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專欄
(正文約4400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卡塔爾埃米爾(卡塔爾國家元首)謝赫·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于4月17日訪問俄羅斯,這一訪問凸顯了卡塔爾在國際舞臺上日益重要的地位。盡管卡塔爾國土面積有限,但其影響力早已超越地區范疇,在全球政治與經濟領域占據了重要一席。在即將展開的會談背景下,回顧卡塔爾的發展歷程及其崛起之道顯得尤為必要。
卡塔爾是小國發揮大國作用的典型范例。盡管國土狹小、人口不多,但憑借豐富的天然氣儲量和高效的資源管理,卡塔爾不僅積累了巨額財富,還將這些資源投入國內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在獨立之前,卡塔爾作為海灣保護國的一部分,受英國控制。1971年9月3日,卡塔爾正式宣布獨立,并選擇不加入新成立的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這一決定奠定了其主權獨立和自主發展的道路。
▲ 4月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會見卡塔爾埃米爾謝赫·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時握手
獨立初期,卡塔爾仍是一個傳統國家,國內政策較為保守,外交影響力有限。然而,1995年,哈馬德通過一場不流血的“宮廷政變”上臺,開啟了卡塔爾的轉型之路。
哈馬德埃米爾推行了一系列大規模改革,旨在實現經濟現代化、完善社會基礎設施,并提升卡塔爾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他特別重視教育(包括在多哈設立美國喬治城大學分校)、醫療、科學和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政府制定的“卡塔爾2030愿景”成為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多元化的藍圖,為卡塔爾在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枯竭后的未來做好準備。2013年,哈馬德的兒子謝赫·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繼位,繼續秉承父親的改革方向,同時聚焦數字經濟、國際投資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如今,卡塔爾在已探明化石燃料儲量方面位居世界前列,石油儲量排名全球第13位,天然氣儲量排名第3位。根據2024年以噸油當量計算的數據,卡塔爾的石油儲量占其能源總儲量的13.8%,天然氣儲量占86.2%。
根據2021年統計數據,卡塔爾已探明石油儲量為252億桶,按當前開采速度可供開采約30年。然而,天然氣始終是卡塔爾的主要能源支柱。2021年,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達842.6萬億立方英尺,按當前產量可開采約140年。這使得卡塔爾成為全球天然氣市場中最重要的長期參與者之一。
卡塔爾通過基礎設施的戰略發展和國際合同的拓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之一,在某些方面甚至處于領先地位。國有企業卡塔爾能源公司(前身為卡塔爾石油公司)掌控從生產到出口的整個產業鏈,確保供應穩定和產品優質。卡塔爾積極向歐洲、亞洲及其他地區供應液化天然氣,為保障伙伴國的能源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天然氣出口收入為卡塔爾從傳統油氣國家轉型為高科技與基礎設施發達國家奠定了基礎。諸如盧賽爾智能城市、多哈自動化地鐵、哈馬德國際機場以及政府服務數字化等大型項目,彰顯了卡塔爾成為中東創新中心的雄心。
▲ 圖為哈馬德國際機場旅客航站樓綜合體,以海浪與沙丘為靈感的交通樞紐。
卡塔爾:小國大作為
卡塔爾是小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典范,巧妙平衡了區域與全球利益。盡管國土面積狹小,人口僅約250萬,但在過去三十年里,卡塔爾通過精心設計的外交政策,成為國際沖突調解的重要角色、大國可靠的合作伙伴以及多項重大國際活動的東道主。其雄心不僅依賴于以液化天然氣出口為基礎的雄厚經濟實力,還得益于成熟的外交手段。
