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聲明:本故事根據(jù)資料改編,人物、時間、地點、情節(jié)、配圖均為虛構(gòu),與現(xiàn)實無關(guān),本文旨在宣揚正義,杜絕犯罪發(fā)生,并無不良導(dǎo)向,請理性閱讀!
“媽!我終于找到你了!”
宋秀華倚在病床上,看著突然沖進來的陌生男子叫自己媽,很是疑惑。
她心里逐漸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
01
宋秀華安靜地靠坐在病床上,窗外的陽光灑進來,給這個八十歲老人的臉上鍍上一層金色的光暈。
宋秀華堂姐的女兒小蓮坐在床邊,握著她枯瘦的手,關(guān)切地看著她。
這個從小被宋秀華撫養(yǎng)長大的女孩,如今也已年過半百,眼角爬上了細紋。
但在宋秀華眼中,她永遠是那個需要她疼愛保護的小女孩。
"小姨,你應(yīng)該好好休息,別總是惦記著家里的事。"小蓮溫柔地說道,為宋秀華掖了掖被角。
她看著小姨蒼老的面容,忽然想起那個一直想問卻始終沒有問出口的問題。
"小姨,我一直想問,你年輕的時候,真的從來沒有談過戀愛嗎?"小蓮輕聲問道,眼中充滿了好奇和關(guān)切。
"那已經(jīng)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都過去了。"她的聲音輕柔,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顫抖。
小蓮注意到,每當她問起這個問題,小姨的眼角總會微微濕潤,那里似乎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午后的陽光漸漸西斜,宋秀華閉上眼睛,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了六十年前。
那是1962年,她剛滿十九歲,響應(yīng)國家號召,作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從北京來到了黑龍江的一個小村莊。
那時的她,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祖國建設(shè)的熱情。
她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踏上黑土地時的情景——厚重的積雪覆蓋著大地,刺骨的寒風從耳邊呼嘯而過,讓這個從未離開過大城市的姑娘不禁打了個寒顫。
她被安排住在村里一位老大娘家中,屋子雖小,卻干凈整潔。
起初的日子并不好過。
北京姑娘不習慣大北方的生活方式,更不適應(yīng)那里的嚴寒氣候。
但宋秀華不是輕言放棄的人。
她逐漸適應(yīng)了農(nóng)村的生活,學(xué)會了做農(nóng)活,甚至在晚上組織了村民的識字班。
每天白天,她和村民們一起在田間勞作;晚上,她則點上煤油燈,耐心地教大家認字寫字。
慢慢地,她贏得了村民們的尊重和喜愛。
村里人都親切地稱呼她"宋老師",有時還會送些自家種的蔬菜或自制的點心給她,這讓宋秀華感到溫暖和滿足,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就在那段日子里,她認識了徐仁。
徐仁是村里的青年,和她同歲,壯實敦厚,一雙大手粗糙有力,是村里有名的能干小伙。
初次見面是在她組織的識字班上,他目光專注地看著黑板,偶爾抬頭,目光就會不自覺地落在她身上。
宋秀華對這個沉默的年輕人印象深刻。
他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求知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純粹和執(zhí)著,讓人忍不住想要親近。
02
黑龍江的冬天漫長而寒冷,但村里的識字班卻充滿了溫暖。
每晚下工后,村民們都會聚集在一間簡陋的教室里,借著微弱的煤油燈光,認真地跟著宋秀華學(xué)習漢字。
徐仁總是坐在最后一排,專注地聽講,偶爾低頭在本子上認真地寫字。
他雖然筆拙,但態(tài)度誠懇,沒過多久,竟然能寫出一手還算工整的字來。
"徐仁,你的字進步很大啊。"
一天晚上,宋秀華在批改作業(yè)時,看到徐仁的字跡,不由得贊嘆道。
徐仁憨厚地笑了笑,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
"是宋老師教得好。"他語氣中透著一絲羞澀。
這樣的對話雖然簡短,卻漸漸成為了兩人之間的一種默契。
宋秀華總會在下課后找機會夸獎徐仁的進步,而徐仁則會害羞地歸功于她的教導(dǎo)。
漸漸地,村里人都注意到了徐仁對宋老師的特別關(guān)注。
每當宋秀華去田里幫忙時,徐仁總能"湊巧"出現(xiàn)在她附近,默默地承擔起最重的活計,不讓她太勞累。
夏日炎炎,他會為她帶來剛摘的水果解暑;陰雨天氣,他會準時出現(xiàn)在她回家的路上,為她撐起一把遮風擋雨的傘。
一個夏日的午后,宋秀華在河邊洗衣服。
太陽高高掛在天空,照得人頭暈?zāi)垦!?/p>
突然,一片陰涼覆蓋了她,她抬頭一看,徐仁正站在她身后,為她遮擋著熾熱的陽光。
"宋老師,太陽這么大,你小心中暑。"徐仁關(guān)切地說道,同時遞給她一個用大樹葉卷成的小扇子。
宋秀華接過扇子,感受到葉子上還殘留著徐仁手心的溫度。
徐仁站在那里,目光溫柔地注視著她。
那一刻,宋秀華仿佛看到了他眼中的世界——一個簡單而純粹的世界,充滿了對土地的熱愛和對她的深情。
從那天起,宋秀華開始有意識地注視徐仁。
他會在她教室的桌上放一朵野花,會在她回家的路上悄悄清掃積雪,會在她生病時帶來自己親手做的姜湯。
這些小小的關(guān)心和體貼,如同春風化雨,慢慢融化了宋秀華心中的堅冰。
她開始期待每天的識字班,期待看到坐在后排那個專注的身影;她開始喜歡下地干活,因為知道那個魁梧的身影總會出現(xiàn)在她身邊;她甚至開始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希望在他眼中能更加美麗。
村里人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老人們常常笑著說:"宋老師和徐小子,那是天生一對啊!"
