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陽光村的村民舉報同村一個叫孟同春的農民,經常不回家,像是長在了山上一樣。村民路過山上時看到,這個孟同春種植了大片罌粟,搭起的草棚外掛滿了獵物。村民們認為,這種反常的行為,很像土匪的作風。
于是,村民們把孟同春揪了出來。還不等拷問,孟同春自己就嚇得吐了很多驚天秘密,他說:“楊子榮,我殺的……”
孟同春年輕時家里很窮,為了維持生計,每天都要上山打獵,或者是挖人參賣錢。由于他天天在各大山頭轉悠,時間長了,就和各路土匪都混熟了。孟同春心想,天天累死累活的干,還不如跟他們當土匪。于是,他改名為“孟老三”,加入了“座山雕”的匪幫。
孟老三在土匪里,是個跑腿送信,收集情報的小角色。當年,楊子榮帶領小分隊“投奔”座山雕時,他親眼目睹了全過程。
1947年的一天,孟老三奉命給海林縣模范村農會主席賈潤福送了一封信,信上寫道,要農會3天內,交出20件棉衣,10袋白面,否則就要砍掉賈潤福的腦袋。賈潤福趕緊把情況上報給了駐海林的牡丹江軍分區第二團團部。
王敬之團長當即下令,由偵察排長楊子榮帶領5人前去偵察,副政委曲波率領小股部隊,作為楊子榮的后續接應。
“座山雕”人稱“三爺”,狡猾得很,深居簡出,除了幾個親信,沒人知道他的巢穴位置。楊子榮帶隊,朝“座山雕”可疑的匪寨方向排查。路過一個伐木工人的窩棚時,楊子榮知道深山老林里,“把頭”估計與土匪有勾連。
楊子榮用“黑話”打探:“娘家失了火,想借問個道,找小孩他娘舅去。”這話的意思是,想“投靠”座山雕。“把頭”不語。楊子榮只好暫時在窩棚住下,此后每天都下山“搶”老百姓的雞,帶回來吃。
這天,“把頭”表明了身份,稱是“三爺”的聯絡副官,讓他們再住幾天,自會有人前來接他們去見“三爺”。幾天過去了,來了一個姓劉的小頭目。楊子榮講,他們6兄弟是“吳三虎”的部下,他自己是副官。與共軍交火后,傷亡慘重,他帶著兄弟們逃了出來,想投奔“三爺”。
就這樣,楊子榮打入了“座山雕”的巢穴。很快,楊子榮膽大心細地活捉了“座山雕”。而在此之前,楊子榮就已經積累了不少“剿匪”的經驗。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1917年,楊子榮出生在山東牟平的一戶窮苦人家。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楊子榮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親來到東北打工。父親過勞去世后,楊子榮獨自在東北靠當船工、礦工維持生計。長期在社會底層生活,讓他逐漸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為他后來能和土匪“談判”,打下了基礎。
1943年,楊子榮為工友出頭,痛打了工頭。東北待不下去了,他便回到了老家。之后,楊子榮加入了膠東軍區海軍支隊。1945年,楊子榮奉命去東北工作。在從膠東到東北的途中,楊子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日軍剛被清理出去,東北的各種匪患還很嚴重。楊子榮所在的部隊,承擔著剿匪的重擔。楊子榮經常憑著膽大心細、好口才,不費一槍一彈就能勸說土匪頭子放下武器。楊子榮的表現,深受領導和戰友們的認可。楊子榮被評為了“戰斗英雄”。
“座山雕”覆滅后,楊子榮和曲波副政委再次帶隊出發,追剿躲藏在鬧枝溝的鄭三炮匪部。而“座山雕”的狗`腿子孟老三,自上次逃脫后,又跑到了鄭三炮的麾下當匪徒。這一次,孟老三竟開槍打死了楊子榮。
1947年2月22日,楊子榮與鄭三炮交火的前一晚,有隊友提議擦槍。因出門緊急忘記帶擦槍油了,大家就用老鄉家的豬油擦了槍。沒曾想第二天突襲,擦過豬油的槍被凍住了,未能打響,最后,年僅30歲的楊子榮中彈倒在了血泊當中。
搗毀匪窩后,曲波政委氣急了,他找來一根棒子狠狠地敲在了被俘虜的鄭三炮的腦袋上。接著,小股部隊的人,紛紛上前發泄怒火。只見鄭三炮滿臉是血,胳膊被砍了下來。曲波政委和戰友們為楊子榮報了仇!
楊子榮的死訊傳到團部時,團長王敬之正和政委說話。兩人談到了剿匪斗爭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鬧枝溝戰斗,將是二團最后一次戰斗!王敬之聽聞噩耗后,悲痛不已:楊子榮是全團最優秀的英雄,怎么在剿匪即將要結束的時候“丟”在這里了!王團長禁不住連說了三個“太可惜了”。
話說,那個開槍打中楊子榮胸口的孟老三,趁亂又一次逃了。不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那個特殊年代,孟老三被揪了出來。孟老三犯下如此要案,等待他的將是法律對他的嚴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