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448
編者按
東航拒載兩位自閉癥青年的事件以東航的道歉暫告一段落。
但社交媒體上關于此事的討論卻愈演愈烈,非自閉癥家長的網友,幾乎一邊倒的支持任何一個航班都有權無理由拒載自閉癥人士。
而兩位家長希望東航提供一個明確的拒載證明,迄今也沒實現,只收到了以大理機場名義出的《未乘機證明》,原因為“機長拒載”。
為何兩個自閉癥家庭希望得到被拒載原因的一個準確說法這么難,為什么社交媒體上對于此事的討論又如此的割裂?
作為一名自閉癥男孩的父親,皮皮爸在這篇文章里回應了這些問題。
先說一句,這里的“壞人”并不指喪盡天良的窮兇極惡之徒。相反,他們大部分平日里都很善良,是很好的家人、朋友或同事——如同你我。
但在某些場景和議題下,因為無知或偏見,或者被網絡上某種情緒驅動,他們會毫無保留地向另一群他們知之甚少的陌生人潑灑惡意——即便這些陌生人毫無妨害、甚至還想和他們真誠溝通。
4月1日,兩個自閉癥家庭在大理機場搭乘東航MU5725次航班時,連安檢都沒被允許,就遭到機長拒載。輿情鬧大后,我在網上看到不少上述定義的“壞人”。
今天,我想以一個自閉癥男孩父親的身份跟他們談談。我并不比這些“壞人”高尚,我只是有一句話不得不說:
如果東航拒載不被糾正,那么任何一個人以后遭遇歧視都將無處求告。
文 | 皮皮爸
圖源 | 包圖網
憑什么拒載?稀里糊涂
為東航拒載辯護最常見的說法,就是兩個自閉癥青年很可能會影響飛行安全。
4月10日,東航服務管理部在《關于大理西安航班拒載事件的說明》中也表示,(機長)“為確保旅客安全舒適地出行,最終作出了當班航班拒載的決定”。
大理機場出具的《旅客未乘機證明》
安全大于天,這個理由本身無可厚非。問題是,兩個自閉癥青年是否會危及飛行安全,不能僅僅取決于當班機長的個人判斷,更不能交由網友們“賽博斷案”。
在我看來,拒載合理與否,一要看機長的自由裁量權是否運用得當,是否合法合規;二要看兩位自閉癥青年的個體能力現狀,參考他們出行的歷史,比如有無在公共交通工具和飛機上失控的“案底”。
先說一,機長并非專業醫生,并沒有通過家長提交的申報材料,就能判斷出兩個孩子不適合乘機的能力。
東航聲稱的“地面人員報告信息,如兩名成年旅客候機期間行為有異常”,更像是一種缺乏實證的主觀描述。
試問,如果乘客僅憑掃幾眼就判斷機組人員“行為異常”,是否就能要求更換機組?若以此邏輯行事,航班運行豈不混亂?
機場本就是安保重地,若真有成年人行為異常到足以影響航空安全,為何地面安保和警力沒有介入,反而允許他們改簽其他航班?
東航的《說明》洋洋灑灑快兩頁A4紙,理由說得冠冕堂皇,卻唯獨沒有援引任何一條法律法規。這是不忍心二次傷害自閉癥群體,還是實在找不到法條,沒奈何,才只能以地面人員的肉眼觀察和機長的隔空裁定來搪塞?
就在被MU5725拒載的第二天,兩個自閉癥青年還成功搭乘了另外一班東航飛機。那么,究竟是第一班機長亂拒載,還是第二班機長亂載客?
認為第一個航班拒載沒問題的網民,要不要投訴第二個航班不盡責?
事實上,正如《》所述,當班機長拒載的行為,既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及《殘疾人航空運輸管理辦法》,也不符合《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旅客、行李運輸條件》關于拒載的規定。
以兩個自閉癥青年危及航班安全為由,為東航拒載背書的論調,本意并不在于說理,而是以恐嚇來爭取讀者的支持:“如果不拒載自閉癥人群,你坐的飛機將不再安全”。
縱觀人類歷史,污名化、妖魔化直至非人化某些群體,以歧視和侵害他們,并不是一個新鮮的套路。
恐懼比善意更能凝聚共識,對缺少邏輯訓練的辯論者來說,這根棍子頗具誘惑力。只是棍子無法代替事實。
被東航拒載的兩個自閉癥青年,在事發前和事發后的乘機中,有過行為失控,危及航班安全的記錄?
