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和小麥這對歡喜冤家,自從年后以來就深度捆綁了。但主要是以玉米為主,即玉米上漲,小麥就跟漲,玉米跌了,小麥也就漲不動了。
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玉米陷入了拉鋸戰,漲不動但也跌不下來,原因也分析過很多次了,車轱轆話就不再重復了,總之就是現在并不是玉米上漲的時候。
尤其小麥收獲近在眼前,市場觀望情緒很濃。因為根據預期,今年小麥流入飼用的概率較大,而且從近段時間小麥和玉米的價差來看,也基本在替代邊緣晃蕩,所以這時候大家都靜靜等待小麥收獲上市呢。
但就在這時候,小麥突然漲了,并且看漲情緒持續走高。
關于小麥的上漲,我們昨天的文章也有過分析,主要就是兩個原因:
一是干旱天氣影響下,小麥減產預期增加,于是行情看漲。
根據近期消息,小麥最大的主產省——河南及安徽部分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土地干旱情況,而且還在進一步升級,這使得小麥減產減質的預期開始提升。
二是臨近五一,下游有備貨需求。
臨近五一小長假,下游面粉走貨有一定提升,面粉企業也有一定的備庫需求。
所以,預期加需求,共同助推了小麥的上漲。
但小麥這么突然一漲,玉米市場也有點懵。
因為理論上來講,受關稅擾動,豆粕筑底明顯,雖然說巴西大豆馬上就要大量到港,但是企業要考慮到下半年的備貨問題,所以要提前囤貨,使得需求增加,豆粕底部堅挺。
而這時候飼料企業就要考慮增加玉米及小麥的需求,以平抑成本,但小麥價格上漲以后,意味著與玉米價差拉大,就會促進玉米需求提升,進而利好玉米行情。
那么,真的是這樣嗎?
8個字:尚待觀察,謹慎看漲。
觀察什么?
小麥的產情以及替代的可能。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分析過,小麥的儲備庫存量級龐大,包括現在小麥拍賣升溫,成交大幅走高,而且要輪換的小麥量級還多著呢,如果只是輕微減產,庫存小麥完全有這個能力填補這個空缺。
而另一個要注意的重點就是小麥能否實現替代。
此前小麥進入替代的呼聲是很高的,但現在小麥這么一漲,市場也有點含糊了。
我們之前曾說過,當眼前的行情看不清的時候,不妨從長遠來看。
那么從長遠來看,小麥的趨勢是什么樣的呢?
4個字:漲幅有限。
第一,宏觀背景的限定。
今年政策端對玉米以及小麥的支撐都很大,但是也很明顯,就是提升糧價底部重心,而并不是讓糧價大漲。
尤其是在美國發動全球關稅戰,國際市場變得日益復雜的背景下,糧食大局的穩定就顯得更加重要。
所以從宏觀背景來講,小麥底部價格提升,但是行情仍以穩定為主,出現大漲大跌的概率較小。
第二,新麥采購活躍,陸續給新麥劃定價格范圍。
這是今年小麥市場的一個特色,即提前采購新麥,給新麥行情劃定價格范圍。
從成交情況來看,價格基本在2420元到2460元/噸,這也意味著,除非小麥出現比較大的產情波動,否則小麥行情跳出這個框架的概率不大。
所以,天氣對小麥產情的擾動我們認為更多可能表現在質量上,這部分小麥進入飼用的幾率在增加。
所以總體上,小麥的行情并沒有脫離市場預期,也就意味著小麥對玉米的影響并沒有改變,玉米上漲仍需等待時機。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