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芯極速
編輯:感知芯視界 Link
當地時間4月10日,意法半導體(ST)披露了其重塑全球制造布局計劃的更多內容,其中包括:優先投資面向未來的基礎設施,部署更多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并全球裁員2800人。
意法半導體還表示,制造業務的重塑和現代化旨在實現兩大目標:優先投資面向未來的基礎設施,例如300mm(12英寸)硅晶圓及200mm(8英寸)碳化硅晶圓廠,使其達到關鍵規模;最大限度地提高現有150mm(6英寸)產能和成熟的200mm產能的生產力和效率。同時,意法半導體計劃部署更多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
圖源:法新社
據意法半導體公布的2024年四季度及2024年全年財報顯示,2024年營收同比下降了23.2%至132.7億美元,營業利潤率為12.6%,同比減少了14.1個百分點,凈利潤同比暴跌63.0%至15.6億美元。其中,2024年四季度營收同比下滑22.4%至33.2億美元,毛利率為37.7%;營業利潤率為11.1%;凈利潤同比暴跌68.4%至為3.41億美元。
?意法半導體采用的是IDM與Fabless+Foundry雙重模式?,這與 英特爾一方面在自家晶圓廠生產,另一方面又高度依賴臺積電先進制程補充產能的做法頗為相似。
這種組合模式的優點是,既能夠進行芯片設計、制造和封裝測試的全過程,又能夠將部分制造和封裝測試外包給其他企業。 然而,意法半導體 在歐洲大本營采用的IDM模式,正陷入類似英特爾的困境,只是規模相對較小。
SemiWiki論壇的討論指出,意法半導體的核心問題在于制造技術。以德州儀器(TI)為例,其12英寸晶圓廠與意法半導體8英寸廠相比,由于每片晶圓可產出更多芯片,且自動化程度更高,芯片成本僅為后者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在當前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意法半導體依賴8英寸廠獲利顯然將面臨利潤大幅下滑的問題。
在產能布局上,德州儀器和意法半導體采取了不同的決策。德州儀器通過持續新建12英寸新廠、逐步淘汰8英寸廠,不斷擴大成本優勢;而意法半導體采用的則是遲遲不愿淘汰8英寸廠、全力構建完整的12英寸廠生產線。
意法半導體的這種決策,使得其IDM模式不再具備設計協同優化的獨特優勢。畢竟從半導體制造的本質來看,只有持續改進、不斷采用最新制程技術,企業才能保持成本效益,否則就會陷入虧損。
糟糕的2024年業績,阻礙了意法半導體到2030年實現200億美元營收的雄心。在采取重組計劃、節約運營費用的同時,意法半導體對資本支出持保守態度。2024年,意法半導體凈資本支出(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為25.3億美元,此外,意法半導體預計2025年的凈資本支出(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為20億至23億美元。
相比之下,德州儀器的資本開支正值高點,其中2024全年德州儀器資本支出為48億美元,2025年公司計劃資本支出50億美元,而到了2026年預計在20億-50億美元間,之后將依據收入和增長預期調整。
感知芯視界媒體推廣/文章發布 隗女士 15061886132(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刪除。本平臺旨在提供行業資訊,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感知芯視界立場。
免費下載
光子產業報告【500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