所有為拒載辯護的網民,只能假裝看不到這個問題。
他們說了那么多,只是在把歧視美化成一些說得出口的大話。
所以,我要說他們是“壞人”。
最殘忍的,莫過于懲罰真誠
復盤東航拒載事件,最讓我感慨的并不是當班機長的冷漠,而是自閉癥群體遭遇體系化歧視后的無助。
我問過一家航司的朋友,類似拒載屬于突發的極端事項,并不是機長一個人說了算的,只是由機長以職責行權而已,這在國家航空業是慣例。
我還注意到,整個過程中,家長當然無從得知機長、“地面人員”以及東航服務管理部究竟都有哪些人介入此事,東航也沒有公開這些人的姓名,于是他們都成了無名之人。
他們的每一個決策和指令,都躲藏在“中國東方航空”六個大字背后。他們傷害了不該傷害的弱勢群體,看上去卻沒有付出應有代價,甚至連他們的名字你都不知道。
還有一個細節讓我揪心,那就是這兩個被拒載的青年,提前向東航申請了綠色通道。事后有不少網民和自閉癥家長認為,如果他們沒有申請綠色通道,直接乘機,就沒這出兒風波了。
你無法反駁這個說法。
確實如此,更多自閉癥家庭都是這樣過的。拿我家來說,皮皮今年都13歲了,我還沒有給他申請殘疾證,就害怕他被列入某個名錄中,以后或明或暗被歧視被傷害。
家長們能這么想,都是被現實毒打怕了,萬般無奈出此下策。可是社會和政府不應該再縱容歧視和傷害,讓自閉癥孩子只能窩在家里,讓自閉癥家長只好遮遮掩掩。
換句話說,社會不能懲罰更真誠的自閉癥家庭。
4月1日的東航大理西安航班,可以因為有人行為異常而拒載,卻不能在看到申報后目測斷定兩個青年“行為異常”。
堵塞自閉癥人群光明正大參與社會的渠道,澆滅他們與社會真誠溝通的努力,比航班拒載惡劣一萬倍。被拒載還可以改簽,心口的那團火被現實的冰雪撲滅后,就再難復燃。
關于自閉癥人群乘機權利和申請優待的通道,我搜索了歐美的一些規定:
美國《航空承運人無歧視法案》明確禁止,航空公司基于身體或精神障礙(包括自閉癥)歧視乘客,并要求航空公司提供合理便利,包括優先登機、允許家庭成員陪同、提供安靜空間等待登機、特殊溝通支持等。
在實際操作中,自閉癥乘客可以提前告知航空公司需要幫助;一些航空公司(如達美、美國航空)有專門的“特殊旅客服務”團隊;機場常設有“旅行預演日”(mock travel days)幫助自閉癥乘客提前熟悉流程。
歐盟《航空旅客權益條例》明確規定機場和航空公司不能因殘疾(包括自閉癥)拒絕乘客登機,并且后兩者還要為特殊乘客免費提供輔助服務(如協助安檢、登機、導航等)。
在多數歐洲機場(如倫敦希思羅、阿姆斯特丹史基浦)里,還設有“隱性殘疾識別計劃”(如配發向日葵識別繩),在自閉癥人士申請后,以便工作人員主動提供協助。
跟歐美國家比,中國近年來進步不少,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東航這次拒載只是一次偶發事件,代表不了中國社會的主流,但任由其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坐視那些洗地歧視的言論泛濫,小旋渦也會激化成大逆流。
關于東航拒載的爭論中,有一種言論讓我很是驚詫,那就是要求自閉癥家庭必須證明孩子對航班安全不構成威脅才能上機。
請問,哪家醫院能開出,敢開出這樣的證明?這些網民可都是“正常人”,他們去開一份這樣的證明給我們看看可否?
“第22條軍規”泛濫開來的話,在機場隨便逮住一個乘客,隨口懷疑他不足以安全搭乘航班,讓他必須出具證明,恐怕全世界再沒有一個人可以坐飛機出行了。
真正的邏輯應該是,機長拒載乘客的話,需要證明對方不適合乘機,并列舉出證據和法律法規,而不是逼乘客窮舉自證。
非要這樣逼,逼的還是自閉癥群體,這樣的人不是“壞人”,世上還有壞人嗎?
一人被歧視,誰也不安全
寫到這里,或許有人認為我在詛咒那些為拒載辯護的人。我必須說明,還真不是。皮皮經郭延慶確診10年來,我越來越感受到,自閉癥群體的生存質量,固然需要自身的爭取和奮斗,更取決于社會整體的認知水平與制度保障。
在不可知的疾病,不可控的災變面前,沒有人是孤島。任何一個人被忽視被傷害,也是所有人的失敗。兩個自閉癥孩子在大理機場被東航拒載,一千多萬中國自閉癥家庭的痛與恥,也被增厚一分。
就像前文所說,我不認為東航對此事的處置和《說明》,有多負責和真誠。他們看上去更想逃離這場輿情風波,而不是與自閉癥家庭共情,反思宣傳口號何以在涉事航班中失效。
對自閉癥家庭呢,他們看似要來了一個說法,接下來也順利坐了幾趟飛機,但對方是不是真正聽到了這個群體的呼聲,并能感同身受,恐怕有信心的人也不多。
在社交媒體上,凡是討論此事的熱門帖子下,都有無數條為東航辯護,繼續污名化、妖魔化自閉癥人群的跟帖,就差明說“非我族類,請勿乘機”了。
就仿佛,他們就不會有殘疾,也沒有殘疾親友,更不會生老病死,面對無常和殘忍。然而真的如此嗎?他們隨口貶斥自閉癥人群和家庭,鄙夷排斥之情滿溢出屏幕,嗨是嗨了,嗨完之后,還不是要和自閉癥家庭一起面對這個并不完美的世界。
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難免都會遭遇“拒載時刻”。只希望在這個時刻來臨之前,更多人會體恤已經遭遇“拒載”的那些人,想想自己是否也會有同樣一天。
很慶幸的是,社會主流沒有站在拒載者和嘲諷者——“壞人”的那一邊。明天太陽照常升起后,還有更多的自閉癥孩子心懷遠方,奔向機場。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文章版權歸「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經許可,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發布。本號長期征集線索/稿件,一經采用,稿費從優。提供線索/投稿請聯系:contents@dmhxm.com。
點擊撥打大小米服務熱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