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進行實驗。嵩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神都。正值第42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開幕之際,嵩縣陸渾湖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為牡丹節增添春日的詩意色彩。
微風輕拂,湖水泛起層層漣漪,遠處青山如黛,游人在湖畔騎行、拍照,歡聲笑語回蕩在山水之間;海角灣旅拍基地里年輕人笑語盈盈;魚思念陸渾魚文化餐廳吸引著來自全國的老饕們品嘗舌尖上的美味;4月15日,以《國色牡丹開湖城》為主題的萬米國畫長卷沿湖畔花海觀景步道貼地展開,游客徜徉其間,感受沉浸式藝術體驗;30余個重點項目落地生根,180余家特色門店星羅棋布,500余個農創市集攤位人頭攢動……
這是嵩縣環陸渾湖文旅升級后的生動圖景。嵩縣,這座曾經以“山城”著稱的地方,正依托陸渾湖的生態優勢,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大步邁進,努力實現從“山城”到“湖城”的華麗轉身。
“這里既有詩意的棲居,更有熱鬧的生活。”嵩縣縣委書記辛俊峰望著湖光山色堅定地說:“我們要讓陸渾湖成為生態發展的新名片、百姓增收的聚寶盆,讓鄉村振興的種子在這里開花結果!”
生態筑基逐浪“中原洱海”
走進設立于陸渾湖濕地公園的陸渾湖水生態遙感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依托遙感與地面觀測技術構建起的“空天地”一體化綜合觀測平臺,能在毫米之間抓取氣象、水文、水質等數據,又能實現長時間序列定點原位水生態系統觀測。
“這是河南省科學院首個省級野外觀測平臺,集水體、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及氣象觀測站等功能于一體,把脈詢診陸渾湖,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提供科學數據參考。”研究站相關負責人介紹。
生態環境好不好,鳥兒用翅膀投票。陸渾湖近年來能夠觀測到的鳥類種類從186種增加到273種,其中有黑鸛、金雕、黃胸鹀、青頭潛鴨、紅腹錦雞、大天鵝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55種。
清晨的陸渾湖畔,嵩縣陸渾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的鳥類監測員李青峰沿著環湖樂道巡查,記錄著蒼鷺、紅嘴鷗的棲息動態。她說,“湖里的草本植物多了,岸上的樹也多了,鳥兒自然也就多了。”中華秋沙鴨連續14年在此越冬,“水中大熊貓”的眷戀印證著生態之變。
生態優勢筑牢發展底色。近年來,嵩縣堅持生態立縣,聚力推動綠色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4年,嵩縣投資1.3億元開展環湖村莊供排水一體化建設,投資11.5億元實施二污遷建工程,完成陸渾水庫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及風險防控能力建設。創新“三級河長+民間河長”體系,436名黨員擔任河道監督員,開發智慧監管平臺實時監測水質。新增造林及林地提質5.3萬畝,實施森林質量提升10.6萬畝。如今的陸渾湖,已成為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之一。
藥谷興業激活“伏牛靈脈”
嵩縣,被譽為“天然藥庫”,境內富集著1300余種中藥材,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依托這一優勢,嵩縣全力打造中原藥谷,推動傳統中醫藥產業向生物醫藥產業“風口”轉型,向大健康和文旅產業融合升級。
中原藥谷科創園實驗室內,科研人員正對“嵩參1號”進行基因測序。“這個品種有效成分含量比傳統品種高30%。”據科創園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企業+科研院所+合作社”模式,嵩縣建成5個千畝GAP種植基地,開發出丹參茶、連翹精油等70余種深加工產品。全縣中藥材產值突破70億元,帶動8.3萬戶群眾增收。
千年藥鄉綻放時代芳華。走進城關鎮葉嶺村,連片的丹參田蔚為壯觀。“土地入股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紅800元/畝,再加上務工收入,一年能掙兩份錢。”村民張松珍算著賬,笑得合不攏嘴。
村支書董廣聚掰著指頭介紹道,村里創新“4321”利益聯結機制(企業出四成利潤幫扶村集體,三成用于村民分紅,二成投入再生產,一成購買保險),村集體收入突破9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萬元。
科技賦能培育產業新質。目前,中原藥谷已進駐院士、專家創新團隊16個,建成創新中心7個,涉及中藥材種質資源與良種繁育、干細胞與生物工程、中藥大健康等方面,“研發中試+孵化加速+科創基金+產業運營”的完整創新生態系統已初步形成。
在中原藥谷展示中心,數字大屏實時跳動著全國藥材交易數據。“我們構建了‘5G+區塊鏈’溯源系統,掃碼可知藥材生長全過程。”嵩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相關負責人演示著智慧平臺。他坦言,嵩縣已建成3個國家級實驗室,與中科院合作研發細胞培養技術,推動中藥制劑向生物制藥轉型。2024年,嵩縣實施總投資106億元的38個生物醫藥項目,20余家藥企開工投產,新增產值10.5億元。
