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報道,武直10進行了緊急降落民船的模擬訓練,所降落的民船疑似進行了改裝,我軍有望通過對福建沿海2000多艘海船的征用和改裝,建立分布式海上補給、維護、部署網絡。
(武直10模擬降落民船)
直10上貨船有現實意義
由于具備在樹梢高度懸停的特點,武裝直升機能夠伴隨掩護裝甲部隊,這是察打一體無人機無法做到的,因而武直10在臺海作戰中的作用無法替代。
但武直10作為一款中型武直,實際作戰半徑不到300公里,無法覆蓋整個臺海地區,可我國現階段又不具備實用的直升機空中加油能力,因此,需要能對武直進行油料補給的海上平臺,且武直10一旦被擊傷或出現故障,也需要相應的海上平臺進行緊急維護。
(武直10作戰半徑有限)
為此,我國通過改裝4萬噸級的"泛舟8"自航式半潛船,發展了一種大型海上中繼平臺,以便對武裝直升機進行緊急補給和維護,其甲板非常寬闊,可同時支持起降8架武直10。雖然這種中繼平臺具備甲板面積大,適航性強,可快速轉運的優點,但畢竟數量有限,且目標特征太過明顯,易受攻擊,卻又沒什么防御能力,因此,無法徹底解決武直10的緊急補給和維護問題。
(改裝后的"泛舟8"海上中繼平臺可搭載8架武直10)
民船裝軍用直升機有先例
在這種情況下,征集民船充當臨時“海上中繼平臺”就成了最好的選擇,民船裝軍用直升機早有先例,在馬島戰爭前夕,英國只用9天就對"大西洋運輸者"號貨輪進行了緊急改裝,在加裝飛行平臺后,可搭載垂直起降戰斗機和直升機各14架,幾乎達到了中型航母的水平。
但我軍的情況又有很大不同,英國距離馬島萬里之遙,而臺灣近在咫尺,因此,我國需要改裝的并非"大西洋運輸者"號那樣的大型民船,而是中小民船。我國沿海民船數量十分龐大,光是福建全省的海洋貨運船舶數量在2023年底就有2084艘,將它們發動起來,所起到的作用絕對不容小覷。
("大西洋運輸者"號可搭載多種機型)
中小民船的改裝成本更低,戰時通過征用或臨時改裝可快速形成分布式海上保障網絡,不僅能實現武直的緊急補給和維修,還能做到快速隱蔽部署,在兩棲登陸作戰中為裝甲部隊提供出其不意的火力支援,也能發揮空中突擊的效果。
直升機上貨船有難度
但直升機要在中小貨輪上降落,難度更大,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小民船空間狹小,且由于排水量小,適航性差,船體晃動嚴重,在惡劣氣象條件下尤其如此。
二,強度不足。民船的設計更注重經濟性,其結構強度只需滿足一般海況的航行要求即可,而中小民船艙室布局和系統配置簡單,結構強度更低,其船體鋼材屈服強度通常不超過250MPa。
三,船電設備差。中小民船主要用于短途運輸,相比用于長途運輸或特殊貨物運輸的大型民船,在通信、導航等船電設備上存在較大差距。
總之,武直10模擬降落民船表明,我國對發動民船作為武裝直升機的補給、維護、部署平臺非常重視,相關的改裝工作可能已經開始,但直升機在中小民船上降落的難度更大,因此,需要充分的模擬訓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