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故事根據資料改編,人物、時間、地點、情節、配圖均為虛構,與現實無關,本文旨在宣揚正義,杜絕犯罪發生,并無不良導向,請理性閱讀!
“那里面就是一些資料跟舊書,沒什么的……”
徐華顫顫巍巍向警察說道。
他的妻子陳玉琳已經很久沒有露面了。
警方帶著疑問,來到了她家里調查。
當書房門打開后,眼前的場景足以讓所有人都震驚……
01消失
2002年的春天,湖北一所大學的化學樓里,溫暖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講臺上。
陳玉琳教授正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復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教室里傳來學生們沙沙的筆記聲。
她身姿筆直,語調平穩,像往常一樣充滿自信。
突然,她握著粉筆的手一抖,整個人踉蹌了一下,隨即倒在地上。
學生們驚叫著圍了上去,有人撥打了急救電話。
陳玉琳被送往醫院后,診斷結果讓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突發腦溢血,病情一度危急。
經過半年多的治療,奇跡般康復的陳玉琳重新站上了講臺。
她的丈夫徐華也是這所大學的退休化學教授,為了照顧她放棄了自己的學術研究,成了陪伴在她身邊的守護者。
兩人恩愛的故事在校園里傳為佳話。
可幸福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多久。
2003年的冬天,陳玉琳的身體狀況突然惡化,她不得不徹底退出教職,留在家中養病。
從那以后,陳玉琳仿佛消失了,鄰居和老同事都再也沒有見過她。
陳玉琳的隱退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起初,鄰居們還時常上門探望,但每次都被徐華以“她在休息”為由婉拒。
漸漸地,大家習慣了她“在家養病”的說法,只有少數人對她的狀況存疑。
住在隔壁的劉婆婆記得,徐華常常深夜出門,搬回一些大包小包的東西。
他解釋說是日用品和藥品,鄰居們聽了也沒多問。
偶爾有學生前來探望陳玉琳,徐華也總是站在門口,淡淡地說:“她身體不適,見不了人。”
02疑點
時間一晃九年,陳玉琳成了一個被遺忘的名字。
直到2012年春節時期,一群曾經的學生決定組織一次探望活動。
他們帶著鮮花和禮物滿懷期待地敲響了陳玉琳家的門,卻再次被徐華擋在門外。
他的態度比以往更加冷淡,甚至帶著些許不耐煩。
這次的拒絕讓學生們心生疑慮。
他們發現,近九年來,陳玉琳不僅沒有任何公開露面,連她的聲音都沒聽到過。
帶頭的學生張曉梅越想越不對勁,決定去警局報案。
接到報案后,警方立即展開調查,很快,他們發現了許多異常之處。
陳玉琳名下的醫保卡自2003年之后就沒有過任何記錄,藥品購買的相關憑證也停留在九年前。
徐華每個月都會按時領取陳玉琳的退休金,這些錢也從未用于醫療開支。
更讓人疑惑的是,警方發現徐華經常在深夜購買化學用品,包括一些普通人用不到的大量消毒劑和化工原料。
面對警方的詢問,他解釋說:“這些都是為照顧陳玉琳準備的,病人需要高標準的衛生環境。”
雖然這些解釋勉強說得過去,但種種跡象讓警方覺得事情并不簡單。
他們決定深入調查,并申請了搜查令。
2012年2月15日,城市還籠罩在一片薄霧中。
老警官周志國警官帶著手下和搜查令站在陳玉琳家的門前。
他敲了敲門,沉聲喊道:“徐華,在家嗎?我們是警察,請開門。”
屋內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接著是幾聲東西碰倒的響動。
很快,門被打開了,徐華站在門口,臉色蒼白,神情慌亂。
他的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結結巴巴道:“警察同志,有什么事嗎?”
年輕警員李啟明冷靜地說道:“有人報案,說陳玉琳失聯多年。我們需要確認她的情況,請配合我們的工作。”
徐華有些欲言又止,但他只是默默地側身讓開了門。
03搜查
警方一踏入屋內,一股潮濕而刺鼻的化學藥品味道撲面而來。
李啟明皺了皺眉頭,環顧四周,只見客廳的地板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灰塵,桌椅上堆滿了雜物。
整個房間顯得陰暗而破敗,像是許久沒有人好好打掃過。
“陳玉琳在哪里?”周志國走到客廳中央,嚴肅道。
徐華低著頭,支支吾吾地回答:“她身體不好,一直在臥室休養,我去叫她……”
“不用了,我們自己找。”周志國打斷他說道,大手一揮,示意同事開始搜查。
警方分頭行動,從臥室到廚房,每一個角落都仔細檢查。
和除了堆積的雜物和散落的化學用品,他們并沒有發現任何人。
臥室的床鋪上凌亂不堪,似乎有人剛剛起身,但沒有任何能證明陳玉琳還在這里的痕跡。
“還有那間沒搜。”李啟明指了指走廊盡頭的一扇門,那扇門緊閉著,門縫里透出一絲昏暗的光線。
周志國點了點頭,帶著人走過去,他試著推了推門,卻發現門被反鎖了。
他轉頭看向徐華,冷冷道:“鑰匙呢?”
徐華的臉色變得更加蒼白,他下意識地往后退了一步,小聲說道:“那就是個書房,里面沒什么東西,都是一些舊書和資料……”
“鑰匙!”周志國的聲音提高了一些,威嚴地說道。
徐華猶豫了一會兒,最終從褲兜里掏出一把鑰匙,顫抖著遞了過去。
周志國接過鑰匙,慢慢插進鎖孔,轉動了一下,伴隨著一聲輕響,門被打開了。
書房的門被一點點推開,昏暗的燈光灑了出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前的景象讓他們徹底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