在那個單純的年代,在那片純凈的黑土地上,他們的情感如同初生的嫩芽,雖然脆弱,卻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可能。
時光悄然流逝,四季更替。
宋秀華在黑龍江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了一年多,她和徐仁之間那份朦朧的情感也在悄悄發(fā)酵。
雖然兩人還沒有明確表白,但村里的人都已經(jīng)默認他們是一對。
那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沒有世俗的紛擾,沒有復(fù)雜的算計,只有最純粹的情感和最簡單的幸福。
如果時光能夠停留,她希望永遠停留在那個夏天,停留在那個有他在身邊的時光里。
03
秋收時節(jié),田野里一片繁忙。
宋秀華和村里的婦女們一起在地里收割玉米,汗水浸濕了她的衣衫,但心中卻充滿了成就感。
這一年多的農(nóng)村生活,讓這個城市姑娘變得堅強而獨立,皮膚雖然曬黑了,但眼神卻更加明亮有神。
徐仁在不遠處的地里干活,時不時抬頭看她一眼,目光中滿是柔情。
這樣的眼神,宋秀華已經(jīng)熟悉了,每次都會讓她心頭一暖,忍不住回以微笑。
午休時分,大家都找樹蔭休息,吃著帶來的干糧。
徐仁悄悄走到宋秀華身邊,遞給她自己摘的小甜果。
宋秀華笑眼彎彎說很好吃。
徐仁看著她明媚的笑臉,對宋秀華說道:"宋老師,今晚月亮很圓,我有話想對你說,能在村口的大槐樹下等我嗎?"
宋秀華心跳加速,她輕輕點頭,臉上泛起紅暈:"好,我等你。"
夜幕降臨,星光點點。
宋秀華按約定來到村口的大槐樹下,徐仁已經(jīng)在那里等候。
"宋老師,你來了。"徐仁看到她,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
宋秀華點點頭,站在他面前,心跳如鼓。
"宋老師,我……"徐仁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說道,"我喜歡你,從第一次在識字班上看到你,我就喜歡上了你。你愿意…愿意嫁給我嗎?"
