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九條”落地滿一周年。以這一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施工圖”為綱領,圍繞“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資本市場在投融資兩端綜合發力,日益呈現出一系列積極而深刻的變化:嚴監管,持續優化市場生態,完善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穩信心,不斷健全穩市機制,積極推動長線資金入市;抓改革,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促進“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新“國九條”對公募基金行業發展也帶來了積極影響,行業格局也展現出新的特點與變化。結合多家研報及數據看,這些新氣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ETF跨越式發展,助力長錢長投
伴隨新“國九條”提出“建立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快速審批通道,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這一定調一方面為公募基金管理人創設更為豐富的ETF創新產品提供條件,另一方面也為指數投資的規模擴容奠定了良好基調,助推ETF發展步入快車道。以ETF為代表的指數化投資已成為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可以ETF為代表的指數投資產品。
根據上交所統計,ETF產品數量已經邁入“千只時代”。截至2024年末,境內交易所掛牌上市的ETF數量達到1033只,較2023年末增長16%,總規模達到3.7萬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81%。其中股票ETF規模達到2.89萬億元,創歷史新高,約占A股總市值的3%。
在政策與市場雙重影響下,有機構預計各類投資者,尤其是配置型資金對ETF的需求會繼續推動ETF規模不斷上行。近期在外部風波擾動下,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總規模破萬億或也印證了這一點。
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4月16日,A股合計24只被動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總規模達到10291.10億元,創年內新高;近一月凈流入1120億元。其中以嘉實滬深300ETF(159919)為代表的千億ETF同時全部上市ETF規模已達3.99 萬億元,距破4萬億元僅一步之遙。
重要寬基指數ETF近一月申贖凈流入統計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年4月16日
ETF規模的強勁增長,主要緣于長線資金的持續買入。東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國家隊”持有A股ETF共1.05萬億元,占A股ETF總規模的36.1%。從2024年基金年報數據看,以匯金系為代表的“國家隊”頻頻出現在ETF的持有人名單中。
面對近來關稅風波對投資情緒的擾動,“國家隊”再度出手,借道ETF加碼投資A股,為市場注入信心。中央匯金公司宣布“已再次增持了ETF,未來將繼續增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中國國新、中國誠通等長線資金也多次宣布增持ETF,一些國資機構以及險資等中長期資金已成為A股市場股票ETF的重要持有人。
展望未來,ETF擴容趨勢仍相對明顯。交易所正圍繞“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這一主線,努力攜手各方構建“長錢長投”的生態環境,培育壯大耐心資本。
2
向新而行,服務新質生產力
在全球技術競爭加劇與中國經濟結構升級的背景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與科技創新正在雙向賦能?;仡欁?strong>新“國九條”發布以來,圍繞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證監會陸續出臺“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以及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實施意見等舉措。公募基金也積極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關鍵作用,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引導資金流向契合國家戰略導向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助力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
圖源:罐頭圖庫
對于“硬科技”主陣地的科創板,公募基金持續加大投資力度。2024年基金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募基金持有科創板市場總市值為8117.91億元,歷史上首次突破8千億元大關;在科創板總市值占比達12.8%,同比增長0.46個百分點,同樣刷新歷史新高。
從主動權益公募基金看,2024年報對雙創配置比例相較中報有所上升。2024年報持股中,創業板占比15.01%,較前期上升0.57%;科創板占比12.26%,較前期上漲1.93%。相對于中報,主動權益公募基金整體倉位也向科技方向傾斜。截止2024年年報,科技板塊持倉占比為27.16%,相較中報上升4.29%。
以嘉實基金為例,行業配置上聚焦于新能源、高端制造、互聯網服務、智能家居等新質行業龍頭企業。相較于2024年中期報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嘉實基金對于電子、汽車、銀行、通信、計算機、商貿零售、電力設備及新能源等行業進行了增配,其中電子行業增配5.7%,而同類平均僅為1.15%,汽車行業也以1.25%的比例高于同類平均的0.81%。同時嘉實基金還構筑了囊括多個投資方向的新質生產力投資矩陣,覆蓋主被動投資領域,為投資者全面把握新質生產力投資機遇提供更多元的投資裝備。
考慮到新質生產力往往具有投入大、周期長、不確定性高等特點,需要具備獨特價值發現能力的耐心資本支持。而公募基金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價值發現者與市場參與者,有望在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未來公募基金仍需要持續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挖掘新質生產力投資亮點。
3
投資者為本,強化分紅提升投資獲得感
投資者是市場之本,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內容。“新國九條”的核心在于堅守資本市場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既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又要踐行金融為民、保護投資者權益。為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新“國九條”明確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鼓勵公司制定中長期分紅規劃,合理提高分紅率。公募基金也日益強化分紅意識,以提升投資者的體驗和獲得感。
銀河證券數據統計,1998-2024年公募基金分紅總額達53138.14億元,其中2024年度分紅總額達4825億元。從細分類別看,股票型基金2024年度分紅總額為32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細究背后,ETF分紅趨勢日益深化。
在業界看來,基金積極分紅有利于提升投資者持有體驗,滿足現金流需求,有望為資金持續布局提供動力,幫助投資者更從容地面對市場短期波動,從而踐行長期投資理念。同時分紅也有助于基金產品減少冗余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得ETF更加貼近目標指數的收益表現,并且通過分紅適當降低基金規模也有利于基金操作。
嘉實基金便高度重視投資者獲得感,不斷優化分紅方式、加大分紅節奏。自成立至2024年末,嘉實基金旗下產品累計分紅1444次,累計為投資者分紅1066.81億元。步入2025年來,嘉實分紅力度不減。嘉實滬深300ETF(159919)繼2024年分紅16.41億元后,日前又進行了今年來首次分紅,分紅總額近25億元。嘉實中證A500ETF(場內簡稱:A500指數ETF 159351 場外聯接A類:022453 場外C類:022454)也進行了成立來第二次分紅。
圖源:罐頭圖庫
積極分紅之余,嘉實基金也持續降費讓利,降低投資者成本,提升投資回報。目前包括嘉實滬深300ETF及其聯接基金、嘉實中證500ETF及其聯接基金、嘉實中證A500ETF及其聯接基金等多只產品,均采用行業 “管理費0.15%/年+托管費0.05%/年”的低費率結構。
在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嘉實基金認為,公募基金應進一步強化“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通過建立長周期考核機制、強化公募費率改革、大力發展權益基金等一系列公募基金改革方向與措施,打造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