作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之一,卡塔爾的外交政策以區域和全球穩定為宗旨。這一策略旨在保護能源通道(如霍爾木茲海峽)、吸引長期投資、維持能源需求的可持續性,并在面對更大鄰國壓力時鞏固自身主權。因此,多哈積極參與從中學到非洲和東歐等地的外交進程與沖突解決。
▲ 2024 年 4 月 29 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利雅得四季酒店與來自埃及、約旦、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代表出席美國-阿拉伯五重奏會議。
卡塔爾尤其重視調解角色。近年來,它在美國與塔利班的談判中扮演關鍵調解人,推動2020年簽署歷史性協議。在伊朗與美國囚犯交換、以及組織美國與委內瑞拉就解除委國面對的制裁進行的秘密談判中,卡塔爾的角色至關重要。自2022年起,卡塔爾在乍得和平進程中嶄露頭角,多哈會談后,40個反對派團體就全國對話路線圖達成共識。2023年秋,卡塔爾政府促成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一項獨特的人道主義協議:在卡塔爾調解下,被迫遷往俄羅斯的烏克蘭兒童得以轉移,作為未來大規模遣返的試點項目。
不過,最為引人注目也最體現該國外交能力的是卡塔爾在以色列和哈馬斯沖突中發揮的調解作用。2023年11月達成的停火協議以及雙方釋放囚犯和人質,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卡塔爾的積極參與。美國前總統喬·拜登稱卡塔爾是這些談判中的“重要伙伴”,體現了西方國家對卡塔爾的高度信任。與此同時,卡塔爾政府并不害怕采取符合其原則的立場:它不支持哈馬斯在10月7日的襲擊,但公開指責以色列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它對加沙重建的投資——過去18年近10億美元——是通過以色列銀行并在以色列完全控制下進行的,這進一步展現了它甚至在敵對雙方之間建立信任的能力。
卡塔爾成功地將自身塑造為一個獨特平臺,使對立各方能夠在多哈共存:這里不僅是哈馬斯、塔利班(在俄羅斯被認定為恐怖組織并被禁止活動)和半島電視臺的所在地,同時也是美國中央司令部(CENTCOM)的駐地。這些聯系并非基于意識形態的契合,而是體現了卡塔爾的務實策略:相關機構嚴格遵循商定條款運作,禁止提供資金或參與軍事行動,僅限于促進對話與政治解決。
2017年,卡塔爾遭到鄰國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巴林和埃及的外交孤立,導致其自身成為國際調解的對象。然而,卡塔爾并未因此閉關自守,而是將外交接觸作為抵御孤立的利器。在封鎖期間,卡塔爾不僅維持了與美國和歐洲國家的關系,繼續投資國際項目,還深化了與土耳其和伊朗的合作,展現了在強大區域勢力壓力下獨立行事的魄力。
卡塔爾的機構在塑造其全球調解人形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卡塔爾外交部和埃米爾辦公室在決策方面具有非凡的靈活性和自主性。自2016年以來,卡塔爾設立了調解和反恐特使一職,并正在開展針對年輕外交官和調解員的培訓計劃。此外,卡塔爾舉辦的國際活動(如一年一度的多哈論壇)為世界各國領導人、專家和民間社會代表提供了對話平臺,有助于鞏固該國作為全球外交中心的地位。
2025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和盧旺達在多哈宣布停火,進一步證實了卡塔爾在全球的雄心。盡管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沖突遠未結束,但卡塔爾參與這一進程的事實表明,它希望擴大其地理影響力,并展示自己不僅是阿拉伯或穆斯林世界的普遍調解人,也是非洲的普遍調解人。
卡塔爾軟實力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成立于1996年的半島媒體控股公司。該頻道迅速成為阿拉伯世界及其他地區的重要媒體,為該地區其他國家提供了不同于國家媒體的另一種選擇。半島電視臺以專業的方式報道敏感話題,批評西方和中東政府,塑造了卡塔爾作為對對話和言論自由持開放態度的國家的形象。盡管受到批評和偏見指責,特別是在阿拉伯之春期間,該頻道仍然是影響公眾輿論、鞏固卡塔爾外交地位并提升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的有力工具。
卡塔爾基金會是軟實力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基金會由現任埃米爾的母親謝哈·莫扎·本·納賽爾于1995年創立。該組織在國內外的教育、科學和文化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通過教育城等項目,西方頂尖大學在卡塔爾多哈設立了分校,卡塔爾借此提升了其作為中東地區知識與創新中心的形象。此外,該基金會的資助、獎學金和研究項目有助于加強國際聯系,并在不同國家的未來領導人中樹立起對卡塔爾的正面印象。因此,半島電視臺和卡塔爾基金會都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影響的重要渠道,它們與卡塔爾官方外交相輔相成,擴大了卡塔爾的全球影響力。