徐仁的方式如此直接,卻又如此真誠,讓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徐仁,我也喜歡你。"宋秀華輕聲回應(yīng),眼中閃爍著幸福的淚光,"我愿意。"
徐仁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只是緊緊握住了她的手。
從那天起,宋秀華和徐仁正式成為了一對。
他們一起勞動,一起學(xué)習,一起看星星,一起規(guī)劃未來。
徐仁說要為她蓋一座新房子,要學(xué)更多的文化知識,要讓她過上好日子;宋秀華則說要教他更多的知識,帶他去北京看看,讓他見識大城市的繁華。
"等你回北京后,我就去找你。"一個月夜,徐仁摟著宋秀華的肩膀,信誓旦旦地說,"我們結(jié)婚,生孩子,一起過日子。"
宋秀華依偎在他懷中,感受著他的溫暖和力量。
"好,我等你。"她柔聲應(yīng)道,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但命運的轉(zhuǎn)折總是來得猝不及防。
一個月后,宋秀華收到了一封緊急電報——母親病重,需要立即返京。
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打破了她和徐仁平靜而幸福的生活。
分別前的最后一晚,兩人相擁而坐,眼中滿是不舍。
兩人約定保持書信聯(lián)系,期待未來的重逢。
臨別時,徐仁送給宋秀華一個小木盒,里面裝著一片他親手雕刻的木葉,上面刻著兩人的名字和一顆心。
"帶上這個,別忘了我。"徐仁說道,聲音哽咽。
宋秀華將木葉緊緊貼在胸口:"我永遠不會忘記你,永遠。"
如今,六十年過去了,那片刻著兩人名字的木葉,依然被宋秀華珍藏在貼身的小布袋里,從未離身。
它是那段純真愛情的見證,是她生命中最美好記憶的載體。
每當夜深人靜,宋秀華都會取出那片木葉,輕輕撫摸,仿佛能夠通過它感受到徐仁的存在,感受到那段遙遠而美好的歲月。
04
宋秀華回到北京后,生活并非如她所想象的那樣簡單。
母親的病情比想象中更加嚴重,需要長期臥床休養(yǎng)。
家中還有年幼的弟妹需要照顧,父親早逝,一家人的生計全都壓在了她的肩上。
接手了母親的小雜貨鋪,宋秀華開始了忙碌而艱辛的生活。
白天,她在店里忙碌,為顧客稱糖稱米,計算賬目;晚上,她回到家中照顧母親,輔導(dǎo)弟妹功課。
原本白皙的雙手變得粗糙,眼角也早早爬上了細紋,但她從未抱怨,只是默默承擔著一切。
唯一的安慰,是徐仁的來信。
每隔半個月,都會有一封信從黑龍江那個遙遠的村莊寄來,信中充滿了對她的思念和關(guān)心,還有對未來的規(guī)劃和承諾。
她知道徐仁是真心實意地愛她,愿意為她付出一切。
她也在回信中表達自己的思念和期待,告訴他家里的情況,告訴他自己有多么想念他。
可生活的重擔讓宋秀華幾乎喘不過氣來。
母親的病情時好時壞,醫(yī)藥費用如流水般支出;弟妹的學(xué)業(yè)需要費用;小雜貨鋪的生意也不甚景氣。
她疲于奔命,有時甚至顧不上按時回信。
更糟糕的是,因為房租上漲,她不得不帶著全家搬了家。
在匆忙中,她忘記了在信中告知徐仁新的地址。
當她意識到這個疏忽時,已經(jīng)過去了一個多月,急忙寫信告知新地址,卻再也沒有收到徐仁的回信。
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待變成了煎熬,希望變成了失望。
生活的重擔和現(xiàn)實的無奈,讓那段美好的記憶慢慢變得模糊,仿佛一場遙遠的夢。
母親的病情在三年后稍有好轉(zhuǎn),但已經(jīng)無法恢復(fù)到從前的狀態(tài)。
弟妹漸漸長大,開始承擔一些家務(wù),但生活的壓力依然沉重。
宋秀華的青春在這樣的忙碌和等待中悄然流逝,曾經(jīng)的活力和夢想被現(xiàn)實磨平,只剩下對生活的堅韌和對家人的責任感。
有人曾經(jīng)提親,但宋秀華都一一婉拒了。
在她心里,始終保留著對徐仁的那份承諾和等待。
即使希望渺茫,即使現(xiàn)實殘酷,她也沒有放棄那段感情,沒有忘記那個在星空下對她許下誓言的年輕人。
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中,宋秀華已經(jīng)步入中年,再到老年。
弟妹都已成家立業(yè),小雜貨鋪也交給了別人經(jīng)營。
母親在十年前離世,臨終前拉著她的手,遺憾地說:"秀華啊,都怪媽媽拖累了你,讓你錯過了自己的幸福..."
宋秀華只是搖頭,安慰母親:"媽,您別這么說。能照顧您和弟妹,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幸福。"
但在深夜無人的時候,宋秀華也會取出那片刻著兩人名字的木葉,輕輕撫摸,思考著如果當初沒有接到母親病重的電報,如果沒有搬家忘記告知新地址,如果生活沒有那么多的艱辛和挑戰(zhàn),她和徐仁的故事,是否會有不同的結(jié)局。
今年春天,宋秀華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不得不住進醫(yī)院。
醫(yī)生診斷她患有嚴重的心臟病,需要長期住院治療。
小蓮日夜陪伴在病床前,照顧著這個為她付出一生的小姨。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宋秀華正靠在病床上,聽小蓮讀報紙。
突然,病房的門被輕輕推開,走進來一對五十歲左右的夫妻,身后跟著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子。
讓宋秀華和小蓮都驚訝的是,那位中年男子一眼認出了宋秀華,激動地叫道:"媽!終于找到您了!"
宋秀華和小蓮都驚呆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