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與社會”橫貫文理,在綜合利用多學科理論和方法上得天獨厚,并且向來關注和跟蹤科技創新和科技前沿引發的各種社會和學術問題,理應在當前我國提高科技競爭力、反對美國霸權主義,以及應對美國挑起的關稅戰等方面勇立潮頭、大顯身手。
今年全國社科基金項目增列了新的研究領域“科學技術與社會”,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也引發了諸多疑問。例如,什么是“科學技術與社會”?它是怎樣的一個研究領域?全國社科基金項目為什么要增列這個研究領域?申報這個研究領域的項目需要注意些什么?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助力202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工作,4月11日下午和16日上午,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專家顧問、山東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馬來平教授應邀相繼蒞臨山東建筑大學和山東女子學院作學術報告。
馬來平教授長期在科技哲學中的科技與社會、科學社會學和科技思想史等方面耕耘,著述頗豐。其《科學的社會性和自主性:以默頓科學社會學為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和《科技與社會引論》(人民出版社2001年)在學界影響廣泛。他以深厚的學術素養、開闊的學術視野為兩所高校帶來了高水平的學術講座。他的演講分為以下四部分:其一,自然辯證法學科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其二,“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另外兩種主要研究模式(科學社會學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與西方國家流行的STS):其三,國社科“科學技術與社會”項目的訴求;其四,申報“科學技術與社會”項目的若干建議。
馬教授指出,國社科基金項目增列的是廣義上的“科學技術與社會”,是一個文理交叉性的廣闊研究領域。它以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為研究對象,綜合并創造性地利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的方法,研究科學技術所帶來的環境、生態、倫理、法律、民主、人的異化等種種社會問題和學術問題,以及研究如何充分發揮科技術的積極作用,促進人類社會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大幅度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同時,研究社會對科技創新和科技發展的的作用,諸如社會的各種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對科技創新和科技發展的作用。
馬教授重點解讀了國社科增列“科學技術與社會”領域的原因,提出了申報該項目的四項重要建議:一是注重選題與科學技術的相關性;二是具有服務于國家重大需求的鮮明問題意識;三是打破學術壁壘,創造和選擇最貼切的理論與方法;四是胸中裝有“科學技術與社會互動”的框架。
馬教授強調,“科學技術與社會”橫貫文理,在綜合利用多學科理論和方法上得天獨厚,向來關注和跟蹤科技創新和科技前沿引發的各種社會和學術問題,理應在當前我國提高科技競爭力、反對美國霸權主義,以及應對美國挑起的關稅戰等方面勇立潮頭、大顯身手。
馬來平教授的報告思想深邃,內容翔實,邏輯縝密,實用性強,對高校教師科研工作和學校學科建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每場報告結束后,馬教授都與申報“科學技術與社會”領域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指導,仔細審閱并深入剖析每一份申報書。
與會教師表示,講座使他們獲得了深刻的啟發和富有成效的指導,激發了他們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極大興趣。會后大家紛紛添加馬教授的聯系方式,希望日后就相關課題繼續進行深入交流。
馬來平,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專家顧問,山東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名譽理事長。曾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山東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長、山東省科普創作學會理事長、山東省政府參事、省政協委員、省科協常委,以及《自然辯證法研究》《科技哲學研究》等多家期刊編委。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科技思想史、科技哲學。專著有:《科學的社會性和自主性》《科技與社會引論》等10余種;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文史哲》等期刊發表CSSCI論文14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社科基金項目多項,現正主持省社科重大項目山東文脈工程“《齊魯文庫》科技編”。獲全國高校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10項。所培養博士生中有3人獲省優秀博士論文。先后獲評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山東女子學院張曉麗、山東建筑大學張鶴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