動走出國門,對接國際市場。“研究不同國家的審美偏好,越南偏愛黃色,新加坡偏好紅色、日本喜歡白花等,根據研究,我們出口適合當地的開花株和種苗”李偉偉介紹。
不過,想種出符合出口標準的蝴蝶蘭并非易事。“對外出口對株高都有精確到毫米的要求,甚至葉片光澤都有標準。”李偉偉告訴記者。為了突破從“量”到“質”的硬門檻,牛莊鎮投資建設50000平方米高標準出口溫室大棚幫助企業達成出口硬“指標”。
解決了制約發展的硬杠杠,雙福花卉在種植端發力,通過配套物聯網系統、監視系統,實現了種植、管理的數智化,有效穩定了出口蝴蝶蘭品質,產品合格率提高了15%。放眼看去,懸掛在空中的降溫增濕系統正在均勻噴灑出霧狀水汽,為大棚降溫增濕,正在培育的蘭花已經冒出嬌嫩的花骨朵。
2025年1月份,在東營區溝通協調下,雙福花卉取得了濟南海關頒發的花卉種苗進出口證書,正式擁有了自主進出口權。截至目前,基地蝴蝶蘭海外市場以韓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地為主,每年出口40萬余株,如今出口量還在穩步增長。
一朵朵振翅欲飛的蝴蝶蘭,正是東營區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生動注腳。從傳統種植到智慧農業,從分散經營到產業集群,“科技賦能+品牌增值+國際認證”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徑愈發清晰。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以蝴蝶蘭為代表的“美麗”經濟正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范式——用一朵花的經濟價值,綻放出農業現代化的無限可能。(大眾新聞記者 孫樂佳 通訊員 彭小帆)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