▲ 圖為半島電視臺標志。
莫斯科和多哈:邁向公正的世界秩序
當前俄羅斯與卡塔爾關系進入戰略和解新階段,不僅得益于雙方外交政策的務實性,更因兩國在全球政治關鍵問題上的理念契合。過去,俄羅斯外交話語中常將卡塔爾視為親西方、與美國利益緊密相關的國家。然而,進入21世紀,卡塔爾外交政策逐步展現出獨立性和多向性。作為全球能源中心和多項國際沖突的積極調解者,卡塔爾日益成為自主議程的塑造者,致力于平衡不同權力中心之間的利益。在此背景下,俄羅斯不再將卡塔爾視為華盛頓的對手或被動盟友,而是將其視為獨立且重要的合作伙伴,雙方可在政治、經濟和人道主義領域開展富有成效的對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面臨傳統伙伴的壓力,卡塔爾并未加入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而是選擇中立立場。這與其一貫的外交策略相符,即與全球各方保持聯系,維持對話,即便在對立方之間也不例外。這一外交傳統使卡塔爾得以在敏感問題上扮演調解角色,例如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人道主義交流。2025年3月,卡塔爾促成了一場兒童與家人團聚的感人活動,儀式在卡塔爾駐俄羅斯大使館舉行,共100名兒童移交烏克蘭,20名兒童移交俄羅斯。卡塔爾大使艾哈邁德·本·納賽爾·阿勒薩尼及俄羅斯兒童權利專員辦公室代表均強調了這一人道主義通道的意義,而其成功完全源于雙方對卡塔爾調解角色的信任。
俄卡經濟合作正邁向可持續發展。盡管截至2023年底雙邊貿易額相對有限(約9100萬美元),但增長勢頭強勁,合作潛力巨大。卡塔爾投資基金在俄羅斯重大項目中的參與尤為關鍵,例如2016年卡塔爾投資局收購俄羅斯石油公司股份的標志性交易。此外,雙方正積極探討物流和基礎設施合作,包括卡塔爾融入南北運輸走廊的可能性。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卡塔爾有望成為連接俄羅斯、伊朗、南亞及海灣國家的樞紐。
2021年,卡塔爾作為嘉賓國參加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SPIEF),成為發展雙邊關系的象征性舉措之一。卡塔爾代表團規模空前,涵蓋50多個公共和私營機構,包括政府部門、企業及教育、醫療組織。論壇期間,雙方深入探討了醫療、教育、高科技及體育領域的合作,將其視為軟實力與投資發展的重要工具。卡塔爾參與SPIEF不僅體現經濟利益,更彰顯了其推動系統性國家間合作的意愿。
俄卡關系的發展不僅基于務實主義,更植根于對構建更公正、平衡世界秩序的共同追求。作為“世界多數派”的一員,卡塔爾與俄羅斯同樣支持多極化、強化國際法、反對單邊施壓及單一霸權的主張。卡塔爾在東西方關系中不斷增強獨立性,定位為連接全球權力中心的“外交橋梁”。對卡塔爾而言,與俄羅斯的合作不僅是能源或人道主義的現實考量,更是構建小國也能發聲、施展影響力的全球互動新模式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卡塔爾以小國之姿,通過戰略靈活性、經濟資源和深思熟慮的外交,成為全球舞臺上獨立且備受尊重的角色。其外交政策巧妙融合務實主義、人道主義理念及聚焦穩定、對話與國家安全的長遠視野,堪稱典范。
俄卡關系已邁入全新階段,反映了雙方外交優先事項的整體演變。從最初局限于能源合作與零星接觸,發展為涵蓋政治、人道主義、經濟及全球穩定的廣泛互動。卡塔爾堅持獨立平衡的外交,使其成為俄羅斯在制裁壓力和地緣政治動蕩背景下的重要伙伴。雙方致力于加強多邊關系,視對方為理性且值得尊重的對話者。
在此背景下,塔米姆埃米爾定于2025年4月17日訪問俄羅斯,將為深化雙邊關系注入新動力。此次訪問將鞏固雙方高度政治互信,展現就全球議題持續對話的意愿。預計兩國領導人會晤將不僅聚焦具體合作領域,還將擘畫能源、物流、人道主義及國際安全等新前景。在世界秩序快速變革的當下,此類高層互動象征著基于共同利益與未來愿景的戰略伙伴關系。
作者:費蘭花(Ramziya Fazdalova),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商業顧問,俄羅斯在華學者
編務:黃楚瀅
責編:王加特
圖片來源:網 絡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民小智君
轉載:請微信后臺回復“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