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一波下行周期后,消費電子行業從去年開始迎來了新一輪的上漲。不過,對比過往的回暖邏輯,這一次的觸底反彈更多的是政策因素主導,以及在AI大模型的快速發展下,各大消費終端都有了新的創新點,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的競爭環境下,消費者對電視、計算機等多終端的需求都發生了變化。與此同時,基于AI大模型的應用和終端技術的迭代進化,產業的發展也有了新的趨勢和定義。
根據統計機構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家電(不含3C)雙渠道零售額均實現穩步增長,線上、線下零售額分別同比+4.7%和+12.9%。其中,中國電視市場的品牌整機出貨量為884萬臺,較2024年同期增長4.7%。這是中國市場自去年Q4“國補”以來,連續第二個季度出貨量同比增長。
當下,在家電以舊換新、節能補貼及《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等政策的推出,推動了電視行業的發展。泰瑞特檢測發布的《2025消費品行業系列研究報告-電子產品》報告指出,中國電視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出貨量表現突出,依托Mini LED、超大屏技術升級及面板產業鏈優勢,主導中高端與性價比市場。
數據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Mini LED電視的銷量較沒有“國補”的去年同期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比增幅高達520.4%。預計2025年中國市場Mini LED電視銷量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全年銷量將有望超過900萬臺,較2024年底的預測再提高100萬臺,滲透率接近30%。
報告稱,目前電視行業的消費需求也發生了轉變,從“觀影工具”轉向“家庭智能中樞”,關注畫質、交互、健康護眼等多元功能。談及未來電視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研究員指出,RGB- Mini LED技術、AI智能系統以及Micro LED將成為未來推動行業發展的主要看點。在AI加速變革顯示產業的今天,AI畫質芯片和算法,能夠根據用戶的觀看習慣和內容偏好進行智能推薦和優化調整。
相較于電視產業,計算機行業對AI技術的應用更為深入,并已經成為當下終端市場的主要賣點。機構預計,與未集成NPU的類似配置PC相比,AI PC將享有10%至15%的價格溢價。到2025年底,800美元以上價格的PC中,超過一半將具備AI能力,這一比例到2028年將增長至超過80%。
報告認為,當前政策引領產業升級,我國正在構建自主產業生態,加速國產替代進程。2024年,中國電子計算機整機市場規模呈增長態勢。并且,消費需求分層明顯,高端市場注重品牌價值與技術領先;中端市場聚焦新價比;低端市場則以基礎配置和低價產品為主導。
對于目前行業的發展現狀,研究員認為,國產CPU在制程工藝和功耗控制上顯著提升,可滿足科學計算、工業控制等場景需求。分布式存儲與綠色節能技術結合,提升與云計算資源調度效率。同時,納米技術應用于電子元件制造,推動量子計算機研發,突破傳統硅基芯片物理極限。國產化替代方面,國產數據庫實現高并發處理,在金融領域替代國外產品。
“國產化算力生態加速構建,基于自主處理器與麒麟操作系統,構建覆蓋硬件、系統、應用的全棧技術體系。5G/6G技術的普及將大幅提升數據傳輸速度,支持更高清視頻流、實時游戲等場景。”(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杜志強,編輯|鐘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