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說“普通話”真的會被歧視?
據網上的視頻來看,似乎已經不是個別例子了。
自從2023年一位博主挑戰在香港說普通話。
不僅被翻了“無數白眼”,還被“區別對待”。
在支付酒店押金,別人付500,而她卻要付1500。
甚至在去年一位東北女子去香港銀行辦理東西。
還是十年的老顧客,就因她說普通話而遭到了員工區別對待。
對于員工的態度,可謂是讓女子氣得不輕。
不僅要投訴員工,還表示自己要注銷。
沒想到在今年的4月9日,一位女子在香港餐廳。
說普通話也遭遇了“區別對待”。
服務員不僅很兇,全程還不耐煩。
在女子詢問好不好吃以及有沒有“推薦”。
不知道“戳痛”他哪個點,直接爆發稱自己“都沒吃過,回家吃”等。
這一幕,女子感到困惑,網友直言“沒教養!”
但等到視頻全部流出時。
似乎卻有點“反轉”的跡象。
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呢?
女子在香港點餐,講普通話遭“歧視”
在今年的4月9號,流出了一段視頻。
可謂是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共鳴的也有為女子感到氣憤的。
甚至,還有網友表示這種現象在香港很普遍。
并且,更引發了關于“服務員”話題的討論。
當天這位女子穿著得體,而且長相也很漂亮。
來到了一家茶餐廳就餐。
從視頻來看,店鋪也沒有這么大,因為挺擁擠的。
但是,就餐人數還是挺多的。
這可能也是吸引女子走進餐廳的點吧。
畢竟,不好吃的話,肯定也就沒有這么多的顧客了。
女子坐在餐椅上,用普通話詢問服務員“有菜單嗎?”
然而,一位服務員用手轉著圈指著墻,示意女子往那個方向看。
看到女子往那邊看后。
服務員才拿了個菜單往飯桌上放。
并且,還用力拍了拍。
而且還是個英語菜單。
之后服務員什么話也沒說,就走了。
而女子也有點“困惑”,微笑著表示“她不理我”。
后來,第二個服務員也來了。
女子便點餐,稱要個“意粉”。
而服務員也表示要個“茶餐,對不對?!?/p>
還進一步的詢問女子要雞蛋還是煎蛋?
原本這也沒有什么,挺正常的。
可能也是因為店里太忙了。
但是,直到服務員稱“煎蛋多士”時,一切卻變得不一樣了。
因為,女子并不知道“多士”是什么,想著讓服務員介紹一下。
然而,等到她問出這個疑問時。
服務員卻變得不耐煩了起來。
但還是給女子指了指前面餐桌有人食用“多士”。
之后,女子又接著問了句“好吃嗎”。
服務員從對女子不耐煩,轉換到了說話語氣。
用不禮貌的眼神盯著女子。
稱:“我不吃這個東西,我不知道好不好吃”。
女子便又向服務員推薦一下,好吃的東西。
亦或者是“哪個點的人多和有喝的嗎?”
而服務員一邊說著“這些東西我都沒吃過,我都回家吃”。
另一邊則翻著白眼,用手比劃著。
最后,則還語氣不好的對女子說“你先想下先”。
就離開了。
而女子看到服務員的態度,還說“好兇??!”
并且全程都是帶著微笑與服務員說話。
沒想到,還是會這樣被對待。
事后,這個視頻也在網上快速的發酵了起來。
起先,大家都說服務員這個態度跟誰欠他八輩子錢了。
還同情女子遇到這種事情。
還表示,服務員就是服務于顧客的。
要不然為什么會有服務員這個行業呢?
