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Master機甲大師高校系列賽(RMU, RoboMaster University Series),作為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旗下賽事之一,是專為全球科技愛好者打造的機器人競技與學術交流平臺。其高校系列賽的規模逐年擴大,至今已舉辦10年,每年吸引全球400余所高等院校參賽。
近日,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主辦的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2025機甲大師高校聯盟賽(上海站)圓滿落幕,各校參賽戰隊競爭激烈,熱的觀眾紛紛喝彩。其中,江南大學一支成立僅272天的年輕隊伍——SHARK戰隊,憑借卓越的技術表現和創新設計技術,不僅在3V3對抗賽中首次參賽即榮獲一等獎,還在步兵對抗賽中獲二等獎,創下了江南大學在這項賽事中的歷史最佳成績。
要知道,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機器人賽事之一,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也是檢驗高校工程教育成果的重要標桿,今年更是吸引了全國244所知名高校戰隊同臺競技。而在激烈的競爭中,江南大學這支首次參賽的新生戰隊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是對該校智能制造學院(君遠學院)在機器人教育與科研領域成果的展示,更彰顯了其“新工科+科創”培養模式的成果。
據了解,江南大學智能制造學院(君遠學院)的前身是在唐翔千先生和上海唐君遠教育基金會資助下,依托機械工程學院辦學的,成立10余年來,在人才培養方面不斷深化改革,先后獲得了江蘇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2024年,為了更好地響應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戰略、搶抓新工科發展機遇,江南大學便整合相關學科專業,成立了智能智造學院(君遠學院)。且該學院所開設的2個本科專業,機器人工程與智能制造都與江陰的智能制造產業需求緊密對接,吸引了不少企業尋求合作。
而在人才培養方面,該校智能制造學院(君遠學院)則采用全員項目小組制。
所謂全員項目小組制,是指從大一開始,每位同學都有機會參與創新實踐和科研項目,培養和鍛煉自學能力、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這種培養模式的精妙之處,在于它重構了能力成長的路徑。傳統工科教育中,學生往往要到畢業設計階段才接觸完整項目,而智能制造學院(君遠學院)通過"早介入、強迭代"的策略,讓學生在本科階段即可累計參與3-5個進階式項目。
而這種從大一就開始積累的工程思維與團隊協作能力,正是當下智能制造領域最看重的。換句話說,當其他高校的學生還在為"零項目經驗"的簡歷發愁時,該校智能制造學院(君遠學院)的畢業生早已帶著實戰成果走進職場。
近幾年,無錫的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實質性進展,從2020年起,穩定在70件以上,高峰期近百件。集中申請的技術熱點覆蓋了人形機器人產業機器人硬件、動力電機技術分支等,尤其在機械手和電機技術領域,專利申請總量392件,發明專利授權率達55%,位列全省第一。
那么,想要保持人形機器人技術、產業的發展優勢,人才是避不及可少的要素。而江南大學智能智造學院(君遠學院)不僅有著天然的區位優勢,還擁有早介入的創新實踐和科研能力培養新模式,學生畢業即能勝任企業創新研發崗位。因此,如果有考生向往無錫機器人這一“大賽道”,江南大學或許能成為你最硬核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