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布匹一寸血,萬種花型萬重山。
白手起家三十年,他是業界公認的“紡織大佬”,然而即使身價過億,他最終卻也難逃一個自我了斷的結局。
兒子畢昌煜是“抽象畫家”,卻患有自閉癥,自己雖坐擁“紡織帝國”,卻失去了感知生活美好的能力。
而在他去世之后,更是謠言四起,不少人稱其“被做局”,可事實卻并非如此!
畢光鈞的一生,究竟經歷了什么?他究竟為何甘愿放棄來之不易的一切,拋下自己尚需照顧的兒子?
光鈞門市部
1968年深秋,浙江樂清雁蕩山腳下的一間泥瓦房里,畢光鈞出生了。家中五口人擠在漏雨的泥瓦房里,父親靠打零工維持生計。
13歲那年,一場臺風掀翻了家里的屋頂,畢光鈞蹲在泥水里撿拾泡爛的布頭,突然對母親說:“我想去城里。”
彼時的他剛讀初一,卻因拖欠學費被老師點名批評。次日清晨,他揣著書包里剩下的三個紅薯,跟著鄰村木匠去了溫州碼頭。
為了生存,少年的手掌磨出血泡,夜里蜷縮在工地窩棚,聽著潮聲,卻仍舊念著父母,總有一天,他要讓爸媽住上不漏雨的房子。
初中輟學后,他跟著同鄉輾轉溫州、杭州做小工,扛過水泥、賣過紐扣,最窮時兜里只剩3毛錢,啃了三天饅頭。
這一段四處奔波的經歷,讓他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也磨練出了敏銳的商業眼光。
后來,他來到了柯橋,彼時的柯橋,已然是紡織行業的重鎮,匯聚著全國各地的紡織從業者,競爭異常激烈。
見識了輕紡城的魔力,堆積如山的布匹、此起彼伏的算盤聲、操著各地方言的商人……望著車窗外飛馳而過的桑田,他攥緊拳頭,這輩子,要讓全中國用上他賣的布!
于是,懷揣著夢想與憧憬,畢光鈞用自己的名字注冊了“光鈞門市部”,實際上就是一個僅10平米左右的小攤位。
白天,他蹬著三輪車去輕紡城拉貨;夜里,就睡在成堆的布料上。
每天,他天不亮就趕到攤位,精心整理擺放布料,力求將最吸引人的面料展示在顧客眼前;收攤后,別人早已休息,他卻還在復盤一天的生意,仔細記錄客戶需求、分析自家布料與別家的差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凌晨四點,他蹬著三輪車去倉庫拉貨,布卷比他的人還高;晌午蹲在攤位前啃冷饅頭,眼睛卻盯著往來客商的手提包——那里裝著最新的面料樣冊。
時間一天天過去,24歲時,畢光鈞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卻陷入前所未有的焦慮,同行紛紛轉型化纖面料,自家店鋪仍守著傳統的棉麻布料。
可大家都不喜歡做那個過時的人,所以,他需要做出改變。
金點子紡織
某個暴雨夜,他獨自守在空蕩蕩的門市部,雨水順著鐵皮屋檐砸在成堆的滯銷布匹上,他仍在等待一個機會。
很快,他便偶然發現韓國進口的“點子花型”面料走俏,三天后,他帶著東拼西湊的5萬元,擠上了飛往首爾的班機。
但市面上的產品存在致命缺陷——印花圓點經高溫定型后扭曲變形,成品像“壓扁的湯圓”。別人做不好,我來做!