俗話都說“顧客就是上帝”要用最佳的情緒招待。
但是這家香港餐廳的員工“拽的卻像個二五仔”一樣。
不知道是吃飯的,還是“花錢買罪受的”。
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甚至,還有不少網友曬出自己曾在香港的經歷。
有的稱“講普通話就翻白眼,講本地話與英語就會被熱情招待”。
甚至還流傳出了“英語打八折,講粵語打九折,而講普通話則是打骨折”。
雖然有點過激,但是也能看出香港個別店鋪確實存在“區別對待”現象。
要不然怎么有這么多網友共情。
然而,在時間發酵幾天后。
似乎確有“反轉”的跡象。
那么,事實真的是像視頻里如此嗎?
細節反轉?
一些網友表示,這是香港的特色。
因為,他們不僅對于外地人態度不好。
對于本地人也亦是如此。
香港本地的小餐館,人多,租金也高。
所以服務員非常忙。
因此,他們本地人幾乎都是想好吃什么。
再下單,并且吃飯也馬上就走。
如果按照這位女子點餐的方式。
沒有想好吃什么,還一直問來問去。
就會增加他們的工作量。
因為他們本來話都少,還得收拾桌子。
給下一位顧客騰出位置。
因此,就希望大陸游客能多包容和理解一下。
并且,不少網友還表示女子話很多。
還問一些與吃飯無關的話題。
比如:“哪個點的人最多”等等。
而且在服務員詢問她吃什么與喝什么時。
她也答不上來,而且還詢問“好不好吃”之類的。
難道服務員說不好吃?
女子就不打算就餐了嗎?
畢竟,每個人的口味也不一樣。
還有她在說話時也慢慢悠悠的,也讓他們習慣了快節奏生活的人很焦急。
明知道服務員已經不耐煩了。
還不趕緊點好餐,問各種問題。
所以,就有網友表示:“有點在挑戰服務員底線的感覺”。
因此,到了哪個地方就要尊重別人的文化。
看到別人生意忙時,自己也不要有那么多的要求。
畢竟俗話都說要“將心比心”!
雖然服務員要服務好顧客。
但面對這么多工作,有時也會累。
除此之外,在網上也有許多人說“普通話”。
而遭到“區別對待”的例子。
說“普通話”遭翻白眼與“歧視”
在去年的5月份,一位東北大姐來到“香港匯豐銀行”辦理業務。
但沒想到,卻遭遇了“區別對待”。
東北大姐也不慣著這位銀行的員工。
直言表示這個態度是否因為她講普通話?
并且還稱:“我就喜歡說普通話,怎么了,從今以后我注銷在貴銀行所有的業務,我還要投訴你們?!?br/>
而且她還是銀行十多年的老顧客。
從穿搭上看著也挺有錢的。
但沒想到就這樣還是會被“歧視”。
但是,對于都被大姐“硬剛”的態度。
也讓不少網友“叫好”。
紛紛表示,就應該不能這樣慣著他們。
還有在2023年一位名叫“滬漂女孩藝軒”的博主。
還拍攝一個關于在香港挑戰說普通話的視頻。
押金她要支付三倍,換港幣,上面是0.86。
卻是按照1:1兌換的。
甚至去餐館吃個飯,老板不讓充電。
尤其是看到服務員不停的翻白眼,更是令人氣憤。
還有一位名叫阿芙的臺灣女生。
在香港工作一年多,能聽懂廣東話。
但是卻不會說。
一次她生病了,去看醫生。
卻沒想到,卻被前臺以“醫生不懂普通話”給拒絕了。
不過,這也是個別的案例。
不代表香港全部店都是這樣的情況。
比如她前往牛腩面用餐。
店主是一位頭發全白的爺爺。
看到她使用普通話。
害怕她聽不懂本地語言,便用著港普與她交談。
而且在聽到需要辣椒油時。
店主便又急忙的給她去尋找。
所以,香港也有些溫暖的人。
結尾
游客們在前往其他地方。
不理解但也要尊重他們的文化。
就以香港網友表示,他們那是:快節奏文化。
所以,我們在就餐時也不要墨跡。
如果確實因自己說“普通話”遭“歧視與區別對待”。
我們保存好證據,積極的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
畢竟,我們花錢是買“舒心”的,又不是“買罪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