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奉節縣吐祥鎮燕子村,一派繁忙景象。在整齊排列的現代化大棚內,一朵朵羊肚菌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村民們正忙著采摘、分揀、烘烤。這一產業的蓬勃發展,標志著燕子村在人大代表的全程助推下,成功破解了長期困擾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難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
“三顧茅廬”引企業
“荷塘困境”到“菌菇新生”
燕子村曾依托蓮藕種植打造了“燕荷博園”2A級景區,但因地理位置偏遠、配套設施不足等原因,旅游產業發展滯后,蓮藕產業也未能形成規模效益,村集體經濟長期在低谷徘徊。
為破解發展難題,吐祥鎮人大以“百名代表進百村·助推深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簡稱雙百助推)活動為契機,先后多次外出考察農業產業。調研考察了解到,羊肚菌最適宜種植的溫度在5到10度之間,吐祥鎮燕子村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適中、空氣濕潤、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環境適合發展羊肚菌種植。
在人大代表的積極協調下,當地三次邀請羊肚菌種植企業到村實地調研,克服了技術、土地等難題,助推企業正式注冊落地吐祥鎮,并與燕子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達成在吐祥鎮種植西瓜羊肚菌輪作基地500畝的合作意向。
“代表專班”解難題
“十畝試驗”到“百畝規模”
2023年9月,重慶市莫辭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落戶燕子村。面對羊肚菌種植這一全新領域,村民們圍在村委會門口議論紛紛。“這菌子嬌貴得很,咱們能伺候得了?”“種藕都沒掙著錢,可別又打了水漂!”村民代表大會上,質疑聲此起彼伏。
為打消群眾顧慮,吐祥鎮人大創新建立“1+2+N”代表服務機制:由鎮人大主席牽頭的產業專班統籌全局,2名專業技術指導人員駐點幫扶,N項精準服務全程護航。帶領技術幫扶小組,先后協調解決菌種培育、大棚建設等12個關鍵問題。
“開始試種時成功率只有10%,多虧代表幫我們帶來了技術和項目資金支持,確保在遇到相關問題時有能力解決。”公司負責人感激地說道。
經過7個月的精心培育,原本僅有10%成功率的試驗田實現逆襲,目前350畝羊肚菌長勢喜人,平均畝產達550斤,畝產值約3萬元,全年總產值將突破1000萬元。
“聯農帶農”創共贏
“單一收入”到“多元增收”
清晨六點,村民們已在大棚里麻利地分揀羊肚菌。“以前種藕效益低,現在不僅有土地租金,在基地打工一天能掙100元,年底還有分紅。”王大姐晃了晃手機上的到賬短信,笑得合不攏嘴。這樣的轉變,源自人大代表精心搭建的“共富鏈”。
“當初企業只想流轉300畝,是人大代表挨家挨戶做工作,才湊齊500畝連片土地。”村支書任家興指著成片的菌棚說。代表們帶領“土地流轉攻堅組”,創新“租金階梯遞增”機制:前三年每畝300元,第四年起每三年增長10%,217戶村民吃下“定心丸”。
自采取“公司+村集體+農戶”模式以來,帶動當地困難戶48戶,提供穩定就業崗位50余個,臨時務工150人次以上,實現土地流轉收租金、基地務工掙薪金、利潤共享分股金。
針對羊肚菌種植周期短,占用農忙時的土地等問題,代表們學習在外考察先進經驗,結合燕子村實際,探索“羊肚菌+西瓜”輪作模式:在羊肚菌采收后,繼續種植西瓜,帶動當地60余戶村民實現戶均增收3萬余元。“羊肚菌冬種春收,西瓜夏長秋熟,土地全年無休卻越種越肥!”技術員抓起一把混合菌渣的沃土笑著說道。
從“荷花無果”到“菌菇生金”,從“產業空白”到“多點開花”,奉節縣人大以“雙百助推”為抓手,用沾滿泥土的履職實踐,為燕子村蹚出了一條產業振興的新路徑,書寫了新時代人大代表助力鄉村振興的精彩篇章。(任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