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美國財政部拋出一記重拳,宣布對一家中國公司以及相關的伊朗石油運輸郵輪實施制裁,聲勢浩大地喊話:“中國的銀行趕緊切斷與伊朗的聯系,將徹底切斷伊朗的石油出口。”這個舉動如同之前白宮威脅要對中國商品加征245%的關稅一樣,不過是紙面文章,其實并沒有什么實際操作性。
別忘了,中國和伊朗的石油貿易早已走過風風雨雨,哪怕是在美國的制裁之下,這個經濟紐帶也從未被切斷。多年前,伊朗人就果斷選擇了人民幣交易,繞過美元結算的束縛,繼續維持與中國的石油貿易。特朗普政府的種種“脫鉤”威脅,反而促成了中國更堅定的自我發展步伐。
美國為何如此執著于打壓中國與伊朗之間的石油交易?原因不難猜測,其實就是要給中國一個警告,威脅不許再買伊朗石油,不要妨礙美國對伊朗的施壓。特朗普一再指責中國的石油采購削弱了美國的制裁效果,使得伊朗擁有資金開發導彈、無人機等戰略武器。可以說,這次制裁是在核問題談判僵局中,美國對伊朗無計可施情況下的一種無奈試探。然而,特朗普的這張老虎皮已經逐漸掉色,以致于連伊朗都不愿再為這只“紙老虎”蓋上符號化的印章。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有消息傳出以色列原計劃在下個月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打擊,但被特朗普叫停,轉而尋求新的協議談判。對于這個備受爭議的決策,西方軍事專家指出,美國若在此時對伊朗發起軍事攻擊,恐怕會適得其反。不但無法徹底摧毀伊朗的核能力,反而可能刺激伊朗全力推進核武器研制。畢竟,伊朗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解決了原子彈技術的問題。
那么,美國到底想干啥?245%關稅威脅未果,特朗普借制裁限制中國與伊朗的石油交易試圖翻盤,顯然美國的算盤不外乎一個:通過施加多重壓力,迫使中國低頭。可是,這一招未必像白宮所想的那么管用。在美中雙方的貿易關系中,想靠關稅遏制中國的發展,這其實是反其道而行之。美國揮舞關稅大棒,更多是為了用這種虛張聲勢的方式攫取更大的利益,而不僅僅是單純地阻截中國。
面對這樣的挑戰,中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實際上,無論是從經濟規模還是工業實力來看,中國都有足夠的底氣來抵御這種外部壓力,尤其是在石油領域,中國作為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擁有天然的談判優勢。而伊朗也早已不再寄希望于美國的承諾,因為當下的美國顯然失去了落實協議的信譽。
更深層次來講,美國通過不斷加碼對華關稅和對中國企業的制裁,表露了對中國崛起的深切焦慮。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打壓中國進口伊朗石油這一舉措,是試圖通過卡住中國經濟的命門來牽制中國。畢竟,石油不僅是能源基礎,更是工業生產的必需品。
然而,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多極化時代,不再是某個國家能夠通過孤立手段獨攬大局的時代。即便是在諸多限制之下,中國依然早有妙策,可以通過多元化的能源合作來抵消美國單方面施壓帶來的沖擊,繼續推動國內經濟的發展。
總之,走到今天這一步,恐怕已經不再局限于單純的制裁與反制裁,而是一場關乎未來國際秩序的大棋局。無論是通過與伊朗的密切合作,還是借此提升自身的產業鏈自主性,中國正在利用美國釋放的壓力來強化自身的防護盾。反觀美國,動輒制裁和增稅的做法終究是治標不治本。如果不能在全球戰略格局中找到合理的平衡,僅僅憑借一時的強硬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美國必須正視這樣一個現實: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在當今世界最終會碰到更多的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