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這錢我們平分!”看著劉家三兄弟三雙布滿老繭的手緊緊交握在一起,熱烈的掌聲在西河人民法庭調解室響起……近日,因一起土地經營權出租合同糾紛案牽涉出兄弟三人的陳年積怨,在“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委會”的聯動調解下,成功化解,讓瀕臨破碎的手足情重煥生機。
一紙訴狀隱藏情感羈絆一場調解牽出陳年積怨
春耕時節,劉某因土地流轉糾紛將張某訴至法庭。承辦法官迅速聯合村委會展開調解,僅用半天時間便促使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約定張某支付拖欠的3年地租27000元。承辦法官本以為糾紛已妥善解決,準備簽發調解書,村委會工作人員一句“這地本是他家三兄弟共有的”卻讓案件陡生波瀾。這個意外發現,揭開了一段跨越兩代人的家庭矛盾,背后是剪不斷理還亂的親情羈絆。
原來涉案的10畝承包地系劉某雙親生前承包,作為長子的劉某10余年來獨自贍養父母,父母去世后,這些土地便“順理成章”確權在劉某名下。但兩位弟弟認為大哥“獨占家產”,為此兄弟三人多次爆發沖突。近幾年來,村委會也多次調解,但收效甚微。
法官巧織和解網四方聯動譜新篇
西河法庭立即啟動“糾紛預警機制”,聯合派出所、司法所、村委會開展調解工作。調解現場火藥味十足,劉某指責弟弟們在父母生前不聞不問,兩位兄弟則辯解自己也盡了孝心,并指責大哥“吃獨食”,三兄弟勢同水火、互不相讓,并揚言要大打出手。
至親的離去,是一場暴雨,更是此生漫長的潮濕。那些年為事業奔波,自顧不暇,那些年疏于照料,缺少交流……此刻都化作對對方的謾罵和指責,可是也帶給我們一份沉重的提醒:珍惜身邊人、生活在當下。
為化解僵局,面對隨時可能升級的沖突,調解組決定采用“三段式調解法”,以《民法典》繼承編、《農村土地承包法》為尺,確定承包主體劃定收益分割基準線;以親情修復為軸,從血緣角度續寫手足情;以持續發展為要,保障10畝土地得以順利經營。
調解過程中,派出所民警嚴正告誡暴力后果,司法所人員耐心講解《農村土地承包法》相關規定,法官則從《民法典》切入指出承包地收益繼承分配相關規定,讓法律條文浸潤人性的溫度,村委會工作人員則時不時勸說:“都是一個爹娘生的,真要為一畝三分地斷了手足情?”
情理法理共融生 萬家燈火共長明
歷經4小時拉鋸式調解,在“法理情”的交融中,三兄弟終于達成協議:劉某父母的土地承包權仍歸劉某,但地租收益由三兄弟均分。隨著三兄弟顫抖的雙手在調解協議書上按下紅印,一場糾纏數年的家庭土地糾紛在多方努力下畫上圓滿句號。
這場調解不僅明確了承包主體、厘清了地租收益分配,更重續了斷裂的情感紐帶,避免了可能的析產、繼承等關聯訴訟,真正實現了“一案結、百案消”。
法律不應是割裂親情的刀,而要做縫合傷痕的針。當法槌落下時,不僅要留下具有強制執行力的文書,而且要回應群眾的情感關切。在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的使命擔當中金昌法院一直在努力。
供稿:金昌中院立案庭 厙運香 編輯:金昌中院研究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