1995年,一款采用特殊印染工藝的19色圓點面料橫空出世,圓點高溫下仍保持正圓,色彩飽和度遠超同行。
憑借獨創的圓點印花技術,他的布一炮而紅,賺取第一桶金500萬元,“金點子紡織”由此得名。
他從10平米小攤位起步,三十年如一日地深耕面料行業,硬生生打造出了一個旗下擁有23家分公司、上千員工的商業帝國。
30年間,他將企業拓展為覆蓋面料研發、印染、成衣制作、進出口貿易的紡織帝國,年營業額超10億元,旗下控股企業達22家,合作客戶包括ZARA、MAX MARA、太平鳥等國內外知名品牌。
即便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畢光鈞依然保持著低調樸實的作風。
他不追求奢華,不愛穿名牌,身材微胖的他,總是穿著一件淺色襯衫,穿梭在公司與工廠之間,與員工們打成一片,絲毫沒有大老板的架子。
然而,命運帶給了他太不隆重的出身,給了他璀璨的第一桶金和商業帝國,卻沒能帶給他快樂,也沒能給予他身邊人順遂。
他的妻子,多年來一直與病魔抗爭,身體每況愈下,醫療費用如流水般不斷消耗著家庭財富。而他的兒子,更是他一生的牽掛。
兒子畢昌煜在3歲時,便被確診“自閉癥”,他不懂得與人分享喜悅,也無法理解他人的情感,行為刻板重復,對周圍的變化異常敏感。
畢光鈞恨命運不公,帶著兒子跑遍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知名醫院和康復機構,只要聽到哪里有治療自閉癥的新方法、新技術,他就毫不猶豫地帶著兒子前往。
可惜,直到他生命最后一刻,兒子的病也沒能治好。18歲的他,心智卻僅相當于8歲兒童,連基本的系鞋帶、加減法都不會。
但畢光鈞為兒子所作的事情,卻絕對無愧于心……
辟謠
畢昌煜雖語言障礙嚴重,卻以色彩瑰麗的畫作被譽為“中國畢加索”,所以畢光鈞不僅為他成立工作室,更將畫作融入商業帝國。
三年后,印著抽象油畫的“BCY96”系列登陸米蘭時裝周,ARMANI當即簽下兩萬米訂單。于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慨,如畢昌煜一般的孩子,并非殘缺,是帶著星空降臨人間的天使。
于是人們又有些欣慰,這位叱咤商界的硬漢,私下卻是個“寵兒狂魔”。可誰也沒想到,他會以最悲愴絕望的方式死去。
網上很多人說,他是在4月16日凌晨,從28樓縱身躍下,而在他亡故之后,有人關心他的財產去向,有人關心他妻兒該如何生存,也有人猜測他究竟因何抑郁!
結果,謠言以最快的速度傳播了起來。
有人說,是中東客戶以“王室采購”為餌,誘騙其墊付8億元貨款后攜款潛逃;也有人說,是來自中東的大客戶主動送出高達4億的采購訂單,結果貨品送出后,客戶卻突然失聯……
總的來說,就是他被中東大客戶騙了,公司資金出現問題,訂單大量減少,公司的業務一落千丈,還開始拖欠員工工資,導致不少員工離職。
于是,畢光鈞望著公司里堆積如山的貨物和空蕩蕩的辦公室,心中充滿了自責和悔恨,所以他的精神也開始出現問題,常常陷入自我懷疑和否定。
但在今天,這個說法已經被“金點子紡織”辟謠,人家在中東的業務,平均一年都不到三百萬美元,而且還都是先收錢再發貨,怎么可能會被騙以億為單位的金額。
不論謠言是從何處傳出,企業都會追究造謠傳謠人的責任。還是那句話,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我們說的每一句話,都要深思熟慮。
可不管怎么說,畢光鈞逝世確是事實,而他的逝世,也再度讓人們意識到了抑郁癥的危害。
從雁蕩山到輕紡城,從漏雨的屋檐到28層的寫字樓,畢光鈞用三十年完成了“布衣”到“布商”的蛻變。
可即使是這樣,他也仍舊難逃抑郁癥的魔掌,實在可嘆。而有關“被做局損失過億”的謠言,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
當社會以成王敗寇的標尺丈量人生,無數“畢光鈞”可能正默默承受著時代巨輪碾壓的劇痛。我們唯有對“失敗”多一份寬容,對心理健康多一份重視,才能讓更多企業家在寒冬中等到屬于他們的春天。
畢竟,沒有一個健康的身心,億萬資產也不過是冰冷的數字。
結語
多年以前,在蜿蜒的曹娥江畔,少年背著布匹走向朝陽,腳下是蜿蜒千年的蠶桑古道。布匹裹著夢想,每一寸經緯都是人生,經緯藏日月,方寸見乾坤。
然而光環之下,皆是凡人,寒風吞沒了這個曾讓中國面料閃耀世界的男人,也再度將“抑郁癥”這個名詞推上風口浪尖。
在所有自殺者中,大概有一半左右的人可能符合抑郁障礙的診斷,而五分之一左右的抑郁障礙患者會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其自殺率顯著高于普通人群。
若下一場因“抑郁癥”引發的悲劇來臨,還會否有人認定這只是“想太多”或“太矯情”?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