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讓心臟持續、有力地為全身輸送血液,就必須知道它的喜好。生活中堅持6個好習慣,可幫助維持心臟健康。
(網絡配圖)
均衡飲食,控制鹽分
多吃蔬果和全谷物。每天至少1斤蔬菜、半斤水果;在大米、白面中可適量加入蕎麥、紅豆等,或用薯類、玉米替代部分主食。
攝取足量蛋白質。相對多吃魚類、雞肉等白肉,減少豬肉等紅肉;適量增加蛋奶和豆制品。
控制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
保證充足睡眠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7小時,心臟病及腦卒中風險會上升。成年人一般應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老人也需要保證5~6小時。
(網絡配圖)
適量運動
有氧運動能讓心臟更具活力,如慢跑、游泳、太極、瑜伽等。建議每天鍛煉30分鐘,每周至少3次,避免久坐,每坐一小時可起身活動3~5分鐘。運動時心率不宜超過基礎心率的20%,建議控制在每分鐘120次左右。
每天喝夠8杯水
成人每天需1500~1700毫升水,約8杯(每杯200毫升)。心臟病患者應少量多次飲水;腎功能不全者則需適當減少飲水量。
(網絡配圖)
戒煙限酒
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吸煙,都會增加炎癥、血栓等風險,嚴重損害心血管健康。酒精也不利于心腦血管,男性每日酒精攝入量最好低于25克,女性低于15克,每周不超過100克。
保持良好心態
長期處于壓力下會增加體內皮質醇、腎上腺素等激素水平,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通過深呼吸、冥想等方法可舒緩情緒,減少壓力激素分泌。
(網絡配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