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杰克·沙利文,卸任三個月后直言不諱,首次公開評論中美關系,掀起了一場新的輿論風暴。據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4月16日。沙利文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大張旗鼓地批評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把“零和博弈”的帽子扣得嚴嚴實實。
沙利文這個名字看似低調,卻在拜登政府任職期間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中美關系這盤復雜棋局中,堪稱是個“隱形的大師”。據悉,他在幫助拜登政府的過程中,與中國的高層進行了無數次深入對話,成功避免了許多潛在的沖突。他一語中的,指出中美之間的關系不是冷戰時期的美蘇對抗,而是一種新型且必然的共存模式。
沙利文的觀點并不新鮮,但卻是時刻值得反思的。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不可能也不應該被捆綁在“誰壓垮誰”的陳舊模式里。正如沙利文所言,中國不是蘇聯,更不會像蘇聯那樣崩潰。歷史教訓告訴我們,無論是貿易、科技還是地緣政治,中美之間存在太多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容不得簡單粗暴的“硬碰硬”。
而就在所有人以為特朗普已經玩夠了貿易戰游戲的時候,新一輪的關稅政策又擺上了臺面。特朗普對進口芯片及藥品啟動“國家安全調查”,并計劃對半導體行業加征30%關稅,這無異于一顆重磅“經濟炸彈”。美國每年進口芯片及相關產品的價值超過6000億美元,這么一番操作,只會導致蘋果、英偉達等科技巨頭的生產成本直線上升。更尷尬的是,這波操作并沒有傷害到中國,反而是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在默默承擔著“稅負”。
特朗普似乎迷戀通過關稅施壓來展示“美國優先”的強硬手段,但事實卻是,這種策略猶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的關稅政策不僅未能孤立中國,反而攪亂了國際供應鏈,讓美國的農業州和制造業苦不堪言。
而說到全球貿易滿盤皆亂,一定少不了區域經濟的反彈。在東南亞,美國對柬埔寨、越南等國的關稅措施意外推動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合作。試圖切斷中國供應鏈的舉措,竟成為了加強中國與這些國家經貿聯系的催化劑。這種“反作用力”是特朗普政策中的一個重大失誤,讓美國內部的分歧加劇,一些共和黨議員私下抱怨關稅政策正在摧毀他們的農業和制造業。
同時,中國商務部推出的反制措施,諸如稀土出口管制,令美國軍工和新能源產業叫苦不迭。有趣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停產曾讓其全球交付量暴跌18%。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出,在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中,硬碰硬的關稅政策往往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沙利文在演講中特別提到了19世紀的“英美競爭”,巧妙地點出了歷史的相似性。當時,英國試圖通過貿易制裁遏制美國的崛起,結果反而加速了自身衰落。今天的美國如果繼續沉迷于零和博弈,最終可能會步英國的后塵。
誠然,中美作為兩個大國,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依然會有諸多沖突,但更重要的是在這些沖突中不斷尋求合作空間。如同沙利文在演講結束時所言:“21世紀的中美關系,不應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而應是一場相互成就的長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