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社會學家眼中,正能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正能量能夠讓周圍的人感受到一種令人振奮的積極態度。
英國心理學教授理查德·懷斯曼在其著作《正能量》中提到,他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擁有這種令自己快樂的正能量。
因此,那些在社會中表現出正能量的人通常使周圍的人感到更舒適,社會也對這些人顯示出更多的寬容和善意。
與此同時,相對缺乏積極性的人則被視為消極、厭世乃至悲觀,并可能因此受到批評。
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一、負能量的積極影響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凱麗·麥孔尼格(Kelly McGonigal, Ph.D.)認為,正能量爆棚不一定是件好事,生活中的負能量實際上對我們的發展也有積極的影響。
那些總是充滿正能量的人有時候反而可能對我們產生不良的影響。
當然,我們也不應僅僅因為某個人的觀點就改變自己的看法。
事物總是具有雙面性,無論是正面還是反面,都像雙刃劍和硬幣的兩面一樣,展現出不同的特性。
從這個角度看,正能量和負能量與中國古代的“陰陽”及西方的“善與惡”概念類似,都是一種基于對立的二元觀點。
那么具有這兩種特性的人各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心理學家認為,擁有負能量的人往往會將這種感染性強的情緒傳播開來,而這種情緒通常源自于人性中的消極或陰暗面。
當人們參與社會生活時,這樣的情緒就會顯現出來。
對抗負能量的最佳方法是保持積極的狀態和情緒,不被其影響。
如果某人難以接受負能量,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愿面對生活中的某些現實。
凱麗·麥孔尼格的看法并非沒有根據,她曾進行過廣泛的研究,發現實際上約有70%的人在逃避生活中的壓力和不順。
那些回避負能量的人,常常會出現失眠和內分泌失調等癥狀,這種對壓力的恐懼實際上會增加他們患癌癥或心臟病的風險,從而使死亡風險增加了43%。
后來,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馬修·諾克(Matthew Nock)繼續研究這一現象背后的真正原因。
他采用生理監測的方法得出了直觀而準確的結果:
面對壓力時,每個人的心跳都會加速,但心血管的反應卻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 那些害怕壓力并試圖擺脫壓力的人,在心跳加速的同時,他們的心血管也會迅速收縮,如果長期如此,心血管就容易出現問題; 而那些樂觀面對壓力、接受壓力的人,他們的心血管則保持正常,感受到的是健康的活力。 我們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壓力,單純地逃避并不具有實際意義,只有主動應對,我們才能取得進步并解決問題。
人們雖然可以避免負能量帶來的消極效應,但生活中的壓力仍然需要通過各種方法加以解決。
二、正確處理壓力和負能量
如何避免負能量帶來的負面影響呢?
我們知道,人生很難一帆風順,
面對挑戰時,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心理學家指出,壓力是一種真實的、客觀存在的情緒,過度的壓力甚至可能導致精神崩潰。
同時,壓力具有雙面性,適量的壓力可以促進人的進步,成為推動生活發展的動力;
但是,壓力過大則可能導致人心理崩潰,難以應對。
因此,如何排解和釋放壓力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正確面對壓力,合理地解壓,可以幫助個體將消極情緒釋放,或者轉化為動力。
三、有效管理自身情緒
雖然負能量的存在有其意義,但過多的負能量還是會惡化人際關系,甚至引發沖突。
因此,我們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必要時適當地宣泄。
當然,不同人釋放壓力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會選擇獨自進行輕松的娛樂活動,而有些人則可能會通過社交活動與朋友交流。
具體如何操作并不重要,只要你認為這樣做能幫助你緩解緊張情緒,釋放內心的消極情緒,那么這便是最佳方式。
綜上所述,我們在生活中應該關注一個重點,即面對生活中不斷出現的負能量,不應逃避。
我們無需成為負能量的奴隸,而應該主動面對消極情緒,讓自己在生活中始終保持主動,將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