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當地時間4月11日,美國參議院以60票贊成、25票反對的結果確認丹·凱恩(Dan Caine)出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美國總統特朗普于2月宣布解除原參聯會主席查爾斯·布朗的職位,并提名空軍中將丹·凱恩為下任主席。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美國總統和國防部長的首席軍事顧問,由美軍高級將領擔任。
作為提名確認程序的一部分,美國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對總統特朗普提名的下一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丹·凱恩,發出了一系列書面政策問題。近日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披露了凱恩所提交的這份書面回答證詞。值得注意的是,凱恩在這份書面文件中聲稱,由于國防工業基礎存在缺陷,若與中國進行“持久戰”,美軍尚未做好準備。然而,他同時又炒作渲染稱,與中國的競爭仍是美國面臨的“最緊迫問題之一”。
丹·凱恩(資料圖)
凱恩強調美國的國防工業基礎存在缺陷,若打持久戰還有很多不足,在外部有很多國家幫助美國完善其產業鏈,尤其是軍火產業鏈。
F-35戰機,不是美國一家生產,由更多的國家來實施配套,如果到了戰時這些國家的生產線被打掉,F-35戰機就不可能獨立生產。凱恩的這些話,實際上是在為特朗普的“產業回流”政策背書。特別是在軍工產業方面,凱恩的擔憂恰好呼應了特朗普的戰略意圖。
如果說美蘇爭霸是拳擊臺上的生死對決,那么中美之間的博弈更像是一場馬拉松。中國從“世界工廠”躍升為科技強國,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領跑全球。美國則從貿易戰、科技制裁到“重返亞太”,試圖遏制中國崛起,但收效甚微。與蘇聯不同,中國并未陷入意識形態對抗的陷阱。例如,“一帶一路”倡議以經濟合作為紐帶,連接150多個國家,不搞陣營劃分,而是追求互利共贏。反觀美國,仍沉迷于冷戰思維,試圖用“民主燈塔”的光環掩蓋內部危機,卻屢屢被打臉。
軍隊(資料圖)
自2025年4月起,特朗普政府實施的全球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貿易體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并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特朗普以所謂的“不公平貿易”為名,屢次對中國加征關稅,這種經濟上的“霸凌”行為也讓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戰略憂慮。不過,特朗普拿“不公平貿易”當幌子,其實就是想維護美國的霸權,這讓不少國家感到不舒服,紛紛采取反制措施。
有分析認為,美國的這種"關稅打不贏就動武"的思維方式是極其危險的。首先,這種思維低估了中國的實力和決心。中國擁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具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不會輕易屈服于外部壓力。其次,軍事對抗將對全球和平與穩定構成嚴重威脅。中美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大國,一旦發生軍事沖突,后果不堪設想。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對抗局面也損害了美國自身的利益。在最近的反制措施中,中國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清單。
特朗普(資料圖)
實際上,全球兩大經濟體進行對抗,沖擊的不只是全球經濟,更是國際局勢的穩定,美國軍方高層更不希望中美由此發生直接沖突。日前,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思,以為美中之間的貿易對抗,或引發升級對抗,他擔心當前的貿易戰變為兩國之間的沖突。可以預測,兩個全球最強的國家進行對抗,國際格局穩定必將遭到動搖,可以說,這場貿易戰打下去,對中美都不利。
近日,又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特朗普已經明確表示,不會主動與中國接觸,必須先由中國“主動向美國示好”。言下之意,就是要迫使中方向美方低頭。但中方至今沒給美方打電話,足以證明中國拒絕對美妥協的堅定立場。同一天,有報道稱,中國大豆進口商放棄采購美國大豆,轉而向巴西下了大量訂單,意味著中國進口商正在構建進口體系的多元化,避免被美方掣肘。同時,這也進一步亮明了中方反對單邊打壓、堅決捍衛自身利益的堅定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