2024年8月19日,嵩縣人民政府與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年,嵩縣選派專門工作人員進駐珠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籌建運行中原藥谷駐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聯絡處,開展兩地產業發展對接及現代中醫藥產業專項招商工作。
文旅融合賦能“湖城新生”
嵩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里是“廚圣”伊尹、“理學大家”程顥程頤的故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千古名篇。
文化基因喚醒鄉愁記憶。近年來,嵩縣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實施“藝術點亮鄉村”專項行動和兩程理學文化園區建設、非遺活化傳承等十大文化工程,以文化賦能鄉村旅游,推動新文旅融合發展。
夜幕降臨,陸渾湖畔的非遺市集燈火璀璨。烙畫藝人正在創作《陸渾春曉》,木板上的火焰軌跡漸漸勾勒出水墨畫卷。嵩縣充分挖掘程朱理學、伊尹文化等資源,打造“非遺煥新區”,推出沉浸式實景演出《陸渾風華》,讓千年文脈煥發新生。
陸渾湖畔,曾經雜亂無章的村莊街道,被縣里派出的“文藝村主任”們藝術點亮400余處,愛情、影視、剪紙、牡丹、攝影等主題元素,讓各個村子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文旅融合締造沉浸體驗。在望湖樓文化休閑綜合體,游客爭相品嘗融入當地特色食材的遙不可及的“窯爐面包”。二樓的藝術空間蛋糕店,主理人牛小姐喜笑顏開:“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天天爆滿,每天的營業額超5000元!”“嵩州五靈”文創市集、后備箱市集等創意消費場景,為春日旅途增添別樣驚喜。
伴隨著“湖城踏春花YOUNG繽紛”春季賞花活動火熱上演,漢服巡游、卡丁車賽、草坪音樂會等輪番登場。“我們設計的花田研究所親子項目,日均接待家庭150組。”項目運營總監介紹。
近年來,嵩縣依托陸渾湖生態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按照“慎建重改優三態、以投帶引聚高端”的發展原則,圍繞“一村一主題、一灣一業態、一戶一間房”,精心布局高端民宿、康養運動、美景旅拍、生態露營、親子萌寵、特色美食“六大業態”;創新“微改造、精提升”策略,改造閑置農房120棟,通過鄉村運營,建成知木茶飲、玫瑰餐廳、燈塔酒吧、一樹時間、烏曼空間等新業態商鋪,帶動村民年均增收超萬元。
黨建領航凝聚振興合力
“多虧了聯學聯建工作隊,村里才有了新模樣。”牛寨村黨支部書記安明然指著煥然一新的黨群服務中心說。嵩縣環陸渾湖先導區建設能夠快速推進,離不開黨建的引領。嵩縣縣委堅持黨建引領,大抓基層,出臺了《實干興嵩“隊伍再造”若干舉措》,其中“聯學聯建雙向促進”成為推動先導區建設的重要抓手。
38個聯學聯建單位的黨員干部下沉到村組,推動先導區行政村實現聯合共治。圍繞“以學開局、以建立效、以聯促提”聯學聯建、雙向促進核心主題,打開干部和群眾思路、思想、視野,明確“怎么干、干什么”;聚焦項目建設,推動“一次建設、長期收益”;通過縣直單位與基層聯學聯建,促進干部作風轉變、群眾參與度提升,形成“干群共謀發展”合力。聯建單位和鄉鎮黨委組建“崗位在村服務群眾”工作隊,每個小組由1名班子成員或中層干部帶隊,機關年輕干部、村組干部任隊員,以“老”帶“新”入村開展工作,合力推進融湖建設。
“聯學聯建雙向促進”工作效果顯著,去年,嵩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60.8元,增長7.8%,環湖片區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3%,高于全縣平均水平。農民人均收入增速連續兩年居洛陽市第一。
干部先行鍛造過硬隊伍。在環陸渾湖顏如玉文旅綜合體建設現場,黨員突擊隊的旗幟高高飄揚。“我們實行‘三包三帶’機制,班子成員包片區、中層干部包項目、黨員包農戶。”項目負責人介紹。嵩縣創新“擂臺比武”“導師幫帶”制度,選派一批年輕干部到項目一線鍛煉,培育一批“鄉村CEO”,鍛造出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鐵軍。
群眾共治激發內生動力。“這是我們集體制定的村規民約,大家都要遵守。”陸渾鎮干部發放著圖文并茂的《文明公約》。嵩縣推行“陽光議事會”“積分超市”等機制,設立鄉風文明基金,開展“最美庭院”“孝善家庭”評選,陣地常新、大門常開、服務常在、活動常辦、群眾常來,和美鄉村“面子”名副其實、“里子”實實在在。
嵩縣縣委書記辛俊峰表示:“嵩縣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陸渾湖的生態優勢、中原藥谷的產業優勢,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推動新文旅融合發展,打造現代鄉村生活的山區縣樣板,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讓嵩縣的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來源:嵩縣縣委宣傳部 作者趙明辰 王藝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